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洪進業文學獎作品展》尾牙番薯

發布日期:
作者: 洪進業。
點閱率:957
字型大小:

農曆年的氣氛是漸漸淡了,前年難得返鄉過節,路上竟沒碰到半個熟朋友。一回到家裡,聽說祖母已經將五嶽廟旁的房宅一角闢成了香燭舖,頗覺訝異:都已經九十歲的人了,放著清福不享,還這麼熱力四射地做生意?那一香一燭和小小的供品,賺得了幾仙錢呢?真是何苦來哉!心裡雖然嘀咕個不停,畢竟閒著沒事,年關將屆,燒香拜拜的人也多了起來,我只好權充助手,幫忙摺金紙、找零錢,偶爾叫人補補貨。祖母的行動已見遲緩,但看她忙得不亦樂乎,真想不透到底她是不知「老」之將至,還是為了多存點老本在拚命?不僅我有這樣的迷惑,那些遠道而來的香客,也常不經意從眼角流露出一絲哀憐的神情,彷彿眼前是一位孤苦伶仃的老歹命,不禁要問:阿婆這麼大歲數了,怎還這樣操勞?幸虧祖母的回答也很讓人撥雲見日。

我靜靜聽她細說前因後果,原來:對街那一家金紙店關掉後,她就開始鼓吹八十好幾的五嬸婆接手做這利潤微薄的小生意,也沒啥天大的理由,就為了給燒香的人一點方便嘛,然而五嬸婆也是個多子多孫的大忙人,不得已只好自己挽起袖子,為服務桑梓而躬親其勞了。如此的情操,可稱得上偉大的了,我本以為這只有在廟堂上袞袞諸公的矢勤矢勇裡才嗅得到一點蛛絲馬跡,人間哪得幾回聞啊?沒想到祖母竟也來這一套,而且音聲輕倩,語帶嚅囁,心中更不能無疑。

十幾年來,浪蕩異鄉,吃虧受罪學乖了,知人論世,也難免帶點「不惜以最大的惡意」那種味道。可是,祖母的言為舉止,兀自金城湯池,很難偵覺到可以進攻的破綻。後來連續幾個下午,總是生意清淡的時侯,她的幾位老姐妹,也常隨著暖暖的冬陽,移駕前來湊個一桌,打打四色牌。我在旁隨意翻書看報紙,無聊透頂,聽她們這群「舊舊人類」東家長、西家短地打開話匣子,心想,三姑六婆的閒扯如何登得上大雅之堂?初不以為意。可是愈聽愈覺得匪夷所思,怎麼這些人的想法和自己真有十萬八千里之別?不信,你聽吧,要是有人以贊羨的口吻祝福她們愈老愈康健,她們會直言無諱地表示不以為然,說:不要哦,不要哦,「吃」到這麼多歲幹啥?也要加減留一些給子孫「吃」吧。然後,彷若有所思而又置身事外地補上一筆:哎,「伊」就是不死,我哪有法度啊!在她們不太科學的看法裡,富貴壽考盡是天賜,可以挪東補西,抽腴挹瘦;而福份則有定量,不可能增長,要是自己吃太多,那別人吃什麼?這類的話語愈聽愈多,不覺薰陶與轟炸之際,已漸泯滅,一陣推敲琢磨,幾番拉扯迎拒,也彷彿經過了洗禮,頓覺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老靈魂,其言語形容,不僅可信可親,時而聽得出神入迷,杯弓蛇影的森然堡壁,竟然兵不血刃地被瓦解消散了。眼見大勢已去,我只有聞風俯首,喟然一聲長嘆,曾幾何時,自己竟變得如此刻薄寡恩,再不是溪邊婆子舊時親切叫喚的名字了。

塵封的往事隨著她們娓娓的絮說,潮水般湧進我的腦海,漸漸的,我也感到壯闊的波瀾挾泥沙以俱下的威力了。九重新掃舊巢痕,所謂過去、現在、未來,她的、我的故事,一波接一波,搖蕩著感知,音聲、影像,生的、熟的,如同百川匯集,我知道它開始在生長、擴大、綿延,終於渾化成一片汪洋大海,再不能像分田分地那樣四至界址踏明了。從此,祖孫兩兩相對,除了閒話家常,我總忍不住新鮮好奇,想盡各種手段,旁敲側擊,巴不得從記憶的口袋裡,掏光她所有的私房錢,無論充公或據為己有,將她漫漫的逝水年華,接引到我自己的河渠田裡。

