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回廈門娘家吃喜酒見聞錄

發布日期:
作者: 小白鷺。
點閱率:610
字型大小:

第三天是星期天,農曆十二月初九,天氣跟昨天一樣冷。天未亮,就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那是母親在祭拜天公,祭品除了三牲(雞、魚、豬頭),五果、餅乾、糖果:::,共要十八碗。前一天,還要從廟宇裡恭請一尊神明,放在家大廳拱桌上,以便膜拜。今天是小弟的大喜日子,族中的宗親族人和小弟的朋友早早的在那邊忙活,每一個人各就各位,按部就班做他們分內的事。

在新娘快到家門口時,響亮的鞭炮聲越來越近,長者要我和小妹、母親、父親迴避,以免相沖。在我們鄉下,新娘今天穿的不是婚紗,而是中國傳統紅衣裙(時下的洋裝或套裝)新娘被一男孩牽下車後,新娘要將手中的『緣錢』灑出去,這叫「人未到,緣先到,」等到牽新娘的阿嫂用插『結仔花』的斗笠遮新娘過火爐,一旁的媒人要往屋裡邊灑『花枝鹽米』,再送入洞房,新娘在洞房裡不可坐在床上,以免日後懷孕一直想睡覺;新郎踢房門入洞房,用小秤挑起新娘頭上的︻黑巾︼,這時,媒人會端來兩碗生紅棗湯,讓新郎和新娘吃,兩人再交換吃,亦在早(棗)生貴子,永結同心。過一會兒媒人會來敲敲門,把那兩碗紅棗湯端出,這場簡單又隆重的婚禮算完畢。

接下來要等母親娘家的兄弟到齊,方可開桌;而『母舅』坐的桌要擺在大廳的正中央,前一天要把母親娘家送來的『母舅聯』懸掛在廳堂上。中午宴客的對象是親戚朋友,晚上是宗親族人(他們是『白吃白做』,不需送賀禮)。父親沒有請餐廳煮菜,而是自己請廚師開菜單,自己買菜,再請三個廚師來掌廚。餐桌是傳統的八仙桌,可坐十二人,餐具是免洗碗、免洗筷、免洗湯匙,免洗餐巾,桌上擺著兩瓶飲料,男桌除了飲料還有兩瓶酒、兩包煙。

客人到齊後,開始上菜,第一道是冷盤,材料和金門相差無幾,第二道是紅燒竹筍排骨、第三道是蝦餃肉湯、第四到清蒸皇帝魚(扁魚),吃到這道菜時,姑媽說:坐在新娘桌吃這一道菜時,若上面的魚肉吃完,要把整條魚翻過去,不可把魚骨頭弄斷,也不可吃魚頭、魚尾,要把魚頭魚尾保存好,這叫有頭有尾,亦在祝福新娘和新郎白頭偕老,永浴愛河。我順道講金門宴桌上吃魚尾的典故。五是薑絲炒羊肉、六是鴿子(代表雞)燉豬心,這道出來後,新郎新娘要出來敬酒,先從『母舅』桌開始敬,再逐桌敬酒。第八是花生仁芋頭湯(甜湯),看到甜湯我以為是尾聲,姑媽告訴我,菜已出一半。

一家人邊吃邊談笑,話題又繞到我身上,姑媽說:「圓仔,你這趟回來,整個人變得又蒼老又憔悴,嫁到金門,隔著金廈海峽,不能常回娘家,心事無處解,凡事要把心理調節好。」聽他此言,我只能一笑置之,心裡暗想:姑媽真是明眼人,儘管金廈有八緣之親,由於歷史的原因,還是有文化和認知上的差異,我一直在調節自己適應那個環境。生活、語言都OK,困惑的事是習俗,那頻繁的拜拜,平均每隔兩三天就有一次拜拜。碰到大年節,就要一直買一直煮,忙得人仰馬翻,精疲力盡,還要擔心祭品不夠豐盛,惟恐先人不悅,遷怒家人;再來是吃回鍋菜,吃到倒胃口。唉!也不能抱怨,等一下,先生又要說,金門是佛地,要拜就要靜靜的拜,不要有怨言::如朋友所說,回到娘家,只能報喜不報憂。何況今天是小弟大喜之日,不要破壞大家的興致。一旁的先生趕忙解釋:阿姑,我沒有『苦毒』你家侄女,我賺的錢都交給她保管,我是很乖的的男人,下班回來,還幫忙掃地、擦桌子,她在廚房煮菜,我會遞上一杯熱茶;都沒有跟朋友去花天酒地。我說:阿姑,他說的都是真的,你不要再說了,不然,他會以為我回娘家都是在告狀。姑媽說:「真有這樣,那你也該知足。」

