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豐港潮間帶」巡禮
渡過了月圓人圓的中秋佳節,時令進入了秋季,揮別了炎炎夏日,迎接來秋高氣爽、白雲高掛藍天的好天氣,送走了燠熱難耐的夏夜,換成了好夢留人睡、微涼初透的秋夜,整個人神清氣爽了起來,一聽說秋蟹正肥,向來嘴饞的我,還有家中那一群嗷嗷待哺,有的喜歡蟹肉的鮮,有的喜歡蟹黃香的孩子們,經過初步討論,共推其母,我的老婆大人,赴金城東門市場採購去也,並且交代每人不得少於兩隻,就這樣,妻銜命買了十隻回來,於是日晚餐後的點心時間上鍋烹煮,以饗我們一家子老小(當然,扣掉在台的大兒子不算),蟹香初聞,孩子們不用呼喚,都已自動來到桌前集合,待一盤子穿上紅袍的蟹兄蟹妹上桌報到,五人十隻手已經迫不及待的各挑所愛,當熱與燙在指尖流竄時,孩子們的驚呼聲與喊痛聲也此起彼落,可是卻又愛不釋手,待熱氣稍為冷卻後,馬上就吃得津津有味而大快朵頤矣!只是蟹黃仍不飽滿,稀稀疏疏,令人有一點兒遺憾;事隔近月,因忍不住嘴饞而又再次採購,其情況仍是如此,實有意猶未盡之感耶!
每年此時,母親知道我和孩子們就是喜好此物,可謂蟹中饕客,所以都會憑藉其豐富的經驗,依季節、潮汐、天候、蟹兒肥大壯碩,蟹黃飽滿之時下海,在潮間帶的廣大蚵石埕間穿梭,於淤泥裡摸索俗稱「狗叨阿(閩南語)」的蟹蹤,不消二、三個小時,總是滿滿的一簍,滿載而歸,除了部份剁碎醃酉責起來,做為蟹醬佐飯以外,其餘絕大部份,則都進入了我們的肚子,化之於無形;然而,近兩年來,母親年事已漸高,且潮間帶爛泥淤積,老人家更是寸步難行,因之,也就放棄了下海的念頭,讓我們有望蟹興嘆之慨,也因此,才有購蟹解饞之事的發生,今年,為了彌補這一缺憾,我答應孩子們,就由我親自下海一顯身手吧!
今天是星期日,農曆的十月初五,早上八點時分,我換上了短褲頭,穿上了布鞋,找了一頂不搭調、但可以遮陽的遮陽帽,拿起了蝦簍和鋤頭,挺著胸,走向了張開雙臂迎接我的後豐港潮間帶,由於家住在後豐港灣的北側,所以,也就順理成章的由北側下海,然而,腳才一踏入潮間帶沒有幾步,卻馬上就陷入泥濘裡,腳一拔,鞋子馬上就脫落,真有寸步難行、舉步維艱的感覺,只得暫時停下腳步,重新綁好鞋帶以後,才再次邁開腳步往前行,說長不長、說短不算短的潮間帶,卻讓我花了近二十分鐘才走到蚵埕,不但是腳部酸軟無力,更是滿頭大汗、氣喘不已,想當初,這一潮間帶可是長滿了可以拿來養蝦保溼的海草(俗稱草歲阿),而南北兩側可都是有海路可行的呀!就算不沿著海路而行,隨意走在潮間帶的海草上,也是如同踩在細軟如棉的地上,步履輕盈啊!可是,曾幾何時,竟變得光禿禿的一片,泥濘遍佈呢?難怪鱟、蚵、蛤、蚌、螺、貝們會忿忿不平,漸漸遠離牠們可愛的家園了;略事休息以後,也就開始我的摸蟹工作,當翻開第一塊傾倒地面,而有空隙的蚵石時,只見一隻蟹兒,橫著牠那八隻腳兒,爬呀爬的迅速逃離已沒有掩蔽的現場,欲尋覓新的庇護所,大概太久沒有親近這一些蟹兒了吧!一見其迅速逃跑的身影,我的右手也馬上狠、穩、準的往下一壓,可是,這一隻蟹兒也不是省油的燈,馬上一個轉身,用牠的雙螯一夾,把我戴著手套的食指一口咬著,這一咬,可真是痛澈心扉呀!只聽見自己「哎」的一聲,滴溜溜的在舌尖打轉,在空氣中流淌著,真是疼煞我也,「牠奶奶的」也順口溜出,接著趕忙順手一甩,可是,不但蟹兒的大螯沒有張開,更是咬得緊,真是真是真是痛得我差一點喊救命呀!唯有咬著牙,強忍住痛不敢動,靜待其慢慢把螯張開,揚長而去,再經過一翻追逐,這一次學乖了,隨即用鋤頭將其壓住,僅露出背來,並由背部小心翼翼的將其捉住,手到擒來,簡單而安全,稍事清洗過後,置入簍中而成為我的囊中物矣!
