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閒談大陸的廣告文化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423

誰都知大陸的消費市場大,但留心大陸市場的朋友或許會發現,大陸的廣告之「普及」,及「為廣告而廣告」的廣告文化,實在已經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大陸幅員遼闊,消費習性各異,要在這片天地裡成功行銷少數商品,極為困難的,所幸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大陸的經濟模式也慢慢的向自由市場靠攏,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廣告行銷模式,在大陸地區也逐漸地萌芽,甚有奮起直追之勢。

筆者去過的大陸主要城市不算多,但梗概看得出面對市場經濟時,大陸業者的一些驚喜與惶恐。驚喜的是,終於走到大鳴大放的時代,人們在目光所及處進行商業廣告,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現在機會來了,有能力的人無不急欲大展拳腳,希冀在十二億的消費人口裡,爭取到部分的消費認同,那怕是萬千分之一,積累起來的經濟收益,就足夠令人咋舌的了;惶恐的是,大陸消費者大部分迷信廣告,卻又不十分清楚廣告帶來的真實效益,這在業者和消費者間形成一種需要的共識,卻又無法明確實效的矛盾。是以,對買賣雙方而言,均存在相當程度的惶恐與不安,簡言之,就是怕被騙,不論損失的是金錢,還是商譽!

就因如此,大陸的廣告文化走出一條另闢谿徑的道路,跨張點說,就是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舉例來講,台灣一般運用公車(交)傳媒的模式,不外是候車亭、車身、車內、椅背做一些靜態的平面廣告,大陸則除了這些以外,更發展出了拉環(在上頭嵌上壓克力板夾放廣告)、階梯(上下車總要看階梯吧)、液晶螢幕(循環播放廣告影片)等花樣,誇張的是連站牌名稱也可以拿來做廣告。他們的方式是,招攬公交站牌附近的商家,假若價錢談得攏,過不久,你就會發現你所熟悉的「○○路口」站已經悄悄的變成「○○酒店」站或「○○診所」站了。這對當地通勤族的困擾不大,但對外來客可就麻煩大了,吸收「新知」的速度,遠不及換站名的腳步,面對這種異象,我們只能徒呼負負!

再者,街頭林立廣告物自不在話下,有趣的是業管部門也有一套利用廣告,節省公帑的妙著。諸如:新社區建設完畢了,公交部門就會去找建築業主,請他們「樂捐」一座候車亭,當然站名一定跟這個企業有關,然後再保障業主一定時間的廣告發佈權利,就可兩相歡喜;路口想立幾根路燈,城管部門也可以從廣告主處打主意,條件是你會看見電燈桿上硬是附掛上某某商品的模型,公私兩兼,最是圓滿!

回家,電梯口照樣有液晶電視,重覆一樣的主題;電梯裡,三面廣告看板,樣樣攸關民生經濟;進了門,打開電視,主持人面前的筆記型電腦貼著斗大的「聯想電腦」,答題的翻版硬是以「富貴鳥皮鞋」、「雕牌肥皂」等等代替,現場觀眾一律穿上「康師傅紅茶」的T恤,就連角落也有個晃動的「哈六製葯」煩你。受不了,按著遙控器,這邊播著「海爾電器劇場」,那頭在報氣象,畫面被「七匹狼服飾」占據;再轉台,舞台地板有個大大的「統一方便麵」標記,總算是為「台」爭光了,可就是彆扭得難受!

其實,廣告存在的目的,在於打動人心,引發購買慾,重點還要瘦了消費者的荷包,讓廣告商、廣告主小投資,可以有大收益。話雖說得容易,實則困難不過,尤其是在「消費者是上帝」的買方市場裡,打動消費者的心,已成了專業技術,而不是隨便玩玩的生意!

大陸的中央電視台是大陸電視收視的第一把交椅,尤其每晚的聯播新聞的廣告時段,更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個大陸年輕人口中「沒有不」的王牌節目(意謂,講話沒有不重要的,鼓掌沒有不熱烈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進展沒有不順利的,完成沒有不圓滿,成就沒有不巨大的,傷害中國人民的情感沒有不嚴重的等等),收視率隨便也有百分之六、七,這代表什麼?代表廣告主的商品有可能在幾千萬的視眾人口裡勝出,這和台灣媒體百家爭鳴的狀況是不同的,大陸基本上還處於資源壟斷、傳媒勝出的環境,民眾迷信廣告自然有其道理。

大陸消費者普遍重視廣告,卻少有為何要廣告的認知。大陸的商品還真有靠巨額廣告托盤,一夕成名的例子。在這跟各位讀者分享一則「廣告品牌」的故事。

一九九五年,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秦池酒廠」以六仟六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成了央視黃金廣告時段的「標王」,「秦池酒」(白酒)一夕成名,身價倍增。中標後的一個多月裡,就簽訂了四億元的銷售合同;頭兩個月的銷售收入便相當於秦池建廠以來的總和。初嘗甜頭的秦池於一九九六年,再以三點二億元的創新天價,蟬聯「標王」。根據秦池對外的說法,當年度該企業實現了銷售收入九點八億元,業績成長六倍。

然而,成功來得快,去得也急。秦池曉得花廣告費,卻不懂得保證商品品質。一九九七年初,一則關於「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兌」的系列新聞報導,硬是把秦池從雲端拉到了地獄。二千年七月,一家酒蓋供應商指控秦池酒廠拖欠三百萬元貨款,法院判決秦池敗訴,裁定拍賣「秦池」註冊商標,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幾億元打造的商標,最後卻以幾百萬元的價格抵債了事!

秦池的「廣告品牌」故事,印證了廣告的無限魅力,卻也傳達了廣告如同錢坑、陷阱的事實。廣告與產品孰重?這問題沒有答案,重點是,你打算炒短線,還抱長期。「酒香還怕巷子深!」這句話是廣告商常拿來說服廣告主的經典名句,但過份的「酒香」,反會讓消費者麻痺,既留不了商品印象,更遑論消費商機!

在滿目瘡痍的廣告環境裡,我忽然有種莫名的惆悵,到底迷人的大陸市場,是掙財富的天堂,還是撒鈔票的地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