有一次,聽她提起「尾牙番薯公家的」這話,竟覺如有異物搔耳,但又彷彿似曾相識的,親切可喜。許多謎似的話語,當時也無暇追問,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快速通過,便是偷偷開啟錄音機,要將她們漂流的話語通通攔截、藏起。即知即行,我趕緊捲起了袖口,彷彿站在時間的下游,面對汩汩不絕、或者也可能是慆慆不歸的活水,「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決心做個汲江煎茶的小童。於是那一年春節,無論祭的是哪一家的鬼,拜的是何方的神祈,我不再跟母親質疑、嘮叼、抱怨,她自然高興得更加這兒謝天那裡謝地了。前塵隔海,于茲兩載,每當夜深人靜,稍一得閒,我便將盜錄得來的帶子反覆播放,溯洄從之,像在溫習生命的功課,當心中的疑窒終於是砉然而解,冷僻的生字也香噴噴如煮熟的八寶飯,生疏的典故呢熱一熱又是現成的湯汁了。

我不敢說,時間能因此而倒轉,至少細細的回想裡,祖母的身影,是愈來愈清晰了。她嬌小的身軀,裹在顏彩不時交替的棉襖裡,不著半點福態,卻有幾分遲來的福氣;那銀白的髮髻,像一潭安靜的高山湖泊,內蘊深藏,千萬匹馬力的瀑布,盡為髮簪所繫;黑色的繡花鞋,前端開著幾朵紅牡丹,裡面藏著一雙介乎前清與民國之間,躔過又放掉的纖足,遙遙望去,神思冥接,愈加彷彿還魂的蝴蝶。哦,不,不,我可不能再用這麼浪漫的聯想了,躔足可是要浸尿水來止痛的;何況幾經求索,我已經欣然發現,是托了「尾牙番薯公家的」這句話的福蔭,才讓祖母渡過她生涯中最艱難的時期;使我父親,沒有成為槍下的亡魂;讓一切看似平淡無奇的生命,忽然,都有了光。

祖母的生肖和我一樣,她在龍頭,我在龍尾,只不過中間相隔了一甲子,她沒我這麼好命。六歲的時候,她被送給一戶有錢人家做養女,隨身有三個丫環在服侍。祖父在湄州當官,人稱陳總爺的便是。陳總爺回家過年,報馬仔事前已三通四報,如臨大敵,陳總爺下了船,「文武百官」全得到大渡頭來迎接。可是沒錢過年的窮人家,左一聲右一聲地乞求總爺伯仔可憐可憐借個一塊兩塊銀,總爺伯仔也只是淡淡地說:去跟太太講。講到這兒,祖母的聲音就很帶勁了:「人啊,就是不可太貪,阮那個阿嬤,借錢可以啦,要人用田契來抵押。後來阮阿公死了,竟連殯都沒出,那晚就去將人家的好風水挖挖起,自己要埋啦,結果咧,一家死了了啦。」彷彿欺負老天爺已經目昏耳聾,當不了裁判了,明明有人卡位在先,還要帶球撞人,硬是犯上一規,於是從她的養父母、某叔某嬸到最後一個堂弟跌死在糞坑底,整個家族臭到最後,逼使她不得不挑起一肩擔兩頭的重責大任。然而,天不從人願,「雙頭顧」顧不成,更大的災禍已經上了路。

民國三十年六月,一場傳染病,奪走她三個兒女,外加丈夫這邊一個姪女,十天之內總共是死了四個,連丈夫也因哀傷過度,年後就跟著孩子們一起走了。她一個婦人,遭到如此的打擊,心灰意冷,有淚哭到無淚,便將一手巾的田契全都燒化成雲煙,還給青天。彼時距日本兵「起山」來到金門,也有四年了,徵糧拉伕,強迫種鴉片,這種種苦她是沒受過,她沒有資格披著麻袋在寒冬趕建機場的跑道,也無法像長滿頭蝨的廈門工,順便把小孩帶來尋個價錢賣。可是此後六年,她是到處找野菜拾番薯,上了山不夠,還得下海,才讓山珍海味允她一枝草一點露地活下來。

