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寶不是草─為金門國樂團喝采
忍受那不能忍受的苦痛
跋涉那不堪跋涉的泥濘
負擔那負擔不了的風雨
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晨星
──唐吉訶德歌劇
(一)從孩子的生活點滴看國樂
「媽!回來囉!告訴您喔,我們已把明天中正小朋友要表演的大型樂器,搬到中正的活動中心擺好,夠厲害吧!明天您們小朋友表演不用擔心了:::」,這時是夜裡近十一點。孩子們是在下午四點到城中去練青少年團,接著練高中團後,再幫明日要表演的國小學弟妹們搬樂器。回到家已是深夜了,沒有喊肚子餓、喊累,心中只有喜悅──幫助學弟妹完成大工程;沒有抱怨──練那麼久肚子又餓還要再搬樂器:::。這就是我們國樂家族──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媽!告訴您喔,今天黃老師要鳳宜學姊去買國中參考書,他親自出題,幫國中學弟妹複習功課。您知道嗎?看老師一手拿指揮棒的神情,酷!看老師專注翻著參考書勾題的神情,厲害!但您知道嗎?我們每一個年級都有安排複習的進度,而且考完訂正後,考卷黃老師會收回看,考不好的再考一次,好恐怖!」,這就是我們國樂家族──國樂不只是一個社團而是一種教育。
「媽!這學期開始,星期一到星期四練完團練後,還要留下來晚自習到九點半,晚餐不回來吃喔,素蘭阿姨會幫我們訂晚餐(高中二班、國中三班),老師指定我做班長負責維持秩序,王老師、石媽媽會過來看我們。」這就是國樂家族──不是只會國樂,還要注意學業。
身為家長的我們,從剛開始的疑惑、不解──到底國樂的魅力在哪裡?為何只要是國樂的事永遠是第一順位?我們擔憂、煩惱──未來的學測是否會受影響?身體是否能承受得住如此無日無夜操練?但後來我們放開、放心──這是孩子們經過一連串磨練、細心思索過的選擇。國樂家族一路走來,匆匆已過了五個年頭,生活點滴都在每位家長心頭,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我們還是要繼續陪著這一群執著的孩子,因為我們的支持才是他們勇往前行最重要的力量啊!
(二)寒來暑往這樣的日子又一年
悠揚流暢的笛聲,時而嘹亮、時而圓潤;時而淒清、時而婉轉的曲調,隨著樂章飄揚在城中教師停車棚底下。
五指彈挑的琵琶聲,時而輕柔、時而婉約;時而輕盈、時而鏗鏘的曲調,隨著樂章飛揚在城中台商子弟宿舍後欄杆旁。
一弓二弦拉成的南胡聲,時而哀怨、時而呢喃;時而高吭、時而柔美的曲調,隨著樂章飄蕩在城中美術教室迴廊的石板凳前。
一氣吹到底的嗩吶聲,時而尖銳、時而悅耳;時而雄壯、時而低沉的曲調,隨著樂章填滿了城中餐廳前的廣場。
二根琴片掌控的揚琴、十指彈撥的古箏、兩手揮舞的擊樂:::一排排坐在城中工藝教室前的走廊、餐廳樓上,樂音千變萬化,令人耳不暇給,總會使偶而過路的人,忍不住暫停腳步,體會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優美旋律。
不論是起風的時候,不論是落雨的時候,不論是天涼的季節,不論是燠熱的季節,這樣的日子我們又走過了一年。汗流滿身擦乾了再練,淚流滿面兩袖一抹再練,換弦割傷血流了雙手一甩再練。錯了再來,對了也再來,練習練習再練習,這樣的日子我們又走過了一年,當你回首這一年,我們又長大了,成熟了。
(三)國樂家族就是窗外的教育
「離開文化工作隊一晃也十多年了,表演過的舞台不下千百場次,踏過的土地數也數不清。而當文化工作隊吹熄燈號的時候重返家鄉,那時心中萬分惆悵,以為金門文化種子從此也會因此劃下休止符。
但一年半前在城中國樂團,聽到孩子們彈拉的樂音,我感動得流下眼淚,心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相信不論外在關愛的眼神有多少,只要我們重視自己、我們堅持、我們努力,相信金門文化風華再現不是沒有機會的:::」。
這是日前在城中視聽教室一場中正國小國樂家長後援會的會議上,聽到明揚爸爸如是充滿感性又鼓舞的一席話。台下的我們每位與會的家長,心中無不感動莫名,應該也是熱血滿腔吧。因為這塊國樂土地,我們從無到有,耕耘得是如此辛苦但也充滿歡喜,如此戰戰兢兢但也充滿企圖心,總算聽到了讚賞的聲音,肯定的眼神。
而這個國樂家族,不就是誠如洪蘭教授說過──「教育非來自校園,真正的教育來自窗外」。我們這個家族帶給孩子的,不只是社團的教育──國樂的知識、素養、技巧;而是一種窗外的教育。在國樂家族裡我們看到了:
