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悼念董水東先生
──回憶隨漁船夜間出海作業的往事
近讀民國95年2月15日『金門日報』,得悉享壽八十三歲高齡子孫滿堂福壽全歸的董水東先生逝世:因筆者與董水東先生,曾有過在星月無光的黑夜裡『安危與共』的情誼,謹撰拙文以資悼念。
金門四週環海,有道是靠海吃海,因此金門鄉親以捕魚為業的人口,佔有很高的比率,古城村金湯港是金西地區最大的漁港,機動漁船有十八艘,董水東先生胖敦敦的狀若彌勒佛,笑口常開,予人一種穩健持重和善可親的感覺,筆者在金門民防總隊部服務達二十年之久,漁船(民)管理是我主要業務之一。漁船在風雲變化莫測的氣候下,波濤洶湧的海上作業,時有因機器故障等因素而超過規定時限尚未返航,這在當時『漢賊不兩立』隔海對峙期間,可是重大代誌,更是我這個承辦人最頭疼的時刻,金防部參二、參三、政四、縣政府人二室,還有政委會秘書長暨縣大爺,都極為關心,電話接二連三,甚至派員坐鎮民防總隊部督促,直到有了結果才落幕。
在我的記憶裡董水東先生那艘漁船,從未發生過意外事故,考其原因,是他對漁船機器操作熟練,並勤於保養,因此我對他頗有好感。
據漁民朋友反映,魚群性喜夜間活動,申請夜間出海作業,經呈報金防部核准,實施以來果然漁獲量提升,漁友們皆大歡喜。但據海防哨及觀測所報告,漁船夜間作業,未依離岸八千公尺之規定,但漁民朋友則堅決否認,誰是誰非難以判定,於是金防部指示民防總隊部,派員隨船夜間出海俾瞭解實況,我這個承辦人義不容辭的要接受這項任務,我們參謀主任牛金石上校亦執意前往,金防部另指派駐湖前村反情報工作站,一位大學畢業預官張少尉,和我們同行。當時國共隔海對峙,相互仇視,敵我不並存的年代裡,這是一項極為艱危的使命。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設若不幸遭敵逮捕如何因應,我們三人特別到漁會、製作漁會職員證、貼上照片加蓋鋼印隨身攜帶,並向漁會總幹事王金鎗、漁市場拍買員李亞蓮,臨時抱佛腳惡補一些必要的常識。
選擇一個氣候穩定的黃道吉日,我們三人脫下原來的制服,穿上民間的便衣,迎接這次挑戰。
那天因季節風的關係,古崗漁船乃改在后豐港停泊,當我三人到達后豐港時,金城鎮石炳炎鎮長已先我而至,石鎮長:海上風大我們衣著過於單薄,乃就地取材向后豐港民眾借了三件厚重的衣裳。
出海時間已屆,排列在港的漁船先後發動機器,滿懷期待興奮的心情,乘風破浪直往前航,我們搭乘董水東先生這艘漁船殿後,各船散開間甚大,縱目四望看不到其漁船。突然傳來槍聲三響,在靜寂的深夜裡,格外顯得響亮明晰,幸好是對空發射,據悉出自湖井頭哨所,旨在警告我們這般漁船距岸太近,於是董水東先生漁船再往前行駛,繼而撒網,收網撈到兩條活蹦亂跳的魚兒。並擇其一宰殺下鍋。船上廚具佐料俱全,約一刻鐘便端了上來,船上五位漁民朋友,古城村長董兩徐是成員之一,董兩徐村長身材瘦小與董水東先生,形成強烈對比,其他三位船員大名不復記憶,這道魚宴五位漁友吃得津津有味,我僅吃兩片魚肉喝乙碗湯,頓時寒意盡消,而牛主任和張少尉則因暈船,無法下嚥,錯過了這道與名貴熊掌齊名的鮮魚佳餚。
東方發白,夜間作業漁船陸續返航,隨船出海的我們三人,出發時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意味,心裡十五個吊桶在井裡打水,七上八下滿懷憂慮,返航時則有如歷經驚濤駭浪的遊子般的心情暢快,步履輕盈。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我們夜間隨船出海,航程順利平安歸來,全是董水東先生的善意安排,為顧慮我三人安全,他那艘船最後出發,而且祇在近岸處作業,因此其他漁民皆滿載而歸,他祇撈到兩條魚,由於這件事,我對他更是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