從三十八歲到四十四歲,她記得清清楚楚:沒沾過半粒米。幸虧是日本投降後,得到了許多同情、幫助,再加上勤於「跑水」:頻頻往來於金門與福建內地,在渺茫的風濤水浪間,做些貿遷有無的生意,才將菜脯、南瓜、醃菜這已經是人見人愛的救世主,換做五角一元地攢積下來。

如是兩年,生活已漸漸太平,不意時局動盪加劇,竟將她從行商推成了坐賈,只得賣起豆漿油條,總還是早睡早起的小生意。她經歷的年代,彷彿隨時在兵慌馬亂,去了黑卒,換來了紅兵,民間私下只能解嘲苦笑:「宣統換革命, 頭換打槍」。血噴如注的殺頭她是見過的,說到槍斃,忽忽此生,她想起了民國三十七、八那個查戶口天天來的年代,一個嚎啕涕泣的年輕學子,雙手反綁被架著走過市街要往刑場去,沿途街坊的人拿飯拿菜餵他:總要吃飽才好上路::。哭啊,沒有戶籍證明,槍斃是最省事不過了,那滿地的殘渣碎屑,攪拌著淚水,最後只有滴滴去酸透他晚來一大步的老父了。

注意到祖母說起這事的神情,我心中已暗自竊喜,慶幸我父親那時逃兵是逃得恰到時候吧。因為有祖母這麼多悽悽慘慘戚戚的遭遇作背景,要瞭解她為何敢收養父親,使他安然落戶,是順理成章容易得多了;何況「官有正條,民有私約」,賄賂幹員的那一條香煙,時價也不過十塊錢。我怎能不想:要是父親和他的兩個同袍一起被抓,就在當時註生娘娘廟前的臨時法場上行了刑,我恐怕是不能在這裡感覺命運它神祕的力量,而生起半點敬畏之心了。

「棚頂有這戲,棚腳有這人」,一個人學不會對自己的生命認真,過去就真只是過去那麼簡單了。識曲而聽真,我甚至是要比演戲的人更加入戲,才能慢慢聽出「尾牙番薯公家的」這句可愛的唱詞,有如主旋律般串聯了看似無序的事件,歷經千迴百轉,而終於讓我應運而生的!我沒有體驗過「尾牙番薯」真實存在的年代,也未曾享受番薯簽一路吃到飽的婚宴大餐,更不可能在果菜批發市場買到這東西,但我是很想嚐嚐:一過了尾牙,還沒收成的番薯就變得很安那其、很原始共產主義、很六神無主、總之一派天道蕩蕩的那滋味。

理論上,這款番薯是任何人都可以享用的。當然,如有人解釋說,這話只是勸人及時收成,我也沒理由來反對。因為按照我們對人性的理解和信心,要想像田裡可以挖掘的番薯不是收穫以後的殘餘,就好比得把人全看做無私超我的聖德一樣,是件頂困難的事。證諸實際,也可能,呀,得先到藥房抓兩帖定心方。然而,杜甫有詩:「棗熟從人打,拾穗許村童」,看似微眇的熱量,就足夠讓人手舞足蹈了。舊約裡的路得,不也因遇到好心人,多拾了些麥穗,才使得故事能繼續從她的河裡美麗地流下去?而我理直氣壯所渴望的,不也就是這麼一點點溫柔的慈悲?就彷彿四百年前,第一枝番薯藤葉,飄洋過水,從拉丁美洲繞道菲律賓,在中國東南沿海搶攤登陸,又繼續它開倉賑饑的長途跋涉,默默成就了,誰能想像,這天地間的第一等大事業。

無法想像,也不必想像,只須端肅地駐足在時間的長河上,稍稍回眸一瞥,我便瞧見,沒上過學堂的祖母,正在她的夢中,冥冥傳來小雅詩人的歌聲:「彼有不穫樨,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我看見她滿意的笑容,從古早以來的地上,以逍以遙地舞起來,舞到不知今夕何夕,亂曰:人情世緣,不離物理,天功人其代之,這就對了。

*本文獲1995年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散文組第一名、並獲1996年中央日報文學新人獎。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