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烈守節的陳品娘
陳品娘是後浦(金城)林資華的妻子。
林資華年少時就失去了雙親,父母身後沒有留下任何的家產,所以一直投靠叔父生活,直到三十歲時,才由叔父媒聘,將品娘娶進了門。
品娘嫁入陳家後,竭力於家務,並勤做女紅貼補家用,事奉丈夫的叔嬸便如自己的公婆。資華體弱,為了營生又累出了一身的病,品娘毫無怨言的賣光了自己的嫁妝,延醫替先生看病,過不了幾年,有限的積蓄都花光了。
資華臥病時,一天對妻子說:
「我已是不久人世的人了,妳如果有好的歸宿,我會成全你的!」
品娘拔了頭上的髮釵對著自己的心口說:
「你如要休了我,我現在就死在你的面前!」
資華感於妻子的貞烈,撫面痛哭,從此不敢再提。
然而,資華的病情始終不見好轉,在品娘衣不解帶的服侍五個月後,終於辭世,死時雙眼猶視。品娘伏著屍身悲慟哀號,又想到丈夫僅遺五歲女娃,自此絕了香火,不禁悲從中來,遂仰藥尋死,幸經家人及時救治,得以倖免。
資華之叔感於姪媳的貞烈,便勸品娘說:
「我的六媳婦已有孕在身,如若得男,必定過繼予資華承續香火!」話一說完後,資華的雙眼才安然的閤上。此情此景,讓品娘止了死念,哀慟的為丈夫辦理後事。
資華死的那年,品娘只有二十四歲,許多人都勸她再嫁,但她矢志守節,為表決心,從此足不出戶,以做女紅餬口,並擔負了全家的粗細活,操持家務,一如以往。
幾個月後,夫叔六媳果真一舉得男,叔叔遵諾將男娃過繼給了資華。品娘感於亡夫有後,更勤於家事,將家中內外大小事,都打理的順遂清楚。
品娘雖以溫嫻自持,但個性卻像個男子,遇事不但敢言,處事更是果斷,全家大小服其理,沒有一個不怕她的。有一次,一個老佃農欺她是個婦道人家,硬是苛扣應予的佃金,並藉口是得到了老東家(資華叔)的應允。
品娘查清了事實後,感於夫叔的軟弱,更想若不樹威立信,將來恐有敗家散業之憂,遂召來老佃農當面對他說:
「我是個無丈夫依仗的婦道人家,代持夫叔家業也是為了報恩,延續夫家血脈,如果你認為我今天的要求無理,我願意認罪死在你的面前。」說罷一頭向廳柱撞去,適因家人出足絆跌,才未釀成大害。
老佃農見她剛烈如是,再也不敢對品娘存有半絲輕衊。
操勞一大家子的家務,備極辛苦,就算是偉岸男子也未必承受得了。但品娘不以為意,一心只為提攜幼子長成,以慰先夫在天之靈!
品娘五十四歲時逝世,嗣子乃斌,年少就中了秀才,聞名於地方。
清宣統三年,品娘入祀節孝祠,官府並以「彤管流芳」的牌匾,表彰她一生的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