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陶醉銅魚──金門王明宗謝華東陶藝同安首展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立水。
點閱率:702
字型大小:

雙溪水上,白鷺窺魚;銅魚池畔,紫燕斜飛。淅淅瀝瀝的春雨並沒有影響人們的雅興,因為一星期前街衢「陶醉金門─王明宗、謝華東陶藝展」的大幅海報和橫標已經把觀眾的眼球吸到了展出地點─惟一繪畫工作室。

廖克輝先生開辦的「惟一繪畫工作室」就在銅魚池旁。銅魚池是古代同安縣城的地物標誌,根據地方志書記載,同安縣城南溪之滸有三塊天然石頭,其狀若魚,其色若銅。南宋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三年)朱熹首仕同安縣主簿時,為之命名「銅魚」,並留下「銅魚水深,朱紫成林」的「朱文公讖」。於是同安縣城除有「銀城」專稱外,又有「銅魚城」之別稱;南門橋也稱「銅魚橋」,居民聚落,也叫「銅魚館」,「銅魚」也就成了同安城的肖像名詞。明代萬曆四十年(一六一二年),同安縣令李春開清理銅魚池並修建銅魚亭。亭成之日,光祿寺少卿蔡獻臣(金門平林人,時攜母黃氏住城南望洋庵)邀請陳基虞(金門人,官廣東按察司副使),張廷拱(大嶝人),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林應翔(今廈門人,官按察司副使)等顯宦名儒登亭賞月。蔡獻臣賦詩一首:「神魚迎水躍,天馬護亭斜。奇蹟何年隱,勝遊今日誇。午風催急雨,夜半月平沙。隔堞堪呼取,如澠不用賒。「事隔將近四百年,銅魚池畔又添文壇盛事─王謝陶藝展。觀眾在東溪新村四樓俯覽「金車」,「銅魚」,一邊品嘗金門高粱美酒,一邊欣賞陶製藝術珍品,其樂陶陶,真有「妙處難與君說」,而「無金不成銅」的歷史就在「陶醉」中得到延續和擴充。

王明宗與謝華東二位金門「陶藝雙絕」是首次到同安舉辦陶藝展覽。謝華東四年前曾帶領賢庵國小的學生和作品到同安第一實驗小學舉辦「金門賢庵國小教育特色陶藝展」,王明宗先生則是首次來到同安。王謝二人是名副其實的「泥土藝人」,同安許厝(今屬翔安區內厝鎮)則有一位「泥土詩人」許塗地(筆名魯黎,原天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寫過一首著名的「泥土詩」;「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這和清代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教人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謝華東授業老師羅森豪對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是從泥土裡滋長出來,最後終將回歸大地」,這成了他鍾情泥土的理念基礎。我篡改唐人劉禹錫一句詩,說他們是「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二人高雅的藝術作品來到民間展示,對民眾的觀賞水平無疑是一次普及和提昇。以往「百姓家」接觸到的陶器多是生活用品,對於真正的陶藝作品還缺乏認識和鑑賞。所以陝西有的農民用漢代的畫磚圍砌廁所,外國人驚歎我們「太奢侈了」,說那是「用金磚砌成的廁所」!同安燒製陶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內厝東燒尾、洪塘磁灶尾、西柯下山頭、馬巷坪邊村等地都有唐代的古窯址,汀溪窯場生產的「珠光瓷」於宋代就遠銷東南亞。但這些陶瓷都是與人民群眾起居飲食休戚相關的日常器皿,根據︽同安縣誌︾的記載,清代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年),同安洪天香還創設了坑仔口磁窯,主要是「製造大缸、硿砵、熿爐、磁鍋各種,銷售本地、漳碼、台灣、金廈、呂宋各地」。因此,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說到泥土燒製的陶器,很多就會想到「水缸菜補瓮,糜硿箸匙籠」,對於真正的陶藝品就知之不多。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斷提高,陶藝品進入了藝術的殿堂,也來到了平民的家庭。同樣是泥土,但俗話說「同是一塊土,有的捏觀音,有的捏夜壺」,手藝不同,自然會有高低之分。在王謝二人的手中,他們給樸素無華的泥土以無窮的生命力,同時也顯示了他們高超的藝術思維。王明宗被譽為金門「風獅爺的代言人」,他開發了一系列陶塑風獅爺作品,並自創以金門高粱稈燃灰成釉薰染成古樸逸趣的風獅爺。除姿態各異,充滿生活化、個性化的風獅爺外,他還塑造了許多洋溢著生活情趣的鄉土風俗人物,甚至創作了一尊毛澤東陶塑雕像。在創作過程中,他把木雕粗獷的質感融入陶藝,使作品愈顯拙樸和逸趣。謝華東被稱作「轆轤作家」,他以手拉坯成型,發揮豐富想像力,以高溫還原或氧化燒,搭配銅紅、銅綠、天目、均窯、孔雀藍等高溫釉,塑造出許多具有生活情趣的陶藝作品,詮釋著人生經歷的亙古故事,把人們帶入了一個夢幻的世界。

四月二十五日上午,在「惟一繪畫工作室」舉行「陶醉金門──王明宗 謝華東陶藝展」開幕式。這次展覽,由廈門市美術家協會、廈門市美術家協會美術專業委員會、金門縣陶藝學會、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廈門市同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聯合主辦,廈門市同安區惟一繪畫工作室承辦。開幕式由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許伯欽主持,廈門市美術家協會會長洪惠鎮、同安區委統戰部副部長朱藝芳、同安和翔安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宋奇盈、同安第一實驗小學校長陳榮藝、同安逸仙藝苑副會長謝水墨、著名磚刻家陳武星、農民畫家梁金城和柯國慶等八十多位有關領導和美術工作者應邀出席。許伯欽、洪惠鎮、朱藝芳、宋奇盈、陳武星等人的講話,極力推崇兩位藝術家的奉獻精神,高度評價他們取得的藝術碩果。我的講話側重張揚他們為傳承閩南文化付出的心血和獲得的回報。三天展覽,五十件精美的陶藝作品,讓五百多人次的觀眾冒雨而來,盡興而歸。許多小學生前來觀摩並聆聽兩位老師的講解,他們對「泥土」有了嶄新的理解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李楊小朋友看了這些陶藝品,在留言本上寫道「我都入迷了」;顏熙小朋友尚未能理解藝術的真諦,祇好寫下「真好看」,三字。展覽尾聲,恰逢旅居汶萊的烈嶼鄉親林長鎮和︽金門日報︾記者洪志慶光臨寒舍。我向他們談及王謝在同安舉辦展覽的訊息,他們馬上興致勃勃趕到展室與王謝兩人會面。金門鄉親在同安「母縣」參觀金門鄉親的藝術展覽,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