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春來福到滿人間─《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讀後感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清國。
點閱率:731
字型大小:

心懷渡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星雲大師

去年(民國九十四年,西元二○○五年)九月廿一日至廿八日,筆者赴美國洛杉磯西來寺,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四屆第一次理事會議暨會員代表大會。大師上人送我們每人一本他親自簽名的︽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書籍。想起大師顫抖的手,要為與會的四五百本書簽名,不禁油然升起崇敬和感動之情。會中他請作者滿義法師介紹這本書,滿義法師說,她醞釀了二十年的心願,花了半年的時間,不眠不休才完成了這本書(該書計四二八頁,天下遠見出版)。她真是用心良苦啊!

慧傳法師曾表示,他看見師父以他顫動的手,不辭辛勞親自為每本書簽名,顯見他對此書的重視,希望大家好好地珍惜研讀。我突然發願我要好好地研讀,隨時隨地要把大師上人,對人間佛教的理念加以宣揚,讓人人多少都能了解與體認大師上人的用心及對我們的期許,才不辜負他親自簽名贈書的美意。同時我們也遵照總會的建議,請購五百本,將於會員大會發給會員研讀。

何謂「星雲模式」?天下遠見出版社創辦人高希均教授解釋,「模式」就是指決定運作成敗的一套方法、一個過程、一個組織、一種判斷。︽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就是指大師上人提倡與實踐「人間佛教」的一套獨特方法、一種甚具特色的過程與判斷的作法。他應用佛法與真誠、平易近人、感人肺腑、魅力四射地傳播「人間佛教」,我想大師上人這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特殊的行事方式與世人不同的熱力四射,應該就是「星雲模式」。但是,當高教授請示大師上人明確開示說明「星雲模式」時,他卻說,他沒有什麼「星雲模式」,他只是秉持佛陀的人間佛教,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的性格,五十年如一日,實踐弘法利生,渡眾濟世的悲願。他希望佛光人從「信佛」、「拜佛」、「求佛」、「學佛」,昇華為「行佛」,能夠說佛所說、行佛所行,讓「歡喜」、「信心」、「慈悲」、「智慧」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中。

大師上人自稱他是個平凡的和尚,我們卻從平凡中見其不平凡。他沒有領過一張畢業證書,也沒有受過正式的學校教育,但他卻擁有六個榮譽博士學位、作過小學校長、當過大學教授,這種榮耀,絕不是憑空而來的。我想這是他一生「拜佛陀、求智慧」的展現,他努力研讀佛教三經十二部書籍;他認真研究佛陀對人間真理的證悟與發現;他深體佛陀為眾生用心良苦的佛心,撰寫了︽釋迦牟尼佛傳︾,他才用心認真地提倡與實踐佛陀的「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的好學求道精神,也值得我們的學習與效法,他曾掛單於大寧寺,參學於金山寺和棲霞寺,親近蘇州靈巖山寺,每年並定期到寶華山參加戒期以外,他推崇杜順大師的華嚴宗,嚮往智者大師的天台宗,也曾經跟隨圓湛法師、覺民法師、藝峰法師學唯識論,俱舍論和因名學、禪學等。他不但接受完備的佛法教育,養成了深厚的佛學功底。尤其在焦山佛學院時,他向聖璞法師學文學課程、承薛劍園老師指導國學,以及不恥下問,得到一些年輕法師傳授數學、外文、生物學等學問,才有今日博古通今的紮實豐富學識,出書百餘種,著作等身,令世人佩服、崇敬、讚嘆!大師上人的精深專研學習的精神與廣博豐富的人生經驗,不是一般人所能及,尤其他努力追求名師指點,又不恥下問,廣結善緣,如此深造、勤奮,也才能夠創造了今日佛光山的佛教事業。

大師上人說:人間佛教是佛陀所創,「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弘法在人間」,佛陀以「人」為說法的對象,佛陀對人的教法,當然就是「人間佛教」,他只是在提倡實踐佛陀的「人間佛教」而已。他說,「人間佛教」重視生活裡的道德思想淨化,以及精神心靈的昇華。如果你相信因果,因果在你的生活中有受用,因果就叫做「人間佛教」;你相信慈悲,慈悲在你的生活中有受用,慈悲就是「人間佛教」。他尤其強調「人間佛教」的特色就是「生活即佛法,佛法即生活」;「人間佛教」要從生活中去體驗,離開生活,離開人間,別無佛道可求。

