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來去花蓮看無毒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容英。
點閱率:645

第十一站花蓮農業改良場,面積十三點九公頃,蘭陽分場均為水田,面積三點三公頃,其業務包括有稻米改良,雜糧與特作優良品種之選良以栽培技術改進,如落花生、芋頭、甘藷、山藥:::等,園藝作物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改進,如瓜類、原生蔬菜、文旦:::等,農業加工、生物技術如山蘇花、觀賞鳳梨。

第十二站秀蘭瑪雅有機休閒農場,也是山藥產銷班,在花蓮山藥已大量生產,使價格大滑,現在是以新品種花蓮三號做為產銷重點,開發產品有酒、醋、冰淇淋,和新鮮山藥汁,在山藥栽種需要水分,又不能太溼,因為會爛掉,在水份供應應除灌水也要噴水施灑。其採收在過年前後,要注意生產品質,如太輕則氧化,口感不好,為什麼要選花蓮三號?品種特點是採收大量可放冰箱(一般山藥是無法放冰箱)最多冷藏二年,冰箱溫度控制在攝氏六度,二年還可長芽,價格台斤有二百五十元和賣相都不錯,但沒有大規模栽種以量定價,使收入穩定,其病蟲害以自行繁衍的『草蛉』防治,因為肉食性昆蟲,如果食物不足也會自相殘殺,這裡也幫班員繁殖草蛉來防治蚜蟲,效果不錯。農場也經營餐廳,早期是推廣山蘇料理,真是認真的美食家。

以上共參訪十二站有關行程,結束前也討論幾點問題(一)在志學農場中提到菌根菌接種,可增加菌株耐水性。其隨行上課專家黃裕銘教授說明接種菌根菌的感染力是環境較差時,感染率才會高,且抗淹水效果有限。(二)志學農場提到放射菌要搭配較純的甲殼素使用效果佳,但楊博士指出甲殼素是幾丁質,天然昆蟲都含有此成分。(三)當土壤中硝酸鹽含有量過高時處理方式。黃教授說可以用了解方法一、浸水增加淋洗使養份流失。二、施工C/N高機質以增加微生物固N現象。三、減少N肥的施用。其土壤方面:鹼性土壤不用使用礦石性溶磷菌,是對於『鈣鹽土壤』如花蓮土質為例,是材料的浪費。微生物在土壤不足夠,磷才會釋出胺基酸溶解磷,但對微生物而言,是很傷自己的能量,去年分析金門土壤狀況,大都為酸性,但金門的土地『磷』很高,比較不需要再添加,而天然植物都有菌根菌,有幫助植物體『抗力菌』。而有機肥分:一、改良土壤用。二、提供養分為目的。在土壤方面:一定要了解土壤為何?砂質一般排水好,但砂層有多厚?金門有部分地區上是表層砂土,下是泥濘硬泥巴,在管理方式不可概括全論,如下大雨,砂層會排水滲透,但水會在泥壤土部分排水不良,造成作物根部浸在水層,故了解耕作地土壤狀況對自己是有利的。在處理得病作物枝條,可用蔗漕磨碎加入尿素,加上石灰,會產生胺和高溫成消毒作用。在鉀的取得方式:有人提到花崗石屑在石頭本身含有鉀,但是在風化過程才會造成鉀元素釋出。在金門需儘量做到(一)物質資源循環再利用。(二)達到生態平衡。在銀川米提到得葉枯病,使用枯草桿菌,在事先預防作用才有效,但是以白粉菌最有效,後期不一定發揮作用,是成本的浪費。在志學農場種苗為例,其健康種苗使用:一、選擇生長旺盛少菌少病。二、分工合作種植和種苗各自分工為恰當,避免自行育苗,因不夠專業而得病,在日後對植物體生長一定會有影響。對於無毒農業推展,其使用有機肥料,市場宣稱有機,但也有添加化學肥的不肖業者,故在外面購買風險愈高,金門有機無毒農業經不起污染的錯誤。在自己營造SOP模式,生產操作標準化建立非常重要,但要讓人、事、物來配合,另外有三種平衡互動,回到問題的源頭,要充分了解土、水、有害物質,要充實多方面的農業知識,所以知是一定要不斷地補充。

這次到花蓮很多有機農場參觀,花蓮有機農業發展的真的非常成功,也增加我們對無毒農業的信心,真的是可行的,以前被人認為是不可能的夢,這次看到真是感觸良多,金門也是好山、好水、好空氣,發展一定不錯,看著他們對於農場每種作物層層把關,絲毫農藥殘留空隙都沒有,要做無毒農業,本身觀念很重要,像農場經營所講,這是良心事業,容不下偷工減料,也施行作物生產履歷制度,把每個環節都記錄清楚。雨量、氣候、日照。當然生產技術養成也很重要,縣政府這次辦活動,是要我們親自看看無毒農業在花蓮施行已經成功。在金門百分之九十蔬菜由台灣進口,我們未來生產作物要在金門市場上站一分地盤,生產量要有、好品質及完善的冷藏設施配合(生產過量可用冷藏錯開產期,有比較好的利潤),也有賴我們生產者的堅持之心。在無毒農產種植前幾年,一定沒有好收成,這是個長久的事業,也很有潛力。所以即使先天和後天條件不及花蓮,也擲得更多花心思想想如何做起。

現在已走向精緻農業,包裝上也很講究,如梓官鄉農會的分級包裝,會使農產品看起來更有價值與衛生,這是我們所沒有的。這次來到花蓮,也學到如香茅油、工研醋加水稀釋噴灑後,能發揮驅蟲效用,另外一種是牛奶發酵液防蟲液,是以過期奶粉加上糖蜜發酵製成,放在紅蜘蛛侵害的植物上,可吸引紅蜘蛛吸食,餵食了就對嫩芽的汁液沒有興趣。還有使用土壤檢測來幫助我們了解土壤缺乏的元素,而適當去補充,使肥料不浪費,可降低肥料施灑成本,這些都是別人已嘗試過,告知我們,都是寶貴經驗,是我們需要的。除了我們自我修行和栽培管理訓練要加強外,金門也要設立堆肥場,這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也能減少有機肥料使用成本。金門農地有的也需要大量使用客土,客土來源也要非常注意,不好的及污染的土壤,也會危及到農作物。雖然從事無毒農業,在心理建設上要做到固若金湯,覺悟到前幾年收成量和收入一定不成比例,但現在我們這群年輕人若不捲起袖子往前衝,誰又肯向前邁進呢?你知道嗎?有機蔬菜吃起來是甜的,比施化學肥料所栽種的更好吃。

無毒農業是包含我們的三心四意,三心為:下定決心做無毒、要以無比耐心來克服困境、要以誠心來照顧蔬菜;四意為意願、意志、意念,和出自誠心種出作物的心意。無毒農業是一條辛苦的路、良心事業,也是一種功德,希望政府能給予我們更多技術和輔導,讓我們發展無毒的腳步走得更快。

花蓮行程結束了,金門也要厲兵秣馬,把握千載一刻,創造已是刻不容緩,我們雖是太倉一粟,但匡我不逮,當力盡筋疲,千言萬語道不盡,願不要南柯一夢,無毒農業能在金門順利生根發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