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蝠臨門

發布日期:
作者: 藍茵。
點閱率:636

有趣的蝙蝠生態

  前年(92)台灣蝙蝠學會成立籌備會時,學會的徐昭龍秘書邀請金門國家公園加入該學會,於是我有機會和徐先生開始一連串的聯絡,徐先生沒有來過金門,但讀過有關金門蝙蝠生態的研究報告,因此對金門很有興趣,我想及金門閩南式的傳統建築,有些螭虎窗上,常有蝙蝠的雕飾,和徐先生分享,說其實金門的人文與生態是結合在一起的。

今(94)年因為台灣蝙蝠學會終於成立了,為了對金門的蝙蝠生態有更深入的了解,及未來如何進行相關的研究調查,於是金門國家公園邀請徐昭龍秘書長在08月23日下午來金門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專題演講,主講「蝙蝠生態保育」,為的是推廣生態保育。

原來蝙蝠有吃蟲的、舐血的、有吃素的,吃素的會傳播種子,幫植物授粉,有些植物晚上開花,如果沒有夜間活動的蝙蝠,它們就無法傳宗接代了,我們也就沒有美味的果實可嚐,吃蟲的蝙蝠,有時一個晚上可以吃五、六百到上千隻蚊子,有些蝙蝠可以夜行兩百公里。

蝙蝠是一種控溫動物,可以冰封冬眠;為了在適當季節繁殖,雌蝠可以把雄蝠的精子貯存起來,就像精子銀行一樣;這些真是令人驚奇!

據徐昭龍先生的演講,蝙蝠原來可以居住在樹葉、樹洞、枯木、舊房子或洞穴,甚至棲息在冷氣機,有時學校建築也是牠們的避難所,但是如果人們干擾蝙蝠洞,大半的蝙蝠會飛走,這樣其中可能有一半會因為體溫調節不適而死亡。而蝙蝠生存的困擾除了隼、蛇等天敵之外,最大的危機就是人類的威脅。

在蝙蝠的生態保育來說,目前英國對蝙蝠是全面保育,連房子整修都要經過核准;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至於如何保育蝙蝠?徐昭龍先生表示最重要的是先認識蝙蝠,學習正確的蝙蝠知識,而蝙蝠的保育其實不用花大錢,主要就是不濫砍樹木;少用殺蟲劑;在蝙蝠洞設柵欄,防止人為干擾;利用廢棄桌椅為蝙蝠製作人造的蝙蝠家園等;相信與會的人員聽了演講都有許多的收穫,最重要是大家一起來保育蝙蝠生態。

演講結束,我們便和徐昭龍先生及其研究團隊一起進行蝙蝠生態調查,我們在中山林架設霧網,想要捕捉蝙蝠做研究,但未如願,在金城的郊外觀察到蝙蝠棲息的地方,地上有一些糞便,後來我們到金城集成吃飯,車停金門高中大門前,走路到集成,在路上徐先生用超音波儀器測到有蝙蝠的超音波,後來吃飯回來,在高中的籃球場也有測到蝙蝠的叫聲,而且在路燈下也看得見牠在飛舞,徐先生因此高興的說:「金門蝙蝠的生態應該很豐富。」

第二天,我們一行並到小金門的四維坑道及其他有坑洞的環境做調查,有的地方錄得到蝙蝠的叫聲,顯示有蝙蝠的生態,我們與本處烈嶼站的陳主任討論,如果調查資料顯示有豐富的蝙蝠生態,徐先生答應可以協助規劃有關蝙蝠生態的解說廊道。

有一晚我們走在金城民族路,走路經過宏福飯店,徐先生發現他們的招牌上繪有蝙蝠,在小金門的將軍廟,其牆上也繪有蝙蝠,因為蝠與福同音,有福氣的含意,原來我們生活的周邊,都有蝙蝠的身影,像是我們的好朋友一般。

我們也在山外新湖漁港調查,但未發現蝙蝠。在水頭附近坑道,去兩次皆未發現有蝙蝠,徐先生說那裡的柴油味重,蝙蝠不喜歡。

因為有機會接觸了蝙蝠的生態,於是我都會特別留意與關心相關的資訊,晚上出去也會留意觀察,前兩天我在金城就看到燈光下飛舞的蝙蝠,因為牠張開的翅膀是連在一起的,以前我都以為那是燕子哩!歡迎大家一起來關心蝙蝠的生態,會很有趣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