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土家年俗文化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孝榮。
點閱率:571

過大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而在各民族中,把年俗搞得複雜而隆重的,怕是要數土家族了。因為土家人一年中要過「三個年」,即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臘月二十九過趕年,臘月三十過大年。過小年即為送灶王,據說這天灶王爺要去天上向玉皇稟報這家人這年的善惡,為防止灶王爺說這家人的壞話,就要祭灶王,用糖糊上灶王爺的嘴。過趕年則為提前一天過年,據傳土家人在戰亂時期,為防止外敵侵入,提前一天過年做好迎戰的準備,這樣,這種習慣就沿襲了下來。過大年即為迎灶王,祭祖先,迎接新的一年。因此一進入臘月十五,土家人就開始忙年了。而在辭舊迎新之際,有「五部曲」是一定要「唱」的。

一是打揚塵。「揚塵早,春來早。福星多,災星少。」這是流行在土家山寨的一句順口溜。因為土家山民取暖做飯大多數都用柴火,這樣一年下來,樓板上、樓索上、房梁上就積滿了灰塵,那種灰塵被當地人稱為「揚塵吊子」。臘月二十四清晨起來,家家戶戶便要「打揚塵」,將室內室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亮亮堂堂了迎接新年。而且「打揚塵」越早越好,說是這樣春就來得早,可以避免災星。打下的揚塵也並不是隨意處置,而是和火灰拌好灑于田中,說是這樣就可以避免地裏不生土蠶。這樣將室內室外打掃得乾乾淨淨後,就在大路邊點燃火紙,此為送火神,免遭災難。

二是放火主。所謂放「火主」,就是臘月三十這天要將最大的樹廾兜子抬到火壟裏放於火壟中。此大樹廾兜便叫「火主」。「火主」要保證一直燒到正月十五。據說「火主」越大,家運就越紅火,來年可以殺更大的年豬。正月十五結束,就將剩下的樹廾兜掛於果樹上,並將燒過的柴灰撒於菜園中,傳說這樣來年果木和蔬菜就不長蟲子。

三是吃團年飯。團年飯也叫「和氣飯」,取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之意。家裏人即使是在千里之外,三十的這天也得趕回家團年。吃團年飯前得祭祖,表示讓人記住你是從哪兒來的,不忘祖先。祭祖也就是擺上飯菜後,將一雙筷子橫擱碗上,在桌前灑上酒,請教祖先,然後放鞭放銃。鞭銃歇了,則將碗上的筷子取下來,於桌前灑上茶水。然後一家人便坐在一起團年,共敘親情。

四是關財門。關財門也就是在天煞黑兒的時候,點燃火紙,將大門緊閉,此為「關財門」。財門關上後得第二天早晨才能打開,若此間家人需要進出,得一律走耳門或後門。關上財門,一家人便圍在火壟裏打牌、下棋、看電視、猜謎語、講故事,通夜不絕,這便叫「守歲」,也就是守財神。

五是出天行。出天行也叫「開財門」,就是正月初一天將破曉時分,於門外擺上果碟,放鞭放炮。然後靜聽世界上的聲音,看新的一年由哪種牲口「開年」。即什麼動物發出第一聲叫聲。若是草食動物發出第一聲叫聲,比如牛、羊,預示著這一年是荒年,旱澇多。若是吃糧食的動物發出第一聲叫聲,比如貓、狗等,預示這一年風調雨順,是豐年。然後由家長抱一捆柴禾進門,並且口裏念道:「財門大打開,金銀滾進來。滾進不滾出,金銀堆滿屋。先買田,後起屋,起個走馬轉角屋。騾馬喂得噓噓生,雞子長得象草墩,鴨子長得歪歪生,全家四季享太平。」

忙碌了一年的土家人就是用這種方式辭舊迎新的。透過這些細節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民族。他們和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的其他民族一樣,重視家庭這個社會的基本單元,辭舊不忘祖先,迎新和氣生財,永遠積極向上。他們背後體現出的精神,則正是龍的精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