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戲院
有人說現在的金門涼颼颼,很冷,沒有生意可做,都在吃老本,商店開門都不開燈,有客人上門才開燈,從山外街頭看到街尾,只有幾個路人點綴著,冷清可見一般,也只有在假日時,才稍見一點阿兵哥的人潮,不可諱言的我們不喜歡金門的戰地圖騰,有很多的禁忌與羈絆,但諷刺的是金門以前最賺錢的時光卻也是來自軍管時期的十萬大軍的消費啊!
觀光立縣,感覺上那是很遙遠的名詞,只有少數業者受惠,一些傳統未轉型的商號,真是只有坐以待斃,君不見大小金門在軍管全盛時期高達一、二十家的戲院,每逢假日及年節經常是人山人海的人潮,真是車水馬龍,繁華喧鬧,商機無限,可是如今卻因國軍精實案實施,人員一再精減,一減再減,大小金門如今碩果僅存一家僑聲戲院還勉強支撐著,已被歷史典藏成為古董似的戲院似乎也在呼應著許多人的心聲,地區已快消失殆盡的戲院,還有明天嗎?還有璀璨的願景嗎?!
那是源自於幼時的記憶,戰地的童年是蒼白貧瘠得發慌的歲月容顏,那個年代也還沒有電視,即使之後為配合國軍莒光日電視教學,才有太武山華視轉播站的設立,及其後中視、台視的跟進,到最後才有有線、無線的全面收視,記憶中戲院上映的電影院,管他是第幾輪的片子,能看到電影就不錯,豈敢苛求,我們也就如此度過了那時的空白歲月,電影就增添填補了一點歡樂色彩,事實上那也是戰地時期軍民最主要的消遣娛樂啊!
戲院在全盛時期,每個師級單位都設有一座戲院,從防衛部的擎天廳、金西師的頂堡金西戲院、金東師的陽宅金東戲院、南雄師的南雄戲院、金中師小徑武威戲院、烈嶼師東林國光戲院、海指部料羅海光戲院、空指部尚義機場藍天戲院、另外山外地區的僑聲戲院及中正堂、金城地區的金聲戲院、金門戲院及育樂中心、金沙地區的金沙戲院等十四家戲院,除平日放映電影外,並可作為集會、講習、影歌星勞軍等多功能場所,所謂有人潮才有錢潮,在戲院人潮聚集處所以也帶動周邊的商業發達,而事實上一間小雜貨店配備一部縫紉機、一間小冰果室、小餐飲店、撞球間:::,這其間就有很多熙來攘往、穿梭的人群,帶來無限的商機與生機呀!
曾幾何時,這些曾經風光一時的戲院,見證著歷史軌跡,隨著部隊的精簡,休閒娛樂的多元化,看電影不再是唯一的選項,唱KTV、RTV、看錄影帶、DVD、第四台的電影播放,戲院人潮便漸漸散去,甚至門可羅雀的冷清,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的網咖林立,戰地軍管時期的戲院遂告別其風光歲月,打烊的打烊,拆遷的拆遷,或夷為平地、或另作他用,物換星移均隨著歲月的更迭流轉,更隨著時代腳步在蛻變,真是滄海桑田變幻莫測啊!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金門解除戰地政務的枷鎖,回歸憲政,還政於民,金門不再是戰地,砲聲也不再,遠颺的砲火已化為歷史塵煙的灰燼,斑駁的戲院,闃無人影,蕭索寂寥、靜謐異常的座落在人們早已遺忘的角落一隅,在歷史興替中漸褪去它的角色,有著繁華落盡凋零消失的淒涼,彷如已消逝在金門的地平線上,但它卻深烙我心,總讓我悠悠的想起當年,是懷舊也是感恩,但願金門能走出歷史的悲情及戰爭的陰影,走出自己的路,以大開大闔的前瞻性宏觀視野開創新的契機,讓金門的明天還給金門,使往日風華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