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三希堂的故事

發布日期:
作者: 洪啟義。
點閱率:1,638
字型大小:

三希堂名 乾隆御題

  「三希堂」原是北京故宮養心殿西暖閣的兩間小房間,清高宗乾隆皇帝弘曆時開闢此室,以收藏其最愛墨寶,即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因此三帖為稀世珍寶,乾隆在無比興奮的心情下,題稱「三希堂」。乾隆並為此事寫下一篇︽三希記︾,記述這三件人間希世珍寶,因緣際會,齊聚一堂的彌足珍貴:「::羲之清風峻節,固促尚;即獻之,亦右軍之令子也;而王珣史稱其整頹振靡,以廉恥自許。彼三人者同族,同時為江左風流冠冕,今其墨跡,經數千百年,治亂興衰存亡離合之餘,適然薈萃於一堂,雖豐城之劍,合浦之珠,無以踰此::。」

︽中秋帖︾原本貯存在御書房,乾隆時才移藏到養心殿來,︽快雪時晴帖︾自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入宮以後,就一直存置在此。乾隆將此收藏三件希珍的小書齋,題名為「三希堂,就是含有「以志希世神物,非尋常什襲可」的意思。

養心殿自雍正即位以後,才成為清代皇帝平日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場所,殿旁兩側是東西兩間暖閣,西邊的「勤政親賢」閣自雍正到咸豐的幾位皇帝,都時常在這裡召見軍機大臣,會商國家大事。

目前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在台灣故宮。

三希堂帖 歷代墨寶

  三希堂法帖則為乾隆皇帝下詔所刻製,內容包含清朝內府所藏歷代名家書法,晉代以來褚遂良等一百三十五位名家法帖,共三百四十餘帖,刻成四百九十五塊碑石。

古人將可供效法的法書墨蹟摹刻在木板上或石板上,以大量傳拓,廣為流布,這種拓本就稱為「法帖」。由於古代法書墨蹟保存不易,流傳有限,所以從宋代到清初,刻帖風氣極盛,學書的人對於楷隸,往往學碑,而於行草,莫不以法帖為圭臬,蔚為帖學發達的時代。

清乾隆十二年至十三年(西元一七四七─一七五○年),高宗勒令吏部尚書梁詩正、戶部尚書蔣溥、兵部右侍郎汪由敦等,主持一部大型叢帖的彙刻工作。他們從編入︽石渠寶笈︾的內府收藏中,精選了部份法書名蹟,以時代和書家為序,加以編次,由當時鐫刻能手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摹勒上石。帖目的安排如下:

第一、二冊收魏晉人書蹟,以魏鍾繇僅存書蹟︽薦季直表︾冠於首,另外包括了養心殿三希堂所藏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三帖,故全帖命名為︽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簡稱︽三希堂法帖︾。

第三至第五冊收梁、隋、唐、五代人書蹟,如顏真卿︽自書告身︾、孫過庭︽書譜︾、揚凝式︽韭花帖︾均為顯赫名蹟。

第六至第十七冊為宋、金人書蹟,數量佔全帖之冠,其中尢以蘇軾、黃庭堅、米芾最多。宋人書蹟多為詩翰題跋,由帖中所錄,也可見一斑。

第十八至二十六冊為元人書蹟,趙孟頫佔五冊。

第二十七至三十二冊為明人書蹟,含董其昌書四冊。

全帖收書家自魏鍾繇至明末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楷行草書蹟三百四十件,另有題跋二百一十多則,裝為三十二冊,工程浩大,卷帙宏富,為歷來法帖之冠,所以帖末梁詩正等在跋文中自詡說:「洵藝苑之鉅觀,墨林之極軌也。︾

法帖編次審慎,摹勒、鐫刻及石材用料均十分考究,刻成後,以烏金擦墨拓法搥拓,墨黑如漆,字口清晰,與原蹟相去不遠。乾隆年間拓本只頒給少數王公貴卿,所以流傳極少。以後嘉慶、道光、咸豐、光緒及民國初年續有拓本,拓工都不及初拓精良。道光時,在每塊刻石上下加刻花邊,可用以分辨拓本之年代。原石四百九十五塊,現存北平北海公園閱古樓。

