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一場文學的饗宴

發布日期:
作者: 吳淑鈴。
點閱率:586

———「海島與文學的對話」文藝研習營有感

其實,像金門從一九四九年與中共突然斷航,到二千零一年恢復小三通後,這五十年間,發生的故事很多:如有的人只是早上去廈門買個東西,或去吃個飯,下午就回不來了,五十年後,有的人終於可以回到這裡,一下船就情不自禁的趴下來親吻這塊土地,有的人回來了,家人卻已遷台或凋零死亡,仍執意要祭拜亡魂:::又如從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到單打雙不打,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在其中,像知名畫家李錫奇,他童年時,在古寧頭的家被無情的戰火摧毀後,舉家搬到媽媽的娘家住,三年後姊姊和奶奶又被一攜械逃亡的逃兵殺掉,房子也被放火燒了,一個禮拜後家裡收到了姊姊錄取特師科的成績單:::怎不令人盱噓。金門的戰地風光裡,隱藏的故事,都需要你我用心的去探究。身為金門人,應要有分責任感,把戰火下的故事記敘下來,讓金門的土地上,不只只有黃澄澄的高樑,也有耀眼的戰地文學。      

從楊老師的講課中,可以看出雖然他到台灣很久了,可仍是個道地的金門人模樣:純樸又熱誠,為了三節課,從台灣帶了重達十幾公斤的書;為了學員的問題,原本十二點就可結束的課,拖到十二點半才吃飯;還拉下身段發名片給學員們,連一些高中生也給,真是很親切的一位老師;他也在開頭提到,剛遇上陳義芝先生,特別拍拍他的肩,希望給他一些鼓勵:::,所以最後有位學員也把他祖父和郁達夫先生的一些資料,請楊老師幫忙寫,這也是楊老師此行的意外收穫。其實,看到一位對金門這麼有心的金門人,真的又是次大感動。

七、路寒袖老師

路老師一開始即以美濃小鎮不但紙傘聞名,且博士特多,給我們打氣,他幽默的說:也許愈偏僻的地方,愈有發展的可能性。他也風趣的說原本想當小說家的,可是卻成了詩人,可見文學的路倒是蠻寬廣的。雖然路老師的身材瘦瘦小小的,可給人一股強韌生命力的感覺。他所講的題目有二,一是︿短詩的格律與意境﹀,一是︿歌詞的創作跟欣賞﹀。

在講到︿短詩的格律與意境﹀時,老師印了一些詩讓我們欣賞,並採開放式的討論,所以獲得的迴響還蠻多的,老師也謙虛的說這次來這裡學了很多,真是有讀過心理學的人,懂得適時的鼓勵學生。

在此,我舉一些詩和大家分享,一是由鄧獻誌先生作的︿禪﹀「 (註:六祖說過/不必說/沒說過/不必說的)」,不必懷疑,就是一首除了註和題目之外,沒半個字的詩,其實這就反應禪的真意:明心見性,當頭棒喝的那種頓悟,不必說也不能說,更不用說,因為禪的理解是因人而異的。或者也可哲學一點的說,人世的一切怎可一語道盡,所以不說並不表示沒有,而是沒辦法說。二是周策縱先生作的︿清明﹀「露」,沒錯,就一個字,這是一題聯想題,想到了嗎?就是從小背熟的那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由前兩首詩及之前顏艾琳老師分享的一些詩看來,更讓人覺得:詩真是個很有趣的遊戲呢!就如路老師在講義的前面所言:「短詩之長」,詩雖短,卻可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所以,對於以下我所提到的詩,也許我只講了一些,可希望你的思緒卻不因此而停止,你會發現詩給你的回饋更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