由於大師上人的「人間佛教」思想充滿深奧的人生哲理與對生命的關懷,已經引起許多大陸學者研究的思潮。高希均教授說,半世紀以來星雲大師在海內外推動「人間佛教」,是另一個「台灣奇蹟」、另一次「寧靜革命」、另一場「和平崛起」。他又說,大師五十年來在他自己的著述及實踐中所提倡的「人間佛教」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已經改變了這個世界。像一場「寧靜革命」,已在海內外和平崛起,真是台灣「經濟奇蹟」之外的另一個「星雲奇蹟」。可見人間佛教儼然已成為我們社會的源頭活水。

本書作者滿義法師,現任佛光山傳燈樓人間佛教研究室研究員、「人間福報」主筆。他非常用心根據大師這樣多年的言行及著述,探討了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特有的做法與推展的特色在:

闡揚妙諦│說法的語言不同;弘法利生│弘化的方式不同;慈心悲願│為教的願心不同;人間淨土│證語的目標不同。

星雲大師的豐功偉績功德,可謂全方位的──「立德、立功、立言」,他著書立說,編報出刊,創辦報紙電台,辦學校講佛學,創辦佛光山道場等,真是「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一襲袈裟走遍世界,希望把人間佛教的真善美從台灣帶到全世界,更希望再帶回中國大陸發揚光大。

筆者研讀後試整理歸納十項「星雲模式」,就教十方。

一、大師詮釋佛法的語言很人性化,善於譬喻說譬,以事說理,以理論事,很能掌握時代的脈動。

二、大師講話圓融,客觀中肯,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很有群眾魅力,講話很為群眾所樂聽。

三、大師為人慈悲厚道,興辦弘法活動,舉行人間音緣,創辦佛光會,教人解脫自在,發揮教育教化的功能。

四、大師創辦弘法事業,教人先入世、後出世,先度生後度死,改變佛教出家消極的思想,期讓人有生之年就能往「生」佛光山人間淨土,享受佛光山教育、文化與禪修的美好生活。

五、大師善於結合社會資源,舉辦共修活動,呼籲佛教走出去,為大眾服務,與大眾結善緣。

六、大師遇事勇於突破困難,善於轉化逆境,為增上緣,尤其他悲智雙運,願大量大,他有理想、有信念,遇到挫折,永不灰心、永不失望,他強調「有佛法就有辦法」,因此才能成就今天的弘法大業。

七、大師提倡人生禮儀,希望引導社會人士重新估定佛教對人生的價值,不要等到「死」才想到佛教,「生」時更需要佛教,由「度死」走向「度生」,達成「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

八、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以人為本」,因此凡是對眾生有用的法門,他無不努力弘揚,只要對大眾有益的事,他莫不盡心去做。

九、大師對「國際佛教」一直積極在推動,他除了希望弘揚佛法遍全球,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以外,同時希望透過國際交流空間,促進地球村時代的來臨。

十、大師一向超過政治立場,他透過宗教交流在兩岸之間低調的扮演著穿針引線的工作,無非是為了促進兩岸的永久和平。

總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深入「人間」,尤重「行佛」,「學佛所說、行佛所做」,不僅是拜佛、誦經、持咒、參禪而己。大師強調:在生活中修行、在人世間行善,「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所謂「人成則佛成」,要讓自己在人間做人處事無愧於天理、無負於人道。他認為我們的生活層次應不斷地提升,應從物質的生活提升到精神的生活,再提升到藝術的生活,最後就是宗教的生活,這樣的人生才能安然、自在、超越、涅盤,那就是我們生活、生命的最高目標。

最後恭錄星雲大師的「十修歌」,希望大家能夠自我身體力行:一修: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要說好。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這首「十修歌」堪稱大師上人弘法的另類「星雲模式」。(作者:金門協會會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