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明代人物故事十之八邵應魁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炳洳。
點閱率:1,409
字型大小:

──同安第一武進士

  明嘉靖年間,金門海域倭寇肆虐,民不聊生。為了保境安民,因此在金門城設有千戶所,派任長官是年僅三十幾歲的嘉靖乙未年武進士俞大猷。俞千戶勤政愛民,允文允武,平日除了修習武備以外,也經常和文人士子相往來。

當時金門城有一位讀書人,名叫邵應魁,字偉長,號榕齋。年輕時即黠慧過人,一心以科舉為念,二十歲參與鄉試即一鳴驚人。一日,與俞千戶同臨文台古塔,登巨石之上,憑眺海疆,指劍四顧,雲海蒼茫。大猷不禁喟然嘆道:「大丈夫所為何事?四海未靖,賊寇橫行,懷抱四書五經,何如殺敵致果!」

應魁與俞大猷交遊日益密切,有感於國家內憂外患,又親睹俞千戶指揮若定,戰功彪炳。內心遂萌生「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慨,於是決意「投筆從戎」。並於嘉靖丁未年登第,成為同安第一武進士。被授與鎮撫之職,參與江西南部提督府的軍務策劃。江西一帶,山賊眾多,為亂多年,始終難以剿滅。應魁奉命前往平定,經他恩威並施、斡旋恫嚇,賊人無不悉聽安撫。

乙卯年,倭寇進犯浙江,當時應魁已隸屬大猷麾下。他親率兵勇,殲滅賊寇於平望橋畔,立了首功。緊接著,他再率師救援已經告急的衢山要塞,在趕往蒲灣的時候,遭遇到倭寇賊船的圍攻,應魁隨即帶領水師還擊,從平明海域一路打到馬蹟附近,應魁以寡擊眾,以致身負重傷,但他仍然振臂高呼、浴血奮戰,賊寇終於不支,紛紛潰散敗逃。事後,長官俞大猷親自為他敷藥及包紮傷口,並再度命令應魁率師移往吳淞,支援嘉定、上海、江陰等各處。

應魁征戰無數,其中在川沙窪一役,擒獲斬殺的敵人特別多。他曾經在下大雪的夜晚,率領三百名身上披著簑衣,手持著火藥的戰士,趁著夜半時分潛入到賊寇設防的營寨,安置好火藥之後,同時引燃。在風力的助威之下,烈焰熊熊,整個營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再加上士兵們齊聲鼓譟、發起攻擊,賊寇在慌亂中被擊殺或葬身火窟者不計其數。

他隨即又率水師進擊黃窯港,直接衝殺到賊寇的船隊裡,火砲弓箭齊發,賊人被焚死或溺斃者多到數不清;賊寇剩餘的殘兵敗將四處竄逃,再度遭受應魁的埋伏攻擊;追擊到乍浦附近,又擊沉了兩艘倭寇的船隻。

憑藉著軍功,應魁一路升到南直隸遊兵把總,再升永寧衛的指揮使;沒多久,又升任圖山總兵,巡防江河海域,在三片沙附近擊沈倭寇船艇。之後,又晉升福建都司、署都指揮僉事;在他往福建上任之時,監軍唐順之寫信給撫按,讓應魁用等同於福建的官銜任職浙江,專事防守江南軍務。在一次倭寇侵擾江北的行動中,總兵盧(革堂)被彈劾,並下詔入獄,應魁也遭受波及而被解職。

之後,倭寇變本加厲,在廣東一帶橫行,總督吳桂芳上書呈請讓邵應魁任廣東參將,戍守惠州、潮州一帶。邵魁提領不到三十艘小船,對抗一百多艘倭寇賊船,帶頭衝鋒,連夜突擊,最終並親手以弓箭射殺賊首,一舉解除了賊人的包圍之勢,緊接著又聯合各路水師,大破賊寇。

文韜武略、膽識過人的邵應魁,最終卻遭受福建巡按的嫉妒排擠,以致得掛冠求去。辭官後的應魁,寄情詩酒,每於登臨古塔之際,看著亦師亦友的俞大猷在塔旁巨石上所提刻的「虛江嘯臥」四字,撫今追昔,不免有「江湖此生、倦鳥歸巢」的感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