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故土,須念親情
─金門縣政府暨縣議會聯合赴大陸舉辦金門同胞聯誼座談會側紀
今(九十五)年(2006年)二月十三日到十九日,金門縣政府、縣議會、台灣金門同鄉會、金門大佛籌建委員會等一行廿五人,在縣府翁廷為主秘率領下,循「小三通」的方式由水頭碼頭出發,航抵廈門和平碼頭,分赴廈門、同安、翔安、漳州、泉州、永春、福州等金門同胞聯誼會,以及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等八個單位參訪,然後再從福州搭機到中國華夏發祥地─河南鄭州,再驅車約四小時到汝南縣拜訪明乘長老,參觀他在故鄉所創建的獨特偉大的南海禪寺。
十三日,我們抵達廈門受到廈門金胞會長顏達成、副會長許伯欽、秘書長李淑萍、翔安金胞會長宋奇盈等金門鄉親熱烈的接待,隨後就驅車前往新建的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址,開始與各金門同胞聯誼會,進行座談會,每場座談會都非常熱絡,相互交換名片、相互介紹與會人員、互贈紀念品、爭相拍照留念。翁主秘每到一處金門同胞聯誼會,都必須要介紹我們的成員,副議長許永鎮、議員張光海、李沃士、李麗貌、楊應祥、議會人事主任呂清富、秘書陳勵志、組員陳介允、縣府民政局長洪國正、社會局代理局長黃雅芬、縣府課長陳金增、李廣榮、助理員許靜怡、旅台同鄉會理事長洪朱生、黃吉瑜、葉長春、林鴻圖、李國贊、以及大佛籌建委員楊清國、吳金商、黃水英、陳水員、和領隊黃志祥。
翁主秘在每場座談會都做了充分的會前準備,所以致詞生動、輕鬆、幽默而又慎重,即景演說更是一流的功夫,歸納翁主秘的談話,包括:
一、金門縣長李炷烽因故不能成行,他代表李縣長感謝金門同胞聯誼會對金門縣政府的支持,這次分赴各大陸金門同胞聯誼會舉行座談會的目的,除了致表慰問與謝忱以外,重要的是要蒐集大陸金門同胞的反映意見,聽聽各位鄉親的心聲,以提供縣府作為制定兩岸政策之參考。
二、了解金廈小三通為何不能平行交流,目前大陸來金的人數不如預期,金門赴大陸與大陸來金門的人數相差十幾倍,是申請手續過麻煩?還是交通旅費價格過高?了解其究竟,以謀求解決之道。
三、請大陸各方面協助廈門、泉州、福州的金酒專櫃促銷金門高粱酒(筆者聽說金酒定價過高,貴得大陸人想買,而捨不得買),如營運再不佳、不能賺錢,為顧成本,恐遭金酒公司裁撤,那就很可惜了。
四、加強兩岸三地金門同胞會的情誼,協助解決金門同胞的困難,兩岸三地金門同鄉會座談會,今後將定期分區繼續辦下去。
五、加強兩岸三地金門同胞會的各方面交流,協助台灣金門同胞赴大陸投資,為台金同胞爭取優惠權利。
六、衷心代表李縣長邀請各金門同胞返金指教,多多參與金門所舉辦的活動。
座談會中第一代(七、八十歲以上)的金門同胞,對金門故鄉的愛表現得最真切、最熱情、最令人感動,諸如這次座談會發言的三位鄉親大老,廈門市金門同胞會聯誼會的老會長許文辛、漳州金門同胞會創會長唐友平、泉州金門同鄉會創會長林應望等,都曾慷慨發言,情摯意真、感人肺腑,他們的神態表情,記憶猶新。
許老會長希望金門建設成為文化縣,成為觀光經濟旅遊區,兩岸應共同興建金廈和平大橋,共同建設兩岸金廈繁榮區,建設金門成為兩岸三地的中轉站,台灣、大陸的貨物都能從金門中轉,繁榮金門經濟;同時,他表示,大陸赴金門手續辦理困難,建議力求簡化,兩岸交流旅費價格也太貴,建議要設法降低,才能使大陸同胞樂意赴金門參訪,如今廈門到金門三天兩夜的旅費,比廈門到港澳的旅費還高,難免大陸同胞遊興大減;其次,赴金門參訪的人員應擴大,不要只限於金門同胞,其他的大陸同胞也可以申請赴金門,才能增加赴金門的人數。
漳州唐創會長,侃侃而談故事,他說當年廈門市副市長顏西嶽要創辦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一些鄉親很懷念故鄉金門,就問他說要創立金門同胞聯誼會,何時可以帶我們回金門?他說,「人說蜀道難行,我更感到浯路更難走」,他自嘲,母親老早就預料到,所以為他命名西嶽,就是他可以登上大陸西嶽,但上不了金門東嶽。傅錫琪的女婿集美中學校長陳金木先生,他為報陳嘉庚先生栽培他讀廈大之恩,在集美中學教書辦校長達六十年,當他們夫妻在慶祝結婚七十週年慶時,有人問他老人家還有沒有什麼心願?他說,他可以說成功立業、家庭幸福美滿,沒有什麼可以祈求的,但他的心願,念念不忘希望能回故鄉金門一趟,才無遺憾。令人悲嘆的是,陳老抱憾而終,等不到兩門對開,返故鄉省親就往生了。有人說,小小的金門起不了什麼風浪,但當他看到金門日報報導金門縣議會決議,不管兩岸是否同意小三通,議會議員就是要硬闖關了,他以金門為榮,金門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令人刮目,這項作為,造成兩岸的緊張,也讓他非常感動。唐老會長說,他太幸運了,他已返金門三次,這時候,他有點激動與感慨,語帶哽咽,當他說到,金門發生砲戰時,更是淚流滿面,令人感動。他回憶新加坡會館金門鄉親薛殘白在星洲︿南洋商報﹀發布金門發生砲戰的消息,他三天三夜無法成眠,他肯定薛先生在發布這則消息的時候,臉色也肯定如他的名字一樣殘白;有一次她們相遇談起故鄉事,他寫了一副對聯相贈:「海外兒女勿忘故土,國中父老須念親情」。筆者會後特別拜見唐老,向他致敬意,並請他把這副對聯寫在我的筆記本上作為紀念,並拍照留念(如附圖)。
