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奇流怪石黃果瀑

發布日期:
作者: 黃裔。
點閱率:583

年輕的印象中,對於瀑布僅存有三個記憶:新大陸之最的尼加拉瓜、我國大陸之最的黃果樹,還有海島之最的烏來。對於後者,那已是四十年前的模糊記憶了,前者此生該是無緣見識的夢想,至於第二者,原也以為那是必須攀山越嶺才得以一窺之地,而如今,在我們卻是輕而易舉得以實現的夢。正如出發當天,上午還在這島上帶著年輕群眾作古蹟的尋訪,下午到了廈門,夜晚已進入貴州的夢鄉,次日上午,我們已站在黃果樹的山水群裡,進行一趟奇流怪石的巡禮。

以盛產黃果(柳橙)的樹為地名,再以地為瀑布名,偌大的瀑布景區,是集水上石林、天星石橋、黃果樹瀑布、螺絲灘瀑布和銀鏈墜潭瀑布多項喀斯特地貌內奇流怪石為一的奇妙景觀,每區可以獨自成為一頁風景,更能集喀斯特地貌多重合一的景群。主角黃果樹瀑布,實際上包括了七四米高、八一米寬的瀑布,瀑布後側是一條長達一百多米的水簾洞,瀑布下方是下瀉水柱傾入深達十七米的水潭。

春日的黃果樹還未進入高水期,水勢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壯麗,從前方不遠處看去,清澈的水流使傾瀉而下的瀑布,有三疋長度莫測的寬闊白絹,旁邊還有兩綹細長的絲絮落入青綠色的深潭中。從後方的水簾洞穿行而過,裡面是被傾水濺濕的廊道,置身洞內,可看洞外急落的水瀑,濺落的水花不斷從廊道外側的洞口飛瀉而入,群馬奔騰的瀑布聲掩蓋了洞內的吵雜,步出水簾洞外,再回頭領略人在瀑布旁留下的驚嘆。

水上石林應是昔日的河床地段,喀斯特地質數憶萬年的侵蝕雕鑿與搬移,造就了奇特的山石,石石成峰,峰峰成林,峰與林散落在河床上,圈水造景,奇峰怪石成了水上石林。數著裸露在水面上的人工踏墊踩過,峰林在水面上,蘆葦疏草仙人掌豎在石上,葛藤與竹叢攀在峰林上,一石是一座奇峰,連峰成一串峰脈,一峰、一脈都是一頁風景,岩上的一花一樹,都成了石林上的一朵奇葩。踏上幾級石階,轉過一處短折,又出現另一番氣象。

喀斯特地貌上形形色色的奇石是渾然天成的造景,一石可成一峰,峰峰都是一崖懸壁,兩峰相夾就成了一線天光,天光映現在水面上,就成了水上石林的一彎新月。奇峰上的石石相疊,也可造就一洞石窟,陡峭的壁上,仿佛是一隙岩洞中藏著一具石棺,儼若大乾坤的小縮影。

奇流時而潛入地底,時而露出地表,當你忘情於水上石林區內,不知不覺間拐過了一叢桃花澗,繞過了一片紫竹林,水流已經在奇石怪流間潛入地底,此時,你仿佛走上了一段千萬年前的朽木枯石道上,身旁不見山水也沒有峰巒,而是一段走過千萬年歲月的古河道。

天星橋正是這段古河道上大自然無意間的撮合,在河水下蝕後,已然成了萬年史蹟的一頁記錄。或許是在數萬年前的某一天,一次驚濤裂岸的轟隆聲中,由上、左、下三面崩下的三段岩塊在此相遇相擠,擠壓成橫亙在老河道上的這一座古橋。或許那只不過是老河道在逐漸消逝的歲月聲中,三個人碰巧在此相遇後,彼此間為奔向前去而爭先恐後,結果三位大漢卡在門口,弄得三人都出不去,反倒讓一些小嘍囉們撿了便宜,紛紛從隙縫中奪門而出,而三位大漢卻始終無法動彈,儘管外面早已滄海桑田,他們一卡就卡了數千萬年。

再或許可以把這個當成一段「雙龍搶珠」的故事:據說在數萬年前,在這條河裡住著一位天神,身上懷有一顆稀世寶珠,天神經常在這段河道上空悠遊自在的來來往往。在這條河的兩岸,各住著一條巨龍,雖然兩條龍都懷有上天入地的絕技,他們之間卻有一項約定,彼此堅守本分互不侵犯。

一天清晨,雙龍按習慣起早出門在河岸散步,正當兩龍都沈醉在晨曦薄霧中,忽然同時看到天神取出身上那顆寶珠邊走邊拋著玩,一不留神,寶珠從手上掉落,眼看就將落入河中岩石上摔破,這時只見這兩條龍搶上前去,同時用口接住這顆寶石。

寶石是幸運地逃過了被摔破的一劫,但天神卻不知該如何感謝這二龍,最後只好把這顆寶珠送給二龍自己去處理,平時相處還不錯的兩條龍,這時卻為了這顆寶珠也互不相讓,從此二龍就動也不動的呆在那裡,彼此相持不下的這顆寶珠也因為長年被二龍的龍涎所蝕,中間被穿透了一個洞。千萬年過去了,兩條龍成了河兩岸互通的一條橋,而中間的寶珠就成了天星橋中間的一道門,門的兩旁就是這兩條龍的龍頭,龍身是古河道的兩岸。

沿著河岸下了龍身盤繞的天星橋,奇流又從地底冒出源頭,此時身旁不再是奇石峰巒,也不見朽木枯石,而是潺潺流水穿行於千岩之間,零星散落的岩塊,挑起水流的激盪,千穿百孔的凹凸,把水流激盪出無數浪花,千百年前地下伏流的通道,此時成了我們的捷徑。身後的潺潺是上游瀑布的水流,面前的潺潺是下游瀑布的流水,我們環繞在上瀑與下瀑之間,無數的大瀑小瀑也繞在我們身邊。

大大小小零星錯落在河床上的奇岩怪石,間而激盪出七彎八拐的曲流,間或上上下下隔成一個接著大大小小的瀑布,彎彎曲曲的水流加上一節一節的小瀑,匯成一個瀑布群,是誰為它取了這麼一個名字:螺絲灘瀑布!

螺絲灘瀑布是一群愛玩的孩子,從黃果樹下課走出校門後便分散開來,時而單獨一人偷偷到無人的角落,躲在石縫間玩著抓迷藏,時而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起溜滑梯的遊戲。

從上游一路漫步而下的水流,儘管曾任其四處分散遊走,最後還得在下一個集合點匯合,匯合點是整片岩磐,從上游瀉下的水流,形成扇狀由三面平均向漏斗中心傾瀉而下,漫步千尺,卻在一瞬間被暗流吞沒於深不見底的地底深淵,氣勢如同千萬銀白色的鏈條突然間墜入一窪漏斗深潭中,沒有漩渦,更看不見順序,只有爭相墜落的銀鏈相互擠壓濺出的水花,把歡呼聲炒得更加驚嘆。

想必這是一隻使用了數個世世代代的漏斗,無數水流的切割削出了它柔美而年輕的容顏,在陽光閃爍下,滾珠落盤如數不清的銀鏈墜入深潭中而被吞沒,就這樣給了它一個好美的名字:銀鏈墜潭瀑布。

萬千銀鏈墜落的不只是深潭,而是深潭下的另一條古河道,一條時而浮出地面時而沈入地底的河道,那是喀斯特老祖宗們億萬年前的傑作,讓人看不見又摸不著,只有任憑想像去雕鑿才能完成的驚世傑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