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是我家
觀光客的最愛、大陸街聲名響亮
由東門里辦公處順著莒光路一段往上走,沿糟水溝貞節牌坊至觀音亭,就是現在觀光客口中的「大陸街」。
莒光路一段原先是珠浦東路的一部份,後來才改為莒光路。原來珠浦東路自東門菜市場路口起,民國五十六年拓寬為七公尺,其中並打通菜市場路連接模範街(自強街),並直達觀音亭街、下街,而成為現在的莒光路一段。
在民國四、五十年代前糟水溝一路由頂街、中街、下街而來,在珠浦東路這一段是一段未加蓋的大排水溝,部分溝上只是橫著幾條石條,供兩邊行人通行而已。更早時候珠浦東路頭一帶是林氏花園的一部份,後來陸陸續續變賣與人僅留下糟水溝東邊的雙落古厝,後人又拆除古厝改建為今天莒光路一段的商店,其中一棟二樓留有「文魁」的匾額,另外糟水溝西邊則是一露天屎礐坑,早年地區務農肥料缺乏,蓋屎礐坑專供來往行人大小方便之用,並藉以收集水肥供給農田菜蔬雜糧施肥之用。這一帶的屎礐坑也是東門務農農民共同出資在公有土地上蓋的露天屎礐坑。後來金門政委會補助經費美化,加蓋了圍牆和屋頂,一方面求衛生,另一方面也美觀多了。不久,珠浦東路糟水溝部分加了蓋,屎礐坑也在東門里老大們的囑意下一一標售出去,原來出資興建的農民似乎沒有人標到,目前已興建成七棟比鄰三層樓的店屋,是今天所謂「大陸街」的一部份,價值不菲,真是所謂「糞土變黃金」了。
在民族路進入莒光路一段的入口,就是所謂「金城鎮形象商圈」的起點,在莒光路入口處的地面可以看到用花崗石雕鏤的「金城鎮形象商圈」的字樣,任來來往往的過路人等踩在腳下,也提醒觀光客「金城鎮形象商圈」到了,而令人充滿疑惑與好奇的是,想要瞧瞧啥是「金城鎮形象商圈」?
在民國八十八年組成的「金城鎮形象商圈發展協會」所負責執行的「金城鎮形象商圈」三年計劃輔導案,範圍包含莒光路一段、模範街、珠浦東路五巷的商家。緊鄰的景點有代天府王爺宮、石牌坊、觀音亭、奎星樓、模範街、總兵署、縣商會、車站,希望藉由商家及歷史古蹟景點,結合特產文化與觀光人潮,做綜合推銷展現金城鎮形象,帶動附近商家觀光生機。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