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戒」或者「兩戒」?
─關於郁達夫「河山西戒重光日」之解釋
「西戒」或者「兩戒」?──關於郁達夫「河山西戒重光日」之解釋●洪進業
楊樹清兄於︿約取金門海上盟﹀一文,錄郁達夫︽亂離雜詩︾第八首(一九四二,贈金門人陳仲培),郁詩曰:
「多謝陳蕃掃榻迎,欲留無計又西征;偶攀紅豆來南國,為訪雲英上玉京。細雨蒲帆遊子淚,春風楊柳故園情;河山西戒重光日,約取金門海上盟。」
案詩中典故,並不難解,唯「西戒」一詞,諸家則頗有異論,其說可參考近日金門日報副刊相關之文章,茲不贅舉。
余自來澎湖為「辦事員」,已無能從事學問矣,今手邊既無郁達夫之詩集可供細參,亦不能知「西戒」之意思為何?故姑先設一假設:謂「西戒」恐為「兩戒」之誤抄,此或亦可提供箋詩者另一詮釋之線索耶?
是耶否耶?余未能自信。唯曩昔曾讀「教授之教授」陳寅恪先生晚年失明之鉅著︽柳如是別傳︾,深賞其箋詩證史之功力,遂憶及陳先生書中曾詳論錢謙益(牧齋)之︿後秋興八首﹀,牧齋八詩專述鄭延平北伐失利之事,其中一首曰:「兩戒關河萬里山,京江天塹屹中間。金陵要奠南朝鼎,鐵甕須爭北固關。::」
復檢中央研究院網路版「漢籍電子文獻」,乃見「兩戒」一詞,與河山、山河聯言,實為詩中之慣用語,如「河山兩戒南越門,群峰到海如雲屯。」、「兩戒山河曾展覽,百年日月任奔馳。」「河山兩戒昇平日,聞見四朝僻壤天。」「一枰白黑總糢糊,兩戒山河俱破碎。」「萬里投荒一劍雄,出門真覺氣如虹;山河兩戒留詩卷,風雨千秋付酒筒。」參諸上述諸例,實與郁達夫詩之用語相仿彿,故不能不令人懷疑,郁詩之第七句或亦當作「河山兩戒重光日」耶?
當否?余不知也!至於「兩戒」之典故謂何?有興趣者,可自行上網、或查詢相關辭書,無待吾之嘵嘵也!(二○○六年四月九日凌晨四時於馬公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