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罵豬哥豬哥罵猴
這一生,的確見過許許多多,據說是人類遠古「族親」的「猴子」,也曾見過由飼主專程「宅配」到各社里為母豬配種服務的「豬哥」,只是從不曾聽到猴子在罵豬哥,也不曾聽到豬哥何時罵過猴子,更沒有見過猴子與豬哥對罵、互罵的場景。至於兩者之間如何相罵,用什麼語言,比什麼動作,出現什麼表情,是不是也模仿人類用高分貝的音調,你一句我一句,一來一往,互不相讓,倒是有趣的話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為一些「不搭不七」、「有的無的」、「五四三」的不太重要、不太必要的事「應嘴應舌」的「車盤」,有時候音調會越來越高,對應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表情會越走越急,旁觀者,身外者,不相干的人,常常會認為很無聊地說他們是「猴罵豬哥,豬哥罵猴」。
在動物界,猴子可能會對許多牠認為不友善、有敵意或搶食掠物的其他族類嗆聲抗拒,甚至採取「反侵略」、「反迫害」、「反霸權」的本能反應舉動,可是豬與猴真難得有「吵」在一起的機會,既沒有「生活共同圈」,也沒有利益衝突的可能,了不起是猴子「猴腳猴手」逗弄憨厚的豬哥,否則再加柴潑油,添再大的火也「罵」不起來,但偏偏先民卻留下這句「只可意會」,不易「言傳」,有點「虛擬實景」,寓意深遠,有濃濃「省惕」意涵的俗語話,絕不可能是沒有原由的,應是藉這兩種差異明顯,糾葛不大,生態不同、性情相反,有點「八桿子打不到」的動物,很技巧又很好意地暗示我們不要為「有影無隻」的一些小事細故傷神傷情,還是將心用在「正事」尚重要。這種不對應,不對稱,不成比例,南轅北轍,互不牽連的俗語話,倒是為數不少,如「食虎吞象」、「大鼎炒九蟻」、「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
猴與豬都是人類非常熟悉,且通常都是以「友善」的態度對待,尤其是豬,在一般人的眼中是近乎「與世無爭」、「安份守己」、「厚重笨拙」,甚至到了被屠者販為祭人類「五臟廟」時都無力反抗的悲慘境況,最後的命運竟然是「任憑宰割」,實在是「了然」兼「烏有」。這是一般的豬隻,「豬哥」就不一樣了,沒有被閹過,留作擔負繁族衍種的神聖使命,一年到頭都被牠的主人牽到各地為母豬作「到家」的「服務」,享盡甜頭,佔盡便宜,比那些「食軟飯」的更「軟路」,怪不得主人常被消遣為「牽豬哥的趁暢」,「看有食無」白歡喜一場,也是表示辛苦半天,好處別人得,自己無半項。「豬哥神」是見不得異色,一見就「色瞇瞇」,就像「戶蠅躇著糖」;「老豬哥」則是扮演無往不利,永不吃虧的角色。其實,「豬哥」的形象是被「污名化」了,牠是千萬個不願意,勉強到被「趕」著上路,已經到了人家地頭,且主人已與對方講好酬勞,在眾目睽睽下,不達成任務,那得罷休。近四十年來,這種個別「服務到家」的生意已經少有人做了,而由政府部門改為「改良品種」的集體配種。
對猴的評價大多決定在個人的好惡與需要,有人養寵物,有人馴為獻技,有人視為破壞騷擾的禍患,有的作為饕客的「養生聖品」。一般的印象中,猴子是動作矯健,反應快捷,靜不到一分鐘的十足「過動兒」,行事極其任性、隨性、率性到肆無忌憚,無視後果,為所欲為,與人類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簡直是相互輝映,這一類的我們叫牠「潑猴」。有事別人做,有禍別人擋,有虧別人吃,有責別人扛,「走路老搶先,照相站中間,吃飯坐上席,講話一大篇」的,我們叫牠「老猴」。土頭土腦,見識不多,凡事大驚小怪,處事不積不極,思想老舊,見解迂腐,我們叫牠「山猴」。居間仲介,牽線撮合,好壞事一味掮搭,仁義道德一旁休息,抽傭取酬才是第一,我們叫牠「牽猴」。頭尖耳唇薄,腮旁全無肉,混身都是毛,眼珠「四界」梭,大凡「猴頭老鼠耳」的都喜歡作道貌岸然狀,裝模作樣,唯恐別人沒看在眼裡,處處要高人一等,就算僅腳踏一些許「馬屎」也要「傍官氣」,牽親盤戚,舉權附勢,這一票人,恕我不禮貌地大膽套「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說良心話,猴與豬並沒有壞到那裡去,就有也只是牠們的「本性」而已,但先民硬說牠們罵來罵去,百思不解,相信先民絕沒有無中生有的道理,停筆起身伸腰,一眼瞄上一旁的書架,在幾十本章回小說與歷朝演義中,發現「西遊記」,吳承恩這部幾十年翻都沒有翻過的「古典文學名著」,我竟然購藏了二本,一本是「文化圖書公司」五十八年再版平裝細字本,一本是「大方出版社」六十五年精裝本。腦袋瓜一亮,頓時悟到豈不是先民故意藉古惕今,拿隨唐三藏西天取經「猴齊天」與「豬八戒」沿途紛紛擾擾,沒完沒了的片片段段,點點滴滴,纂編成「猴罵豬哥,豬哥罵猴」的俗語話,就順理成章,渠成理現。 西天取經的花果山水濂洞的猴子,歷經大鬧的南天門,偷蟠桃,兇性不改,被觀音菩薩壓在五行山下磨除桀性,五百年後隨護三藏法師西天取經,艱辛而漫長的路途與二師弟豬八戒,三師弟沙淨一路風險迭起,尤其八戒,豬哥神不改,自命風流,見美色就四肢發軟心狂意亂,簡直忘了此地是何地,此時是何時,惹煩了老猴大冒三丈,沿途「碎碎念」,巴不得將豬八戒壓扁裝箱,免得是非不斷,風波連連,老豬既不認醜,也不服輸,你猴子有什麼了不起,想爬到我頭上洒尿,門都沒有。一路上你一句我一句,你說我我也說你,讓沙淨在旁看得一愕一愕的,到頭來,誰也沒有贏誰,這就是借從書上來的「猴罵豬哥,豬哥罵猴」,其實誰也沒有罵到誰,罵來罵去結果是罵自己。不信,看當今政壇,正是「猴罵豬哥,豬哥罵猴」的連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