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主詞的後果
上小一的兒子,正作著剪紙作業,他費了好久力氣就是剪不好,喊著我過去幫忙。我看了看,原來是他手脕力道錯誤,未把剪刀口的地方張開。於是握著他的手,教他打開剪刀口說:「剪刀像個大嘴巴,要張開才能把圖案剪好。」
他似有領悟地說:「對耶,剪刀真的是像個嘴巴,好方法!」他試了幾次後,就很順手地剪著圖案,自己還邊喊著「嘴巴張開」的口令配合著。
突然,他起身尿尿、喝水、大號,「慢牛多屎尿」半把鐘頭後,不急不徐地回位置打個呵欠,拿起剪刀。我提醒著:「記住哦,剪刀就像個嘴巴,要張開才能剪好!」
只見他有點累地點頭說「我知道啦!」,知道歸知道,他卻重蹈覆轍地用力在剪刀尖端,似乎忘了他自己剛用的方法,也沒聽到我的提醒;讓我在旁邊看得更急了。於是他每剪一下,我就急著提醒他「嘴巴要張開」。我越講越大聲,他越剪越不成樣子;我按捺著快要生氣的情緒壓低嗓門,握著他的手打開剪刀口說:「你這(剪刀)嘴巴沒張開,怎麼剪呢!」
突然,兒子轉向我很委屈地說:「有啊,我嘴巴怎麼沒張開!你看,我都流一堆口水了,你一直教我嘴巴張開啊,我整個臉都快酸死了,那有力氣再來剪嘛!奇怪了,剪紙跟張開嘴巴有什麼關係嘛!」我錯愕地愣了,看著他氣沖沖地抽著面紙擦了嘴角上的口水,收起了剪紙作業。
我一直在檢討,是否他太累了,還沒進入狀況,而我心急的大嗓門,讓他緊張得忘記原來的方法?加上我把主詞(剪刀)省略時,又造成他當下判斷上的混淆。
就像朋友一樣,她一大早喊女兒起來用餐,迷睡中的女兒抱怨著,牛奶燙怎麼喝?朋友在房間喊著:「跟平常一樣啊,拉著耳朵,吹一吹,就可以喝啦!」過了好一會兒,只見女兒雙手拉著自己的耳朵,嘴巴對著牛奶一直吹。朋友又氣又笑地說:「是拉著碗的耳朵,妳平常不都是這樣嘛!怎麼今天拉起自己耳朵來?」
原來,當孩子在清醒時,或許還可以順著情境不講究語法,但若是在半夢半醒之間,可就不能亂省略主詞,否則一定造成誤解而鬧出更多哭笑不得的笑話。
有一天,兒子又要剪紙時,突然問我說:「媽,上次我剪紙時,你教我要把剪刀的嘴巴張開,很奇怪,為什麼我竟然一直張開自己的嘴巴,好好笑哦!」
好小子,你終於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