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登古道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燦。
點閱率:521
字型大小:

女兒輪到值週導護,我必須在六點半左右載她到何浦國小。出發之前,打開西側的窗戶,見到清朗的天色,太陽光已經瀉在對面總工會的牆上。好哇,今天肯定有一個好天氣,幾日來的濃霧夾著細雨,那陰慘的模樣將會隨著這個天色消聲匿跡吧?突然心血來潮,叫醒了熟睡中的妻一起走,給的理由是可以順便從斗門的登山古道,去爬一趟太武山。

一群經常登山的朋友曾經告訴我,有這麼一條新開闢的古道可以上山。但我不是一個勤奮的登山客,一年當中除了幾次上海印寺禮佛或陪外地朋友,總是少去親近這座「大山」的。然而今日正是一個機會,斗門村就在國小的旁邊,我送走了女兒後,調個頭往山的方向開去,就會經過那個以古樹聞名的斗門村,過了村落走一小段高陽公路,順著路標再轉進一條狹窄的田間水泥道,盡頭會看見一根石柱,上頭刻著「往鄭成功觀兵奕棋處」的字樣,根據石柱上的箭頭指示走,馬上有一個小小的停車場出現在眼前,心想這應該是起點了吧。下車後只見一塊被豎起的巨石,上面刻著和先前石柱上一樣的字,只是多加了「古道登山起點」幾個字,山就在前面,路只有一條,這就是朋友口中的古道了,能踏著前人的足跡上山,的確給了我一些以前不曾有過的新鮮感。

沿著國家公園的路標指示前進,窄小的山路會在適當的路段被鋪上平整的花崗岩塊,但隨著地勢的升高,路也漸漸變得窄小,這種貼心的服務就被用不規則的塊石因地制宜了。再往上走,路不見了,只有一大片的巨形岩盤斜斜的橫在面前,這下該如何走呢?正猶豫之間,細心的妻注意到岩面上已經被人敲刻出一層層平淺的台階,這可不又是國家公園的貼心設想?踏著那有著刀鑿痕跡的石階,三兩下便跨過大岩盤,但這樣的景況卻一再的出現,我們非得小心不可,否則一不留神滑跤,後果堪虞。

中途妻累啦,喊著休息,只好就近找塊石頭坐下。這時讓我有機會回頭欣賞著山下的風景,海對岸的山頭正被初起的陽光映照出明顯的輪廓,呈黛紫色的山巒,隱約間有著不同明度的色澤變化,在以前這「故國山河」的神秘,可會令人心生遐想,老淚橫秋的,但時局改變,心境也不同了。目光移到海的這邊,只見斗門村幾間稀稀落落的新式樓房冒出頭來,其餘的老屋都被群樹包圍起來不見蹤影了,外圍則是一眼綠意盎然的色調,從山腳一直向遠方延伸,妻興奮的說:「這一片像地毯般的綠,不就是我們一路上所看到的小麥田嗎?數大是美,真是漂亮。」前陣子才因秀竹姐用電子郵件寄來數張亮眼的油菜花照片,讓我們實地的跑了好些地方大飽眼福,這回的麥田可又是另一番風采。記得有位經常四處旅遊的外地朋友曾經表示,金門的某些景致頗有歐洲的風味,這或許是溢美之詞,但卻是他初臨金門的真心讚賞。

眼見山巔就在頭頂上,但一路上走走停停,大半天的時光還是在這片林子裡穿梭盤旋。索性四下張望,看見這幾天才被雨淋過的樹木,那成片青綠的新葉,烏黑的樹幹,抖擻的神采,顯得十分亮眼。我試著去辨認它們的名字,除了潺高木、相思、桑椹、朴樹、苦楝、烏木臼等幾種常見的喬木林之外,很多眼熟的灌木仍是叫不出名字的,如果擅養盆栽的敏達在此,那他一定可以給我上最詳盡的野外植物辨認課。看這一眼的榛莽林野,隨意生發,無拘無束,上天雖有好生之德,但大自然卻無時無刻,無處不在進行著物競天擇的論點,眼前的一草一木,就是最好的詮釋。想著看著,也不知踩過多少個石階,只見一個下坡的彎路,就跟著輕快的繞過去,再爬數個階梯,昂頭一看,那不正是新整修的倒影塔嗎?它正好與鄭成功觀兵奕棋處緊鄰。到此,一路的辛勞總算有個歇息處。

能將頹圯的文物恢復舊觀是叫人稱快的事,倒影塔、茅山塔的復建都是可以替金門深化內涵的加分舉措。先繞著塔走一回,再仔細地欣賞著那篇重建倒影塔的碑記,對重建的始末有了了解。但我更獨鍾於這篇文字的書法趣味,那娟秀端整的筆致,一氣呵成的神韻,有著北魏碑刻的渾厚氣象。書寫者唐敏銳先生是敏達的親弟弟,熱愛藝術,在書法的創作更是獨樹一格,除了這座塔之外,水頭茅山塔的碑記也是出自他的手跡。這塊碑石也讓我聯想到山下忠烈祠四周牆面的書法碑刻,在諸多台灣書法家的石刻當中,也穿插安排了地區善書者包括:張奇才、唐敏達、吳鼎仁諸先進和我本人的四件石刻書法。看到公部門能啟用地區的人才,豐富家鄉的文化內涵,不只美化了景點本身,也提振了地區的人文自信,更讓後生晚輩有著明確的「見賢思齊」對象,其所彰顯出來的教化與薪傳意涵應當是比較深遠的。

走下台階就是那條登山大道──玉章路了,翻過「毋忘在莒」那個山巔後,身處山坳中的海印寺就會跟著出現。此時,對面一位正要下山的登山客向我招手,原來是以前同校的一位老同事,寒暄之下,才知因身體出了一些狀況,正請長假在家休養,經常利用登山來增進自己的體能。走到寺前,又逢另一位在外地投資生意的朋友,神采飛揚的談起他的事業,並且說只要一回金門,他都會來山上報到,利用登山儲備「做事業」的能量。仙山無言,不管護生也好,健身也罷,只要走進來,她都會一視同仁的張開雙臂接納、包容你。

妻催促著進廟拜拜,趕緊聞聲而去,以最謙卑的心情向佛祖頂禮。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印證鄉人對海印寺裡佛祖和菩薩的那份虔誠,這座寺廟的確給這僅只標高253公尺的山嶺引來人潮,帶來名氣。

回程的路上,妻笑著說:「一個好天色,引發你『登古道,上太武』的念頭,這一路的來回,既勞動了筋骨也活潑了心智,更讓平淡無奇的日子增添了一些活力,真是不錯。」這「活力」二字用得巧妙,活力是生命的泉源,尤其對退休的人更是不能缺少的。

可不是,走了一趟太武山之後,一整天那種神清氣爽的感覺,猶時時縈繞在心頭,久久不散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