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是我家
從往昔到現在環繞著觀音亭四周是商業氣息最熱鬧的了。週遭有炸鹹粿、煎蚵的、廣東稀粥、冰廠、汽水廠、金紙店、京果雜貨店、早餐店、理髮店、布店、金飾店、文具店、菜籽店、五金百貨店、中藥店:::其中的泉發汽水廠成立於民國六十年六月,採股份有限公司,總共四大股,位於金城鎮莒光路,現在靈濟古寺觀音亭旁,日產汽水千餘打,最盛時期擁有員工三十名幾名,生產高級飲料,美香清涼的口樂沙士、鮮泡汽水、蘋果汽水及口樂汽水等知名產品,深受軍民的歡迎。
泉發汽水廠生產製造的口樂汽水品牌更是里民的最愛,逢年過節或婚喪喜慶競相購買口樂汽水以招待客人,以顯主人的誠意。還記得兒時有一年的過年汽水廠的老闆引進數十台電動遊樂器,因正逢春節期間,一時之間造成轟動,而小孩子最是喜歡騎坐,來至全島各村里的小朋友往往要排隊才能坐上遊樂器享受那騎乘搖晃的新鮮快感與樂趣。另有一家太平洋冰廠是夏天時東門人消暑的最佳去處,有一年不知為什麼冰廠的阿摩尼亞外洩,無色的臭氣一時之間飄散瀰漫開來,附近居民人人眼睛張不開,臭氣令人掩鼻難聞,紛紛逃跑,避之唯恐不及,在當時造成不少的騷動。
相較於現在的理髮店,兒時的理髮店就顯得熱鬧有趣多了,附近兩家的理髮店可是生意興隆得很,冬季時一天內必須燒上好幾十桶的熱水,以供應客人洗頭的熱水之用,夏季時還請有專人坐在外頭一手來回拉著繩索,牽引店內裝置在天花板下方的二、三橫幅的布條,一來一回帶動空氣的流動,享受理髮洗頭的快意與清風的涼意,這充滿古意的理髮店,也真令人懷念不已。
民國二十六年將「觀音亭街」、「大街」、「中街」、「頂街」等四路段在淪陷前由商會主導全面整建翻新成為現在的莒光路。
從莒光路二十九巷轉二十七巷進入莒光路一段,這就是中街與下街的交接處,順莒光路而下一邊屬東門里,一邊則屬北門里。此段兩旁都是櫛比鱗次、各行各業的店屋,熙熙攘攘的人潮,交易熱絡的喊價聲,街況甚是繁榮。這一段街道(下街)本來非常狹隘,在日本手的時候拓寬為現在的街貌,路面則保留一段花崗石步道,每當下雨則常有行人因而滑倒,晴天時太陽高起天空盡被店家的遮陽布所覆蓋,更顯得悶熱而陰暗。
在日本手的時陣,街上有日本的開發公司(如戰地政務時期的物資供應處)、鴉片間,還有米店等,但市況冷清,交易甚少,可以說是經濟的黑暗時期,光復後市況才逐漸繁榮,尤其是國軍駐進,為街市注入生機,帶來財源與繁榮,著實是一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