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茅山塔

發布日期:
作者: 破曉。
點閱率:518

茅山塔的過往、歷史,乃至於重建的艱辛,相信早有明文記載,那是有跡可考的,而此刻,我只想抒發一下對它的感覺。有機會接近茅山塔,是因為去年的碉堡藝術展,一次、二次、三次都是去看「透透氣」和「黃山」,那時無緣上茅山塔,因為碉堡正熱!而我其實也只知道它是金門早期三塔之一,除它之外,還有偶爾會去的文台寶塔、太武山上的倒影塔。

真正的第一次上茅山塔,是因為邀朋友爬山,五虎山、太武山的登山古道、玉章路這頭都爬過了,屏東文康中心那頭也走得差,不多,這回我指明要上從未去過的茅山塔,原以為會運動到,親身體驗後才知道,最好是漫步,而且是要慢慢體會才對,再來是它所費時間不多,所以來去匆匆的人可能會覺得不夠看,尤其它看到的風景也許類似於另一頭的文台寶塔!朋友爬上大石頭遠眺,說那是最好的角度,我則是小生怕怕,怕是上去、下來的姿勢不好看。

來到涼亭,一位中年男子正閒情逸緻的坐著「看飛機」,我倆羨慕他的「神準」,他說下一架是某某飛機,會從哪個角度飛過來,一架接著一架,似乎不曾失誤,我則心裡也想著:「我們村中也有不少人有此能力吧!」和他聊著聊著,原來他每天都來這裡,而且只到中午某班機過後就回去了,想來接下來的他就「莫宰羊」了吧!烏雲密怖,我們趕緊下山,徒留那位看風向說雨還不會來的人!

再上茅山塔,是因為要上去那兒看書,怪自己平常是「公而忘私」,要小朋友不要臨時抱佛腳,自己卻也在臨陣磨槍;下午要空大期中考,一次考半本書,硬是不想只看重點的我,在茅山塔蹲了半天,真的是半天,早上八點到下午近一點,上去後坐上涼亭上的椅子,翻開書來就看,看得懂、看不懂都要看完,這是我的原則,而這數小時,我看到、聽到不少上去的人們的身影、聲音。

起初,寧靜得很,除了鳥叫、波浪、風聲之外,就是遠方來的飛機聲,接著,二個男子上來,從我身後走過,我回頭一望,一人對我友善的說「你好」;一群家人上來,小孩子正在玩,大人一旁提醒說「大姐姐在看書,不要吵到她哦!」;一群青少年在這兒聚會,似乎是開同學會;最後的幾位青年男女則是討論著「下一站要去哪裡」,結論好像是「唱歌」、「打保齡球」,一種聲音說「怎麼又是這兩種?」另一種聲音說「在金門就只有這兩種啊!」我心裡在想「真的嗎?只有這兩種。」

大概是他地來的客人吧!看著地圖找著他們的目的地,走著走著,看到海直接走向它,然後漸漸走上來。也許茅山塔不夠雄偉、不夠特殊,但它絕對可以讓人在這裡好好放鬆,遠離瑣事,讓自己的靈魂跟上來,不要只是過著「茫、忙、盲」的生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