(1)人際關係的培養
我們有優良的學長制,只要是黃老師無法來金的指導日子,每週一、三、五,學長們會遵照黃老師的交代,一放學即到場負責指導。在一來一往平日的練習互動中,學弟妹們尊重、服從學長、姊教導;而學長、姊們則以無限的耐心與愛心來包容學弟妹。這一幕幕大雞帶小雞的情景,無形中建構了彼此互相關懷的人際關係的學習。
(2)紀律
所有的團員除了全力投入國樂練習外,更能投注心力在課業上、品德上,國樂家族是一個健康、規矩的樂團,國樂家族出來的孩子們是懂得謙虛的。每一場的表演結束後,看不到一窩蜂鳥獸散的景況,而是所有團員或端坐在舞台上或靜坐在舞台下,等待黃老師的檢討、精神講話,牢記每一句的叮嚀後再解散回家。
記得有一場在廈門海滄的表演,因事前不知那兒的舞台只能容納二、三十人,而我們一團有七、八十人。一到現場,只見黃老師二話不說,在短短十數分鐘,即安排好按原來計畫演出,而且每個團員都有輪流上台表演的機會。能上舞台的團員即認真表演,而尚未上台的也在後台練習,準備隨時上台,就這樣,一點瑕疵也沒有的如預期的表演,完成一場不可能的任務。
這一點一滴紀律若不是有賴平日的養成,怎可能在倉卒中完成如此完美的演出?那一場表演,我們的樂音震撼了對岸的同胞,我們的「紀律」更是讓他們刮目相看,金門的孩子不能小看的。所以,國樂家族雖然重「紀錄」,但我們更重「紀律」。
(3)隨機應變的能力
平日的練習中,在黃老師兩手揮灑中,你會看到孩子們能在不同的要求或指令中,雙手毫不猶豫的、自在的完成不同的優美樂章。若您有空親臨現場聆聽孩子們的練習,過程中時常有如此的指令:「第30節:::好!第72節:::好、45節、好:::,不行重來第69節:::」,樂音即會隨著不同的指令,在指掌中奏出不同的樂章。若不是有一個靈活的頭腦、超優的記憶、再加上平日的自我訓練,如何能達成機靈的對應?
(4)人文素養
每一位團員在接受中國音樂的陶冶後,養成了個個有顆柔軟的心、使命感與責任感。把樂團的榮辱當成是自己的榮辱──今年高中團大團只有近30位成員赴台比賽(聽說今年高三學長礙於學測有些人不能參與比賽),而比賽的每一校至少也有60位,真的是小蝦米對大鯨魚了,但學長們說:「明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們就是要把那一顆天上的星星摘下」──這就是使命感。學長們有責任要帶好每一位學弟妹──今年又有二位高三學長參與音樂術科考試,去年上台北教育大學的顏蔚學姊就要盡一切能力承當、陪伴,讓她們二位沒有後顧之憂的傾全力衝刺;國中學弟妹們晚自習,高中學長們就要承擔陪讀、秩序維護──這就是責任感;學長們要做好學弟妹的榜樣──不論是音樂的素養、不論是為人處世、不論是學業:::──這就是人文素養。
(5)鍥而不捨的毅力
假日是孩子們的天堂,誰不愛一睡就到自然醒?誰不愛自然醒後即能上網與親朋好友聊個痛快?或與電動遊戲一決高下?或與好友郊遊踏青?:::。
但,國樂家族的孩子是沒有這種權力的。因為,假日是他們取經的唯一機會,是他們更能向上邁進的唯一機會。所以,假日他們是忙碌的、是分身乏術的、是辛苦的、是流淚流汗的日子。倘若沒有一顆鍥而不捨的毅力,哪能抵得過這些外在的誘因?哪能抗拒得了這些內在的煎熬?
(四)我們是寶不是草
因緣聚會下我們來到了國樂家族,我們看到了老師們竭盡心力的在指導孩子,我們看到了老師們孤軍奮鬥的在經營這塊土地。
我們看到了永遠不嫌累的老師,每個假日千里迢迢的由台北趕來,由早上八點開始上到夜裡十點還不能休息?我們看到了老師的腦袋裡裝的不是只有樂譜,而是滿滿的一堆細小瑣事都要他操心──誰家孩子功課退步了?誰家孩子一直孩沒開竅?誰家孩子是否走對了路?誰家孩子還在原地踏步?誰家孩子的樂器故障了要待修,誰家孩子該用何種的樂器?誰家孩子還令父母擔憂?今日複習考誰家的孩子成績為何不理想?:::。
老師!辛苦您了!老師!為難您了!老師!我們把我們的負擔轉嫁在您的身上讓您一人承受,但是您卻能做得如此歡喜。因為您說過:「不論外在關愛的眼神有多少?我們要自我鞭策,自我肯定,自我努力。自己重視自己,自己在乎自己,相信從國樂家族走出去的孩子都是謙虛的、都是自動自發的。總有一天,我要證明我們國樂家族不是大家的負擔而是一塊寶。」老師!我們真汗顏!為何我們國樂家族的知音是如此的難覓尋?為何大家還不懂我們國樂家族的心?為何大家還看不到我們國樂家族是如此的努力?國樂家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