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洋樓─童年的歡樂天堂
金門開放觀光之後,褪去了神秘面紗,一些從未輕易露面的景點陸陸續續展開邀約的容顏,吸引著外來客,甚至是在島上住了大半輩子的當地居民,於是這個充滿戰地氣息的迷樣小島,每天湧進了一批又一批好奇的探訪者,帶動了島嶼經濟的活絡,也改善了島民的生活。
旅居臺北二十多年,思鄉的情懷從沒有變過,當友人得知我是金門人,總是會好奇的頻頻詢問,尤其是當他們有意前往觀光之前,我便成了提供資訊的最佳人選,我很樂意當一位被諮詢者,而且往往樂此不疲,因為這是我的驕傲。如果你沒去過金門,一定也聽過古寧頭大戰吧!因為在民國三十八年它曾經打了一場享譽國際的漂亮戰役,讓臺海維持了幾十年到今天的和平,因此前往金門觀光時,古寧頭是絕對必要造訪的地方,而我家就住在古寧頭。
北山洋樓─一棟見證歷史的西式建築物,這棟洋樓是前往呂宋島︿現在的菲律賓﹀討生活的叔公們合資所建的,建成後歷經戰役,命運多舛,一度成為共軍和國軍的臨時指揮所,戰後居於戰地政務的關係,洋樓一直是國軍弟兄的住所,我們只能在距洋樓約五十公尺處另建平房居住,雖說是洋樓的主人卻是近在咫尺無緣入內,這種不合理的狀況家人卻從無怨尤,也許是平凡老百姓的厚道,也許是國難當頭共體時艱的偉大情操吧!嚴格來說我們一直沒有真正使用過這棟屋子,一直到我唸國小階段,這棟屋子才重回主人的懷抱,也是我和它真正發生感情的開始!記得童年時代,屋宇前有土垣掩蔽,西北兩方樹木參天,感覺有些神秘和詭異,外人曾傳得風風雨雨,但它卻是孩子們的遊樂天堂。
父親接管洋樓後,屋體歷經戰爭的洗禮,加上年久失修,已經顯得破舊不堪,礙於家中經濟困頓並無修復能力,所以洋樓一直是農事工作所及農作物和材薪的貯藏室,因此這座大迷宮成了孩童最好的遊戲場。由於屋子平時無人居住,小鳥紛紛前來築巢,吱吱喳喳的麻雀聲,總是讓我們爬上爬下尋覓鳥窩的所在,從孵蛋、雛鳥、餵食過程一一觀察,上了寶貴的生命課程。躲貓貓是另一項有趣的遊戲,滿屋子的材薪是最好的藏匿所,用來貯藏農作物的大陶缸更是大家的秘密基地,記得有一次玩遊戲時躲在缸中睡著了,直到天黑用晚餐時,家人才驚覺我失蹤了,全家人集體動員找尋,終於從缸中拉出熟睡的我,當時還被媽媽狠狠的訓斥一頓呢!扮新娘也是我們常玩的遊戲之一,借來媽媽的花頭巾,摘來洋樓旁隨手可得的野花野草當捧花,挑好新郎新娘、男女儐相,主持人就位後,一場熱鬧的婚禮就上演了!孩童之時所玩的遊戲多得不勝枚舉,在此僅能略述一二。
每當農忙季節,收成後的花生、豌豆、高粱、玉米堆滿屋子,這時整棟洋樓成了忙碌的加工廠,當我們賣力工作的當兒,耳朵傳來雜貨店用擴音器播放的流行歌曲︿這是村中唯一一台唱機,雜貨店老闆總是不吝於與全村民眾分享﹀,我們就在悠揚悅耳的的歌聲中愉快的工作著,身體雖然辛苦,心靈卻有著豐收的喜悅。當工作一整天筋疲力盡時,一排人躺在洋樓的平台上,仰望滿天的星星,涼風徐徐吹來,四周蛙叫蟲鳴,合奏著交響樂,此刻的夜這般的寧靜,這般的美妙,讓人心靈好平靜,卸掉一身的疲憊,甜甜的進入夢鄉。
如今歲月悠悠流逝,距離童年真的好遙遠,近年隨著舉家搬遷城市,眾姊妹成家後分居各地,這棟屋子再也沒有我們的笑聲,加上年久失修,已幾近傾圮,由於它背負著歷史見證的重責大任,父親徵得叔叔同意,決定捨私慾而顧大局,毫無條件的將洋樓讓金門縣政府美化,如今四周的圍牆砌起來了,紀念碑上鐫刻著古寧頭大戰的光榮史跡,屋體政府也著手整修,洋樓不再孤寂,每天昂首矗立,看盡一波又一波熙來攘往的觀光客。而我呢!也會習慣性的在逢年過節返鄉之際,再回去看看它,因為這棟洋樓有著與我濃得化不開的感情,它裝滿了我童年所有歡樂的回憶,當我夾雜在遊客當中,我想洋樓應該一眼就會認出我來,因為它是懂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