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曝上元燈
「日曝上元燈,雨渥清明種」與「雨渥上元燈,日曝清明種」是兩種對應的天候現象,如果這種迥然不同的天候,出現明顯而強烈的差異,輕則延緩作物的生長,重則關係「年冬」收成的好壞,影響農民的收入,所以許多年長而有經驗的鄉親,在年的開始,就憑天候的變化,估測一年的景況。究竟「上元」前後如果天晴暖陽高照,「清明」時段就會雨水豐足,順利春耕落種嗎?這句既是年俗節氣與天象預測的俗語話,應是經過先民很長時間的觀察與無數次驗證確認才下定的結論。古早時代沒有現代氣象學的理論與精密的預測工具,更欠缺「雷達」、「電腦」與「太空衛星」氣象的追蹤、搜集、探測的尖端科學儀器,提供作為分析、評估、判斷、預測的氣象資訊。一個是經由觀察經驗的累積,一個是憑藉日新月異的大氣尖端科技;一個是學術的知識範疇,一個是古老的常識判斷,結果當然是屬於科學的是有數有據的分析統計,但預測的結果與實際的天候在準確中仍有偏失落差,而先民的觀察是無數經驗累積的結論,照說,準確度應當不大,可是卻偏偏八九不離十,有誤差,誤差不多。這是先民留下許多俗語話透著看似不可能,不科學、不合邏輯中神奇又神妙的地方,尤其是關於天候,像農曆「十一月廿七,十二月消息」(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天氣概況就是十二月的縮影」、「初三十八靜,靜到廿九暝」、「送神風、接神雨」與「十八倒燈暴」,有時候神準得不可思議。
正月十五上元,是春節之後一個充滿喜慶又歡樂的日子,而它特殊的意涵是有著豐富的文化色彩,各種款式的花燈製作已含有多種精巧的民間藝術技巧,猜謎射虎更顯現了中國古文學的浩瀚精粹與鄉土文化的多采多姿。可以想像得到,當大家歡歡喜喜,高高興興融在看花燈、鬧元宵的氣氛中,來個細雨綿綿就夠煩人了,不小心出現個滂沱大雨的景象,那就十足地把年氣與喜氣淋掉了。有一民間傳說,上元下雨,在這年中對男丁是不太好的徵兆,因為花燈的「燈」與男「丁」的「丁」諧音,既「雨渥上元燈」,「燈」都淋壞了,那「丁」還會好到那裡去,說不定真的會「求財不得」、「事業不順」、「家庭不和」、「健康不佳」,更重要的是上元有雨,直接預告了「年冬」不好,「收成」不豐,「五穀」不足,生活當然也不好過,男人是主持家計的,擔當受苦是必然的。所以芸芸眾生衷心期盼「上元」年年都是有陽光的好天氣。
清明前後是春耕的高潮期,花生、高粱、玉米都需要有充足的雨水來栽殖落種,因之,「雨渥清明種」是能夠一年豐收的起碼條件,而我們冀求的「風調雨順」才能延伸到「國泰民安」的境地。我們願意欣然見到唐朝人稱「小杜」的杜牧那首「清明」七言絕句中的預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能再一次得到驗證。
上元又稱元宵節,是昇平年代與民豐安樂得到普遍重視的民俗節慶,災禍不斷的歲月,則先保平安最要緊。為正月望日(十五),與七月十五的「中元」與十月十五的「下元」稱為一年中的「三元」,上元相傳是天官大帝的聖誕,禮敬的是天上的神明,因為新春時段,延續過年喜慶的氣氛,所以顯得隆重,虔敬、熱烈。中元地官降臨,定人間善惡,故各地寺廟,市集、村社相繼為陰界「好兄弟」設壇超荐,稱為「普渡」,亦為「好兄弟」獲得輪迴超生而「慶讚中元」,十月十五下元為水官施澤眾生,家家戶戶秋收冬藏慶幸豐年好年冬。上元敬神,中元荐陰,下元澤人,「天地人」三官(界)獲得平衡,災燹禍害消於無形,這是最大的心願,(明、清科舉制度,同時得到鄉試舉人首名「解元」,會試進士「會元」與殿試皇帝欽點的「狀元」稱為「三元及第」,亦為科舉中士子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終明清二朝得到此殊榮的只有明浙江淳安的商輅,明史商輅傳,「舉鄉試第一,正統十年會試殿試皆第一。」明史選舉志:「宣宗末年乙卯浙榜第一人,三試皆第一,士子艷稱為「三元」。商輅就是戲碼「雪梅思君」、「訓商輅」、「愛玉過五更」中商霖的兒子,也是先賢張敏為明憲宗成化年間冒死護育孝宗得保皇胤,延明祚,當時的首席宰輔,在他的力挺下小皇子孝宗才得能認為「皇子」,立為「太子」,張敏的保皇偉功才得順利建立,流芳後世」。
上元亦稱為「元夜」,除據說傳自漢代的花燈、謎語,「聽香」,「觀七姑」外,敬天拜神,尊宗敬祖,乞龜還願,如遇到「壞年巡」,出現災事故,更要合境信眾虔誠延請道士宣經設壇「做天香」,懇求玉皇大帝,三界眾神消災賜福,澤被黎庶。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傷亡重大,古寧頭林厝為求蒼天庇佑,曾逐年「做天香」。祖居後湖的昭應廟上元的乞龜願龜,是全村鄉眾的盛事,乞小的,願大的,乞米的,願麵的;乞麵的,願米的;乞少的,願多的;現在更簡化,只要神明允准,直接還「現」,一切以「神杯」為準。最後那些沒有被「乞出」的「龜」,則在鄉老、頭家的主持下,分成數份,訂出價格,然後由鄉民自願向神明「乞杯」,獲「聖杯」的,付出現金,帶回全家「食平安」,龜隻「請」回時,必須參香禱祝,香插在龜背,雙手恭敬捧回,先在自家神桌供奉,隔日之後始可食用。凡股東散夥,分回資金,或事業合作終止,各奔前程,俗語話稱為「分公龜,拆公粿。」這是許多人不願見的。
上元還有二項習俗,一為「鑽燈腳」,一為「芡蕃薯粉」作為供品,「鑽燈腳」求吉利明年「生卵葩」,「芡蕃薯粉」為「粘丁」、「粘財」,既想「出丁」更想「發財」,而且「人二腳,錢四腳」,有錢還要「入庫」才算數。上元習俗由來已久,一切都在求丁、求財、求五穀豐登,求順綏平安,富貴連連。這就是百姓一生最大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