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魚的滋味

發布日期:
作者: 高丹華。
點閱率:683

發現自己真正愛吃魚,是在回鄉當秘書的那一年:::。

那段日子,每天吃爸爸作的飯,爸爸的每一餐飯都有一尾魚,且是同一類的魚,我的菜,也只有這一尾魚,這樣的魚,我連吃了八個月,也就是說,八個月每天一道菜,每一道菜就是這尾魚,天才的我對這道魚也不覺得膩。

爸爸很少舉筷動他煮給我的魚,幾乎都是看著我吃,我不知道爸爸是不喜歡吃?還是捨不得吃?反正,他也發現這寶貝女兒竟然如此愛吃魚,竟然不挑剔他幾乎遠刨廚的廚藝,可以天天都說好吃好吃的吃個精光。而我從小學畢業之後,就離家在外,能真正親近爸爸,應該就是我回鄉任烏坵鄉公所秘書,天才爸爸連煮八個月的魚的這段日子了。爸爸為了煮魚給我吃,就會去海邊撒網釣魚。

其實爸爸算是半個文人,打我有記憶開始,爸爸向來就是看書、寫書法,偶爾才去海邊,不需要像鄰家叔伯們駕船出海打魚,嚴格說來,去世的大弟早期曾在家鄉捕過短暫的魚外,我們家並不是捕魚的世家。

我試著揣摩老爸的心情,是不是想有點年紀了,能親自捕魚,親手煮魚給回家的女兒吃,讓他超有成就感之外,是不是有生之年看到浪跡都會區的女兒,願意回到家鄉就業,還戀戀家鄉口味,讓他心滿意足呢?那個老是在外「惹事生非」、在他眼裡變成民進黨的那個女兒,能乖乖的等他端上菜來,好似幼年時倚賴著一家之主的他,乖乖學著背唐詩而不與他頂嘴,讓他重現父親的尊嚴與呵護啊!

今年十一月,陪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醫護人員進駐烏坵,有一天海域的風浪很大,爸爸要去海邊。我問爸爸:『浪這麼大,你去海邊作什麼?』

其實我開始擔心爸爸去海邊。

如果,我不是護理人員,如果,我不是跟爸爸生活在一起,是看不出爸爸已經有點退化了。我懷疑,爸爸已經有點老年癡呆症的前期徵兆,他並不清楚自己智力已經有點退化,因此我很擔心爸爸現在的危機處理能力,爸爸到了海邊,會不會如同台灣很多失智老人一樣,突然間忘了回家的路怎麼走?即使我們的海邊,他已走了一甲子之久。

不多話的爸爸,嘴中緩緩地說出幾句:『我的網還放在海邊,我要去看看有沒有你明天吃的魚。』幸好爸爸漸次退化,他只記得如何再度疼愛我,忘了我為理想而讓他傷神的諸多往事。他曾對身為長女的我有許多期望,他期待我能讀中國文學、能當溫柔賢淑的女性、能當教國文的老師,很遺憾的,我一一忤逆了父親的殷切期望:我參與社會運動、我衝撞家鄉不合理的體制、離婚、加入了他難以想像的民進黨、我讓他多年來丟人現眼:::。

他拿著釣竿去釣魚給女兒吃,我慚愧萬分!

能和爸爸一起吃頓飯,吃著他為我準備的魚,我內心充滿感恩。在我的生活當中,要圓滿地和家人守著是那麼地難。

身為烏坵的女兒,這一路的生活其實有點辛苦,就連和親人團圓的小小心願,也無法達成,從小到大,從小學畢業之後到現在,老實說,沒有一年的過年,我可以擁有那種全家聚在一起的圓滿,因為總是會有小小的殘缺。

一個在外看似勇往直前,十足勇氣的女兒,回到家之後,還是仰賴父母的照顧,四十多歲了,還有機會吃到父母親親手作的魚,因此吃魚,讓我一次又一次咀嚼著烏坵的飲食文化,更讓我回味著和父親最貼近的情感。

吃著魚也不禁懷念小時候有吃不完的魚,以前有數不清的魚種,可是現在能吃到的,卻只有幾種。因為中共炸魚,把我們沿海的生態,全都破壞掉了。孩提時候叫得出的魚,有黃魚,鮸魚,桂魚,黑格,黑毛,有龍蝦等等,海裡的魚種真是源源不絕。

我們的海,就是我們的菜市場,可是炸光之後,現在常常吃到的魚就只有黃雞魚了。

黃雞魚又叫傻瓜魚,為何叫傻瓜魚呢?