接著是大閘蟹、豬肚沙蟲湯;再來是小饅頭包封肉︻傳統的封肉是用腿肉包香菇、栗子、蓮子、蝦米。最後用紗布包緊,入鍋煮熟,吃起來是皮Q肉香︼,緊接著是橘子、枸杞蝦、鰻魚湯、清蒸扇貝、最後是一大碗開水讓大家洗湯匙、隨即是甜湯,屋外的鞭炮響起,也是在告訴大家筵席到此結束。這樣豐盛的一桌菜共有十六道菜色,材料費是四百多元人民幣,加上煙、酒、飲料,差不多要五百元人民幣左右。

散席後,親戚們到家裡和母親道別,若有收親戚賀禮(紅包),母親要回送數十顆的『炸棗』給親戚帶回家,我們這裡稱為『答禮』,若不收紅包,也要在這時把紅包退回。(注:我們這一帶包紅包忌尾數是四、六、八,四閩南語發『死』;六是『抓』,八是『拔』,吉祥數字如:220、320、520、200,若包380意在罵人三八)

我和姑媽、小妹相邀到新娘房,小坐片刻。在物質不豐的兒時,我最喜歡看新娘,這天的新娘穿著紅豔的衣服,耳朵、脖子、手指都配戴金光閃閃的金飾,但這不是我的目的,我是要向新娘討幾顆糖果吃,解嘴饞。我們走進去時,發現幾個和我一般高的大孩子,對著我微笑,我心裡一驚;小妹指著一個長髮披肩,粉嫩潔白的臉蛋,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帶著幾分靦腆的笑容,要我猜一猜他是誰,我仔細一瞧,好像是叔叔的女兒,我說出了姓名,小妹說我說錯。我在腦裡搜尋她幼時的模樣。喔!是三叔的二女兒,他還是我幼稚園時的學生,小妹告訴我,她現在是大學生,讀藝術系,接著是五叔的二女兒、小女兒,四叔的二女兒,想我出嫁時,他們還是就讀國小、幼稚班的黃毛丫頭,如今,個個長成亭亭玉立,楚楚動人的美少女,難怪,長輩們說我變蒼老。這時躲在一旁的一個小男生看著我問四叔的二女兒,「這人是誰?」「她是阿圓姐,大伯的大女兒。」我把他打量一番,那男孩是四叔的小兒子,已是國二生。這時我想起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姑媽說:「這種機會難得,平時要聚在一起不容易。這趟回來值回票價。」

第四天,是我回金門的日子。鄰居一邊洗碗盤,一邊和我母親搭話,談論弟媳的情況。只聽母親說:「人是乖,也不會計較吃穿,只是家事都不會做,飯菜有沒有熟,都不會看。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鄰居說:「阿花的媳婦娶進門一年了,到現在家事都不會做。還是要婆婆煮給媳婦吃。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如此。」一旁的我聽了,不禁莞爾,這就是大陸時下『好命』的年輕人。像我們這些早年嫁到金門的大陸女孩子,如果沒兩把刷子,在婆家是難有立足之地;弱者就要『目屎摻糜吃』。

離船班還有四、五個鐘頭,便和先生到中藥店買些枸杞帶回金門,途中路過村小學校門口,我透過鐵門往裡望,泥土的操場已變成了水泥操場,裡面傳來朗朗地讀書聲。昨天聽到昔日同事的家長說,她們還惦記著我,不知我這趟回來能否去找她們敘舊言歡。如今的她們是資深的教師,而我淪為家庭主婦,一個匆匆的過客,更何況大門深鎖,不便打擾,等到他日有成就,再來和他她們敘舊言歡。

吃過午飯,整理行囊,和家人道別,千言萬語只說:「阿母、阿爸,我們要回金門了,你們自己多保重。」簡單的一句話,卻是語帶哽咽,鼻頭酸酸,淚水濕潤了眼眶。車子駛在雙向道,道路兩旁的路燈、行道樹向後移去,家人也越來越小。

當站在慈湖的岸邊放眼望去,看那高樓林立的廈門近在咫尺,而窄窄的金廈海峽,在我夢裡有如銀河般的寬闊無垠,我所摺的船總是無法到達彼岸。嫁到金門是我的選擇,我把自己變成孤鳥,飛到一個陌生的人群裡,尋找一個立足點、築巢,繁衍新一代的金門人,他們是我的牽絆、也是我將來的依靠,我把心思都放在金門;獨自一個人品嘗所有的酸甜苦辣。

這次回娘家吃喜酒,發現到廈門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尤其是鄉下,新一代年輕人受教育的程度大都在高中職以上;除了基礎建設還不夠完善,重大的公共建設質量比金門好,周邊的綠化規劃比金門周全。四天三夜短暫的逗留,故鄉已不是我印象中故鄉,他正像那條老街的洋樓,在退色、斑駁,消失。現在我熟悉的是金門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而金門的名產、旅遊景點,我會如數家珍般一一道出。驀然回首,他鄉變故鄉,故鄉變他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