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之師─老榮民張伯伯憶往
提起張伯伯是住在金湖鎮許多人的回憶,兩鬢白髮說話永遠不慍不火,修養好,平易近人的老者,近日得空至家中聊天,也打開了張伯伯的話匣子,頓時讓在座的我們和吾兒宣昱,張夫人也就是張伯伯的妻子周利華大姐︿湖南道縣人氏﹀,一起跌入了其回憶之中,更道盡了其深藏歲月皺紋裡的點點滴滴及參予戰役的驚心動魄。
張伯伯本名,張培品│浙江省,仙居縣田市鎮上街村人,民國十一年出生,現已八十四歲高齡於年僅廿一歲弱冠之時,即志願投身軍旅,是年為民國卅二年,其兵種為裝甲兵,入伍兩年後抗戰勝利,緊接民國卅六年在北方徐州參予了剿匪打八路軍,為國共內戰之續幕,該部屬裝甲旅單位為戰一團之編制,系為獨立裝甲旅下轄兩裝甲團,一次出勤圍剿即有十輛以上之裝甲車,戰鼓隆隆,迄至卅八年止,後繼駐守上海水田路處參加了上海保衛戰,戰火方殷,有時連續打上二個禮拜不見稍歇,真是慘不忍睹,當時該團張伯伯連上約略一百廿餘人共同防守上海機場即為陽航│上海飛機場,並駐紮在那邊,白天出擊,晚上則返防駐地,其間雖戰事慘烈,然有一次也發生一段小插曲,即是有一天因趁夜突襲又遇濃霧,連人帶車不慎將該班負責之裝甲車駛入水塘翻覆;所幸無人傷亡,其中也經常實施夜間摸哨,將匪之槍砲、陣地破壞,或將其使用無線電設備,機密資料攜回常險象環生,直到卅八年退守台灣,時已五月份,光在上海郊區待命轉進就停留數日,終在同年五月底抵台武松口碼頭上岸至台中豐原,一待近十年之時光,之後輾轉於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之前夕才又奉命駐守金門,從此便與金門結下了不解之緣及慘淡的歲月,七月份進駐金沙內洋,時編制裝甲六○二連,編配有八門M│36裝甲砲,M│36其砲頗有來頭,系為當時政府直接由韓國船運至金門,再由小艇隊及該部成員乘坐小艇於海上冒著大風浪及可能被火砲射擊之危險接駁至主陣地,真是歷經千辛萬苦。(當時國軍仍有從韓鴨綠江做局部反攻大陸之準備,後因局勢不利作罷)。張伯伯談及此眼神中露出了一絲驕傲的神采稱道:當時八二三砲戰始,其六○二連M│36裝甲砲,尚稱最其反砲戰能力之單位,屢創下諸多戰功,於砲戰猛烈時,白天實施反砲擊,晚上進入十八坑道裝砲彈,補充砲彈,時對岸之匪有一度甚至驚悚於有何方神聖能在一分鐘內反擊八發砲彈,造成其諸多威脅,方於三天後才情報得知為六○二連M│36砲所為,並實施鎖定砲擊集中火力打內洋之砲陣地當時張伯伯的同僚,其中一人叫路憲章先烈︿安徽人﹀即於斯時陣亡,後辦理火葬長眠奉祀於太武山忠烈祟祠,更留名八二三戰史館,留取丹心汗青英雄簿上記上一筆,另尚有一伙夫被砲擊身亡,安葬於昔果山金寧民眾公墓,時至今日每年其忌日均前往祭拜,至此只見張伯伯眼眶微濕,頗為神傷,而再接著談到其時之裝甲兵團長(后任裝甲兵司令)為│蔣緯國將軍,仍在戰火最密集的時候,每星期均親臨戰地並至該連乙次,令官兵相當鼓舞,愈發堅定信念捍衛斯土斯民,當時每人均立下絕筆書;誓與陣地共存亡其決心可見一般,此時感覺張伯伯昔日英姿,堅毅之神態剎時充滿全身,彷彿又回到時光的壕溝裡。
光陰如梭,張伯伯終將於民國六十三年六月脫下戰袍於金防部軍法組榮退,時為陸軍上士之階級。目前落腳定居於金湖鎮國順街處,近年更娶賢妻,生活和樂。雖經歷了軍旅生涯三十七年之久,可謂功勳彪炳,也為其個人驚濤駭浪的半生戎馬,劃下了完美的句點。聽完了張伯伯的敘述,不禁讓我們深感先賢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成就了現今的我們及遍安一偶的這一代更顯得何等幸福;幸運,更期許吾輩及兒孫能永永遠遠世世代代遠離砲火,戰事則全民是幸,國家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