老人家說,傻瓜魚實在超級好釣,只要把釣餌放在海底,魚就上勾了,隨便釣都釣得到,所以叫傻瓜魚。

傻瓜魚在烏坵其實很廉價,可是我很愛吃,爸爸每天為我釣傻瓜魚,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爸爸是否覺得自己也像傻瓜一樣,每天就這麼樣煮魚給女兒吃?後來我覺得,天天讓爸爸煮魚也不是辦法,應該訓練他做點別的事,所以就告訴他:『從今天開始,你到菜園子摘菜回來,你只要負責把要煮的菜洗好,晚餐我來煮,換我煮魚。』

不論是爸爸煮魚或是我煮魚,那八個月,真的是我這一生中最接近爸爸的時光。媽媽到台灣陪妹妹去了,每天就是我們父女倆一起吃飯吃魚。我發現只要我煮飯,爸爸都會倒一些酒,他說他只要喝一小小杯。這樣陪爸爸吃飯小酌的景象對一般人來說,或許是很平常的事,但對我而言,卻彌足珍貴,珍惜爸爸捕魚釣魚,無論是爸爸煮魚或是我煮魚,父女倆能一起吃魚,真的很難得。說不上來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只愛吃烏坵的魚。

我一直吃不慣淡水魚,特別不喜歡住在台灣或是金門時,只能吃市場買來整塊切片沒有骨頭的魚。我喜歡吃有尾有頭的魚,因為在烏坵吃魚都是這麼吃的啊!如果不在烏坵,非吃魚不可,那麼我寧可吃吳郭魚,只因吳郭魚的形狀和烏坵的魚稍微有一丁點的像。

來到台灣好久沒吃魚了,有一次很要好的朋友特地買了虱目魚來。

其實,虱目魚口感不錯,乾煎或煮湯的滋味皆美,算是不錯的一道菜。但不愛名牌卻崇尚人如其名的我,我就是不喜歡「虱目魚」這號名字,就如同我也不喜歡「土虱」一樣,給我的感覺不對,味蕾就不對嘛!也許就如同現在看紅塵世,自有自的品味和抉擇。

很要好的這位摯友,把一盤虱目魚端到我眼前,愛吃魚的我,一時間我不知道會不會慣性舉箸,吃下平常不愛碰的魚。在我曾有過的婚姻過程中,前夫也很喜歡吃虱目魚。我不知道該如何解釋虱目魚在我心中不受喜愛的感覺?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過去那段婚姻給了我很多的成長,我並沒有對過去那段婚姻反感,我也不曾對已經再婚生子的前夫,有任何的醋味或任何的不愉快,但是我終究不喜歡虱目魚。

我很在乎的這位朋友,買了這種我平常不吃的魚,面對他和牠,我在乎的是對魚的感覺?還是對他的感覺?

幸福的好滋味應該就從吃魚開始,就像和爸爸一同吃「傻瓜魚」一般,我動了筷子,跟著他吃了一些,但偏偏說不出當時魚的滋味,卻喚起親人的感覺,在「虱目魚」裡回味:::。我想魚給我的感覺,不是只有口腔味蕾的咀嚼。

魚給我的感覺,代表著我跟家鄉的親近,還有我和親人的親近。我一直期待,什麼時候烏坵的老人家,可以不只釣傻瓜魚?什麼時候才能再和他們年輕時候一樣,把一簍一簍的魚拿回家,任由孩子們吃。就像孩提時代,三餐都有魚,而且是整尾整尾的吃?住在烏坵的我們,真的吃不慣台灣市場買切片的魚,從小到大,我還是習慣吃有頭有尾的魚,讓烏坵的海域也有頭有尾的就是一座豐富的漁場吧!老天,我誠心的求你。

我心中始終有個期待,什麼時候,有人能為烏坵的生態海岸作復育?誰能幫忙讓魚群回流到家鄉?如果魚回來了,烏坵的漁民是不是也能回來?是不是有一些年輕人願意回到烏坵,幫家鄉找到其他出路?讓烏坵的老人不再孤單,也讓烏坵不要像老人一樣的孤單?

讓烏坵的老人家到海邊釣魚時,可以一邊回憶,一邊運動,讓老人家有機會陪觀光客,解說烏坵海域的魚種,為他們說著故鄉的故事。而不是像我父親一樣,只能寂寞的釣著,然後好不容易釣到一尾魚,等著女兒回來吃:::。   如今吃魚,我就想起「傻瓜魚」和「虱目魚」。

回首過往,我真的幸運地擁有許多的愛和關懷,讓我在殘缺裡學會知足惜福,學會感恩相遇的親人友人。吃魚的時候,我充滿了感激,感謝一路走來,所有帶著魚來給我吃的人,包括我爸爸以及婚姻裡和婚姻外的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