翻開第一塊蚵石就有收穫,心中的興奮之情可想而知,因此,個人心中盤算著,今天應是豐收的一天吧!然而,隨著蚵石一塊一塊的翻開,卻又都是空無一物,真的令人好生失望哦!一個多小時下來,竟只零零星星的抓了近十隻蟹兒而已,隨著汗水的滴淌,手部的酸痛,腳部的逐漸僵硬蹣跚和滿身的污泥,一顆滿懷期望的心,也逐漸變成了失望,哎!回去以後要如何向孩子們交代,我這老臉可要往那裡擺呀?意興闌珊之餘,卻仍持續著我的翻蚵石找蟹的動作,未敢稍懈,但是到頭來,仍是蟹蹤難覓;正值此時,不經意間,我忽然發現了二三顆碩大而附著於蚵石上的苦螺與珠螺,人家不是常說:「無魚蝦也好」嗎?心中念頭一轉,好吧,就「沒蟹螺也罷」吧!濫竽充數一番,撿一撿螺貝吧!這一轉念之間,只見每一翻開的蚵石上,或多或少都有螺、貝、蝦、蚵仔魚的蹤跡,只因我當時執著於蟹之一念,竟忽視了其牠物種的存在啊!就這樣,找蟹,也找螺、貝、蝦等其它物種的情形下,心情輕鬆了不少,不覺間,潮水竟已在腳邊徘徊了,哦!原來已經開始漲潮了,所幸,初五潮水已較為緩和,不似初一到初三的漲潮速度那麼快了,整理好行囊,是該打道回府的時候了,懷著愉快的心情,我踏上了歸途。
望著村莊之所在,思索著來時路,深陷泥淖直至大腿的情形,我重新衡量著該往那兒走回去為宜,經過一番打量與思考,我決定由反方向,村莊的南側返家,其原因有三,第一:南側有水流的小水道,而水流經過的地方,其底下的泥土其實反而是較為緊密與結實的;第二:南側有一條懸浮於海平面,且表面乾燥的沙洲,而溼度適中的沙子,其實也是挺緊實易於人行的;第三:南側回家的路上沿線仍有零落星散的蚵石,可供我慢慢的翻找回去;下定決心以後,我就往南舉步而行了,但是,愈往灘岸上緣而行,蟹蹤也愈是難覓,只有零星的螺貝可撿,待行近沙洲的時候,我的眼睛突然瞪得老大,嘴口微張,有一點不可置信的感覺,因為我被眼前的景物給震懾住了,只見眼前十來公尺處,有一整群顏色鮮艷的小東西,成千上萬,正如千軍萬馬在奔跑移動著呢!待我定眼仔細一瞧,原來是出來在潮間帶覓食的小螃蟹-海和尚、海師公、海腳仙們,由於我這一位陌生人的臨時造訪,所以才讓牠們嚇得魂不附體、四散奔逃,急欲找尋其巢穴,躲避這突如其來、從天而降的災禍呀!停下腳步,我抱持著欣賞的心情望著牠們,只見牠們遇洞就躲,也不管是誰建的家,反正是有洞就鑽,海腳仙的動作較為迅速,先躲入了洞內,隨後海和尚也跟著進入,讓我看了不覺啞然失笑,在洞裡,牠們可是相安無事?亦或是面臨一場立即的生死惡鬥呢?趨向前去,隨手抓起了一隻海和尚,只見一個圓滾滾的身軀,頂部的蟹殼透著深藍的色澤,八隻爪和兩隻大小一樣的腳,每隻爪子各有三節,第一節附著於身體的根部,有著深紅的顏色,第二節是勻稱的白色,第三節的尾部則呈淡黃色,我想,當其整個身體縮成一團時,一顆光溜溜的頭也就自然顯現,所以才會博得海和尚美名的吧!觀賞過後,我輕輕的把牠放回地上,只見牠把兩隻如雷達般的眼睛滴溜溜的轉呀轉,停頓的身軀終於爬呀爬的,一下子隱沒在深不見底的洞穴裡;接著,我又順手找了一隻海腳仙來觀賞,只見其身體瘦長,呈一字型,同樣是八隻爪子兩隻腳,蟹體的上端呈土黃色,其餘身體部份則呈米灰色,而其最顯著的特徵,則在其大小不一的兩隻腳上,只見左側的腳及螯細小如爪,潔白勻稱,其功能只負責覓食,無法充當武器,而反觀其右側的大腳,至少是其左腳的三四倍大,接近身體部份,同樣呈現白色,待接近其螯的地方,則漸漸分成兩種截然不同的顏色,底部呈米黃色,上方可以移動撕咬物品的螯,則是鮮艷的橙紅色,其特異的形狀,和海和尚、海師公一樣,令人憐愛得不忍釋手,也不忍加以傷害啊!再次輕輕的將其放至地下,只見牠一溜煙,又跑進牠的老巢裡了,而我,望一望籃內林林總總的百貨,自我安慰的說:可以交差了,所以也就沿著水流和沙洲,懷著愉悅的心情,返回可愛的家。
後豐港的潮間帶,就如村莊的內涵一樣,是豐富而多元的,如果您只是悠閒的站在岸邊觀賞,退潮時,您的眼前,會是一片靜寂、美麗的溼地與灘岸,甌鳥自由自在的飛翔覓食其間;漲潮時,則是潮來潮往、碧波蕩漾、水天一體、船影飄搖;而如果您是一位有心人,何妨和我一樣,隨著季節的變化,來一趟後豐港潮間帶之旅吧!如此,不僅我今日之所見,您將盡收眼底,還有,在沙灘上,您可以見到跑得老快的海沙馬;在石縫間,可以見到走得慢條斯理的石蟹;在溼地上,可以見到拖著長長泥痕的仔鱟與沙螺,懶洋洋的海星和海葵;而如果您帶足了相關可用的器具,您可以挖一挖通體粉紅色的海蚯蚓-沙蟲,耙一耙活蹦亂跳的沙蝦,和營養滋補、鮮嫩肥美的蚌和血蛤;哎!太多、太多了,實在是琳瑯滿目,不一而足,不是我這一個門外漢可以一語道盡的,人家不是常說嗎?百聞不如一見,朋友,何妨放下身段,換上一套輕鬆的休閒服,脫下皮鞋,換上一雙輕便的布鞋,來一趟心靈的饗宴-後豐港潮間帶巡禮,豐富您的心靈與知識吧!可知道,後豐港隨時隨地都展開雙臂,竭誠的歡迎您的到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