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柴撟入灶
國民黨主席,人氣沸騰,所到之處「粉絲」尖叫連連,年輕的爭相親近,中年的目瞪口呆,老年的讚聲不斷的馬英九,在評論時政時,認為一切要順勢而為,不應「橫柴撟入灶」。這句閩南話流行區常用來對人善意提醒的俗語話能從馬英九口中說出,證明他已經溶入「本土化」了。但所謂「本土化」不應只附和李登輝與他糾合的那一些人云亦云不知「本土化」為何物的狹隘「台灣化」意識。要知道只有認同金馬台澎民情風俗、鄉土倫理、勤奮敦厚的傳統精神所凝聚形成的「本土文化」才是真正的「本土化」,一味斤斤於「台灣主體意識」與所謂「愛台灣」的口號式「本土化」,顯得非常的膚淺庸俗,與掩蓋不了「自卑感的自大狂」的短視「鎖島意識」無限上綱的氾濫。「愛台灣」是金馬台澎全體「住民」強烈的共識,也是全體「台商」共同的心願,但是如果以主觀的認知來強制別人的意願,甚至排斥其他「愛台灣」的方式與途徑,那就是十足粗暴型的「橫柴撟入灶」,應當受到鄙視與譴責,畢竟威權體制的「復辟」是不可能讓人民接受的「反潮流」行為。
灶是烹煮炊炒食物的地方,每一個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闢的空間,也是不可或缺的設施,在金門(應當說凡是農村型的鄉村聚落),每一家戶,不管是四合院、三合院還是二落、三落大厝都有設置俗稱「灶腳」的廚房,造有一大一小雙連式的土埆灶,灶面舖「灶磚」,以穿透「磚坪」的瓦製「煙筒」作為通風透煙之用。大灶使用「大鼎」,通常是年節炊粿及燒煮「豬料」,主婦料理三頓所需的食物菜餚,多使用小灶,用的鍋具稱為「釣仔」,鼎蓋早些時以木條併製,現在多已改用鋁或鐵製,主要用具為火箠(鐵條製,箠尾帶叉)、煎匙、「鱟靴」、「盞籬」(篩撈用),與添糜挹湯用的「鱟殼仔」。
「灶腳」是非常受禮敬的處所,主婦們每日在此操勞,當然有心煩身疲的時候,但不敢出粗言惡語,因為有「灶君公」日夜督察省視,一一作成紀錄,待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神時上天稟奏。「年兜」貼春聯時則書為「司命灶君」貼在牆上一同迎春歡慶春節。「灶腳」烹煮食物所用的柴火燃料,以就地取材為主,菅、芒仔、土藤(花生藤)、蘆黍槁(高粱稈),三十八年以後種植的木麻黃長大後所落下的針葉,後來居上因為易乾火旺成為最受寵愛的燃料,這是木麻黃為金門發揮「防風定沙」功能的另一種貢獻。灶門的設計與「灶空」的深淺大小有適當的比例,通常不會很大,否則會妨礙煙筒的排煙功能,因此薪柴入灶也都以灶門接受量為準,菅、芒、藤、葉都必需大小適中才能充分燃燒提昇熱量。除非是炊粿需要較長的沸騰時間,使用木柴的時候不多,就算使用木柴,也要順勢交叉進灶,保持通風的助燃效能,如有人不小心將木柴橫向入灶,不但進不去,且會不小心就將灶門損壞,所以「橫柴撟入灶」就成為先民代代提示凡事不可強行的警語,也是強烈警世的俗語話。由於社會環境劇遽的變遷與快速的工商化,舊式的爐灶正急速汰換或退居第二線,新式的瓦斯爐具搶佔了原先爐灶的地位。六十年代以前的鄉親對舊式「灶腳」當親切猶在,七年級的年輕後進能享受到「灶腳」濃郁的溫馨的機會越來越稀貴了。甚至不知道傳統的爐灶是「什麼碗糕」。
世間事能夠順勢而為,因勢利導,「駛船戴大邦」,不標新立異,故意「撟反旗」,唱反調,必定一切順綏,無往不利,功成名就是早晚的事。如果凡事要逆勢操作,不按牌理出牌,硬拗、硬爭、硬搶、硬奪、硬取,一切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為止,不顧順逆,不顧天理、不顧損德敗行、不顧利害毀譽,就是「橫柴撟入灶」,其實撟「橫柴」入灶,不但達不到「入灶」的目的,反而會自己傷身,絕對是損人又不利己的「蝕本生理」,偏偏就是有人喜歡「使性地」逞一時之快,弄得到頭來灰頭土臉,自食苦果而不自知。新近被民代諷為「搖頭丸」的某官員為最典型。
與「橫柴撟入灶」成強烈對比的是「軟索仔牽豬」,早年的俗語話是「不曾食豬肉,也曾看過豬行路」,反應了農村的真實生活狀況,當時要食豬肉是非常不容易的高等享受,而家戶飼養的豬隻卻時常在門口埕徜徉漫步,這些「無衛生擱呣識字」的豬兄豬妹反而成了人們朝夕相見的「好朋友」,牠們的身影就是每一個鄉親熟悉又親切的共同記憶,「曾看過豬行路」反而去除了「不曾食豬肉」心中的遺憾。現在,恰恰相反,每家每戶天天幾乎都以「豬肉」作為炒菜的主要材料,甚至將「少吃豬肉」作為養生、塑身的項目之一。「豬行路」都難得見到了,「軟索仔牽豬」的場景更是「絕響」了。早年豬肉商到鄉下「掠豬」(買豬隻),成交後就以趕路式將豬趕上路,以「檳擔」或樹枝、竹條從後驅催,幾聲吆喝就把豬伏伏貼貼地趕入「豬椆」。另一生動的畫面是「牽豬哥」的風情畫,那時交通不便,也沒有種豬的繁殖單位,「豬」的傳宗接代,只有靠「豬哥」的飼主牽豬到各村落作「限時專送」的「交配服務」,趕豬的方式很古老又陽春,豬頸套繩,豬主人手持索尾,上下左右抖動,「豬哥」就乖乖地聽從指揮,輕鬆愉快,簡單有效,所以先民稱為「軟索仔牽豬」,不僅如此,牽牛趕馬的,也是在牛馬身後以「軟索仔」搞定一切,如有人笨到在牛馬豬前面用力硬拉繩,不止是事倍功半,所趕的牛馬豬還會「當敦倫」往後退。
逆勢操作的「橫柴撟入灶」萬萬不及「軟索仔牽豬」的順綏省力,意到事成,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