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一場文學的饗宴──「海島與文學的對話」文藝研習營有感

發布日期:
作者: 吳淑鈴。
點閱率:673

老師也介紹了她自己一首名為︿速度﹀的詩:

山,退後

樹,退後

雲,退後

河,退後

人,退後

高樓退後

霓虹退後

夕陽退後

馬路退後

愛情退後

悲歡退後

歷史退後

::::

::::

時光退後

再一四○的指數上

我駕馭著速度

如此看見

唯我







很明顯的,這是一首圖像詩,以飛箭的形狀比喻速度之快,加上老師念詩的時候速度越來越快,真有點趕不上速度的感覺,(其實,念詩也是一門藝術呢!)這樣一首詩,老師也不得不承認其實是在她寫完之後,才發現山、樹和雲等後面可以加逗點,一方面表示剛開始的速度比較慢,後來速度越來越快;一方面加上逗點後,再稍微加以排列,就成了圖像詩,所以圖像詩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倒覺得這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現象,因為在詩裡浸淫許久,所以才會有這種圖像的「靈感」出現。

又如羅青先生的︿我拒絕對秋天發表評論﹀也是一首很特別的詩:「秋天喔秋天/遠遠的我看見/你他媽的又來了/對你/我拒絕發表/任何評論:::我更不敢說/你在六月綠色的西瓜裡發動紅色的十月革命/在三月藍色的地中海發動白色的五四學潮/我絕絕對對不會承認/你是那習慣用左手最後一片葉子/輕拍我五十右肩的地下黨員……我不能說/你是醉後紅得發紫的頑皮詩人/教壞葉子搖舌搬弄滿天風涼話

我無法說/你是無法無天的不良中年通緝要犯/縱火燒掉了一座又一座的香水工廠:::雖然我至少應該有/四十多種不同的方法/把你罵得狗血淋頭/但我拒絕……堅決拒絕/因為 現在 仍然是/春天」整首詩看完,突讓人有會心一笑的感覺,表面上好像作者很討厭秋天,在秋天未來臨之前就一直罵他,說什麼他焚燒工廠、發動學潮,甚至發動革命,幾乎把所有罪名都羅織網羅到他身上,把她說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人。可是,最後一句,他終於露出了馬腳,原來在春天,他已在想念秋天了。所以再從頭閱讀一遍,終於真相大白,原來,他對秋天的感情那麼深,否則,不會一開始遠遠的看見秋天,就認出了他的模樣,不會有「你他媽的又來了」這種像老朋友打招呼般的粗獷卻親切的用語;否則,不會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他對秋天的熟悉感:知道在秋天裡發生的十月革命與五四學潮,知道秋天裡漫天的楓紅有喝醉酒的張狂,而滿天鼓譟的葉子原來在搬動是非,甚至秋日裡瀰漫的果香是因為他燒掉了一座座的香水工廠:::所以,秋天會是輕拍他五十右肩的地下黨員,表示他跟秋天的交情匪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