(閱古閣(樓)位於北海瓊島西側,四周蒼松掩映,十分幽雅。閱古閣只是一座不起眼的環形小樓。因︽三希堂法帖︾石刻的陳列而被視為書法藝術的寶庫。)

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三希堂法帖︾兩部,一為清宮舊藏,一為避暑山莊所藏,均係乾隆舊拓,殊為難得。今法帖所刻部份原蹟仍藏故宮。

台灣韓光榮教授捐贈淡江大學書法研究室全套三十二冊的︽三希堂法帖︾為清道光年間所拓印、摹刻精良的百餘年拓本,保存良好,以四個原製木箱裝成,每冊由木板裝成封面及底,相當精美,此件為韓教授姑姑韓菁女士(梁實秋先生遺孀)遺物。

離亂浩劫 兩岸貯存

  依據故宮那志良曾提起:

三希堂中有三寶::到了清末,也許是民國初年時,王獻之的︽中秋帖︾,與王珣的︽伯遠帖︾被盜出宮外去,宮中只存一希,是羲之的︽快雪時情帖︾,而這部帖,在民國十三年溥儀出宮時,太監把它夾在行李中,打算偷運出去,幸虧檢查時被搜出來,否則故宮裡便一希不剩了。那運出去的二希,後來也查出下落,是在郭葆昌手中。

郭葆昌是袁世凱的近人,袁做總統時,叫郭辦理庶務,庶務是機關中發財的好地方,袁世凱有心做皇帝,想燒一窯有自己年號的瓷器,派郭氏出監燒,袁那時只是想做皇帝,並沒有登基,不敢直接把款識燒作「洪憲年製」,只燒為「居仁堂製」,因為袁世凱那時的辦公處,便是在南海的居仁堂。

這一窯燒得非常好,可與古月軒瓷比美。郭氏擔任這工作,與一般監燒官不同,他實地與工人一同工作,進入窯裡工作。所以對瓷器的燒製,有徹底了解,對他以後研究瓷器幫助不少。後來郭葆昌成為瓷器專家,收藏也多,故宮博物院聘他為瓷器審查委員。

有一次,郭葆昌宴請故宮同仁,談到三希時承認流出去的二希,是在他手中。並說的很明白,將來他去世後,要把這二希贈與故宮博物院,使三希能有延津之合。

郭氏去世後,並沒有留下遺囑要把二希贈與故宮博物院,故宮無憑無據,也不能向他的後人索取。

民國三十八年,他的公子曾把這二希帶到台灣來有意出售,但那時正值逃難時期,誰也沒有精神管這種事,他又拿到香港,這事被中共知道,趕快派人到香港買了去,這二希現在存於北平的故宮。

三希雖是兩地貯存,幸而沒有賣到國外去,將來延津之合,總是有望的。

珠聯璧合 早日實現

  北京故宮博物院曾表示,北京對兩岸故宮文物交流的大門一直敞開。希望兩岸故宮能合作,使現存於兩岸故宮的「三希堂」國寶能同時展出,即使是大陸保證借展文物一定會「完璧歸趙」,但台灣仍不放心,兩岸故宮合作也久久無法進展。

三希堂貌 重現故宮

  「三希堂」即座落在「勤政親賢」閣旁,由兩間小溫室所組成,每間小室大約只有四平方公尺大小,室內裝潢得極為講究,隔扇是用楠木雕花窗格,格中夾裝透地紗;外間則用藍白幾何形圖案的瓷磚舖地。「三希堂」上金黃的座榻,依窗而設,窗明几淨,一片清幽雅致。乾隆在勤政親賢閣裡,日理萬機之餘,就到這小書齋來,伴著人間三件希寶,悠游古今,浸泳書畫。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