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今說之廿四》奇貨可居
奇貨,謂稀奇或罕見之貨;可居,謂可積蓄或囤積。後比喻仗持某種專長,或找到有利用價值的東西,作為資本從此謀利。倘有人以之為奇貨,用心積蓄之,假以時日,或有不可預知之效益;如有人不以之為奇貨,無意囤積之,事過境遷,亦可恍見突發之橫財。夫人無恆情,昔所鄙如陶、瓷、竹、簡輕薄之物,今輒為民間珍藏之寶;礦無金石,古所輕似鐘、鼎、盤、匜粗重之器,現已位列故宮之尊。是以,盈往虧來之得失,不可節節喻也;買進賣出之利潤,非必屑屑究矣。蓋奇貨可居,古今皆同,所謀者,惟利益耳!
奇貨可居?所可居者,非必為奇貨,茲以「人」、「物」為例,各分述如后:
據︿資治通鑒.周紀﹀載述:「奉太子之妃曰華陽夫人(註一),無子。夏姬生子異人(註二),異人質於趙;秦數伐趙,趙人不禮之。異人以庶孽孫質於諸侯(註三、四),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陽翟大賈呂不韋適邯鄲,見之,曰『此奇貨可居』!乃往見異人,說曰:『吾能大子之門』」。於是,從商之呂不韋,做起了政治上之買賣。其認為秦太子(註五)無子,能決定繼承人者,惟華陽夫人。故從此為異人張羅,始以五百金贈異人,令結賓客,廣推賢名;後以五百金購珍奇寶物,進獻各方,終使夫人聞其賢德,進而說太子,刻治玉符,約定異人為繼承人(異人生子為秦始皇)。嗣後,呂不韋位尊師傅,秦始皇十四歲登基前之政策,悉取決之。由此可知,呂不韋由經商接枝為從政,從政所得效益竟倍於從商矣。
再有,另一「奇貨可居」之例,即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其一生坎坷曲折、歷盡滄桑,三歲登基,其後三度稱帝,在位時名義上惟我獨尊,事實上無異囚徒。溯宣統二年(一九一一),革命黨人武昌起義成功,清王朝滅亡,時各方軍閥為謀利益,動輒以溥儀為「奇貨可居」者,紛紛爭先復辟帝制。九一八事變(一九三一),日本帝國以溥儀為首,於東北建立「偽滿州國」,打算以此據地稱王,做為侵略中國之跳板。一九四五年,美國於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因此,溥儀之傀儡皇帝生涯宣告結束。時溥儀逃離東北途中,不幸為蘇聯紅軍所俘,予以囚禁並勞改五年(待價而沽),終因「奇貨不可居」,而釋放為平民。(註六)
盱衡台灣二○○八年總統大選,近在眼前,迫在眉睫。各方人馬,時磨拳霍霍,一定互相較量;各黨精英,刻虎視眈眈,勢必放手一搏。吾意欲有所詢?問曰:百足之虫之國民黨,人才濟濟之爭,選前是否依然紛紛擾擾;百年老店之在野黨,封官授爵之前,選後能否記取前車之鑑。吾以為,時勢倘未能創造英雄,民氣(民調)確能為之蓄「奇貨」(總統候選人),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吾又以為,平常之貨不足奇,之所以為奇,在於其所蘊藏之效益;投資於現在,藏富於未來,輒首推享譽中外、名副其實之白石油─金門高粱酒。
夫石油蘊藏地底千萬年,為無價資源,有其奇妙無比之經濟效益。惟因科技發達、大量開採,此所以無法為「奇貨」之原;再以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此所以未能為「奇貨」之因。今金門白石油,風味獨特,冷冽清香而甘入喉;久藏陰放,本輕利多而迎眾口。其屬蒸餾酒,由高粱小麥釀造而成,適宜貯存,經涉寒暑五年即可位列「陳高」。倘依市場行情而言,白石油越陳越香,其價則隨年份遞增,每瓶每年約有同等值四分之一之增值價差,相較於個人儲款之利息之利潤為多。如照市場供需而論,由民間各別儲存之,可藏富於民;更請政府廣為宣傳之,能富縣於酒。輒彼時白石油,能否有水漲船高之暴利?昔「奇貨可居」?設非奇貨而視為奇貨,亦使居之,輒其誰可令致富之,今或可以白石油為例矣!
附註:一、楚人,孝文王即位後封為王后,子處即位被尊為華陽夫人。二、後更名楚,也稱子楚,即莊襄王,即位三年死去。三、庶孽,庶出之子,非正室所生。四、兩國交往,各派太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對方作為保證,稱為人質。五、指昭襄王,後即位史稱孝文王。六本段參考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