唐老說完後,張光海議員起立發言,表示聽了唐老會長的一席話,令他很感動,他用閩南語說,「看到故鄉人,目眶就會紅;看到故鄉人,感受就無像」,故鄉的人最親、故鄉的水最甜、故鄉的土最香、故鄉的月最圓。「先人打鼓有時錯」,國共戰爭造成兩岸相隔五十二年,戰爭的慘酷,造成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天倫永離的痛苦,戰爭是不文明的,戰爭是過去的事,今後兩岸不應再發生戰爭,應和諧和平共生。
唐老會長說,林應望是大陸地區發起創立金門同胞聯誼會的第一個人,而林創會長說想起這件事時,頗感自豪,也心有餘悸。他說他對故鄉金門真是懷念,但金門回不去,只好在廈門、大嶝、角嶼到處遙望金門,懷念金門。當年他堅決要發動成立金門同胞聯誼會時,是冒有很大風險的,在那個時候,大陸集社還不很自由,他要發動連署簽名申請成立金門同鄉會,的確給當地政府製造了很大的困擾,好在他是泉州赫赫有名的資深醫生,平時熱心公益,當局也沒敢把他怎樣。他非常感謝金門縣前國民黨部執行長許金龍鄉親,他將這份申請書在金門日報刊載,並代轉給行政院陸委會,如此各方面的努力,才有今日各地的金門同胞聯誼會的成立。誠如我祝賀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成立二十週年慶的賀詞:「福不唐捐,廿年顯揚」,只有先知先覺的犧牲奉獻,才有今日的福報。他肯定許金龍先生對大陸鄉親的貢獻;他強調,金門要靠大陸才有發展,自古就是如此,金門縣政府應多多舉辦活動、邀請大陸第三代的青少年金門鄉親返故鄉參與,增加他們的金門意識,加強聯繫鄉親情誼。他說,今年五月份,泉州與金門航運首航,他還會參加再回金門,會場響起一片掌聲。
這次金門縣政府、縣議員、台灣各鄉親會、金門大佛籌建委員會聯合訪問團,受到大陸官民熱烈的招待,所到之處當地的官員、鄉親都很隆重的歡迎、我們在河南汝南參訪,還有警車為我們開導,這是托明乘長老之福。當地政府官更是認真詳細的報告,當地今後的發展計畫與投資的優惠條件,力邀臺灣、金門同胞赴大陸投資創業。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吉瑜建議:
一、設置兩岸投資平台,協助台商在法律與稅賦的服務。
二、訂立明確的投資方向,或畫定特區讓台商投資。
其他兩岸的參與人員都有些建議:
福建省金門同胞會聯誼會會長陳慶元說,他正在申請三月十號到十二號組團,帶領「蔡襄研究會」(按蔡襄,宋,進士,仙遊人,字君謨,性忠鯁,工詩文)的成員二、三十人赴金門瓊林參訪,建議可否由金門再轉往台灣旅遊,加強兩岸三地的文化交流,發揮擴大的功效。他強調兩岸地緣近,血緣親,商緣廣,應多加強各方面文流,要定期性舉辦交流活動。陳會長也是福建省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最近(二月十四到十六日)連續三天在金門日報副刊發表︿金門文學現況淺見﹀,他對金門各方面的了解,比在地的金門人更深入,他所主持的師大文學院,人才濟濟,上次金門寫作協會在該校舉辦讀書交流活動,他們與會人員有八位學有專精的博士教授與十幾位碩、博士生參加座談,他們的好學敬業,讓我們甚為敬佩。今後地區如要舉辦大型的兩岸學術研討會,諸如閩南文化或朱子學等等的研討活動,交由陳院長去策辦,就可以搞定了。
金門縣議員李沃士建議,簡化金廈往返手續,希望金門人憑身分證就能赴大陸了,避免簽證的麻煩。
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秘書長黃建業建議,金門青年學子夏令營希望在福州舉辦,由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主辦,歡迎海內外青年學子熱烈參與,共襄盛舉。
民政局洪局長報告,金門十月份將舉辦金門水陸法會,希望大陸、台灣的金門同胞熱烈返鄉參與,社會局黃代局長報告,今年世界日在菲律賓舉辦,周大觀生命獎章在金門表揚,歡迎大家組團分別前往參加。
這次座談會充分達到了兩岸三地交流聯誼的目的,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參訪之旅,本文所述僅是本團在福建省與各金門同胞聯誼會的互動情況,河南之旅另專文報導,最後引用︽金門隨筆︾作者陳臻超先生所撰的︿小三通即景﹀一詩,作為本文的結束,其詩云:
金廈兩岸小三通,閩南民俗淵源深;
經貿互利生活好,文化交流情誼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