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深邃‧精純‧勵德‧化俗

發布日期:
作者: 許丕華。
點閱率:862
字型大小:

─整理浯邑名宿李朝啟老先生手稿後記

  九十五年二月七日上午接獲金門縣文化局李錫隆局長的電話,說文化局準備將李朝啟老先生生前的手稿付印,問我認不認識李老先生,我說朝啟老先生是我一向欽仰的鄉前輩,他的國學造詣在三十年代以後的鄉親中位居最前段,當然認識,只是晚學後輩,平日親近請益的機緣不多,引為憾事。錫隆兄說因為手稿未經整理,內容涵蓋詩、文、聯、對、慶弔、祭祀等部份,都屬於文言古學,且全部以毛筆書寫,行、楷、草皆有,行裡字間,需要順讀辨識者為數不少,擬託我幫忙整理校正,一聽之下,感到茲事體大,自身才學淺薄,見識有限,鄉土禮合所知不多,立即推辭,不敢承允,並建議請家宗姑丈李怡來先生整理最適合,(李怡來夫人為我宗姑母)因為他的國學底子深厚,且與朝啟先生既是同示、同鄉又是好友。想不到錫隆兄直說已經找過怡來先生了,但他已有年歲,不適合做整繁理正的工作,最好由我來擔當,在推無可推,辭無可辭,加上錫隆兄言懇意誠,只好在不知量力中勉力接下。

這天正是農曆正月初十地公生,內人由台大醫院出院的第二天,如果兩天前,我再怎麼樣都不敢接,緣為內人因長期服藥,導致「免疫系統」的功能失衡,年前口腔發炎引發病毒感染,經坊間診所、長庚、慈濟一個多月的診療無效,才不得不在子女的催促下,一月二十二日(農曆的十二月二十三日)前往台大醫院掛急診,在一連串的初步檢驗後進駐「加壓病房」,病情嚴重到白血球、血小板、血壓都降到「危險」的地步,如果「造血」功能不恢復,血壓提不上來,心肺衰竭只是一瞬間而已,在醫師高明的醫術與高等的病德照護下,加上護理人員的熱心、細心、耐心的悉心照料,終於能在十六天之後的二月六日「算是」康復出院。(真是有點勉強)才敢大膽地接下整理校正的工作,但能否勝任,成效如何則不敢拍胸擔保,只能勉力以赴。

兩天後,手稿用快遞寄到台北住處,一打開,厚厚重重的四大本,都是朝啟先生的哲嗣清汪老弟分無數次陸續影印而成,略為翻閱拜讀,發現洋洋灑灑,浩瀚豐富,有手稿、有抄錄、有創作、有新婚賀聯、有商店聯對、有寺廟楹聯(以上多為崁字聯)有賀新居、賀壽誕、慶奠安、題贈友生(對學生的謙稱),有古詩酬唱、有祭祖祝文、祖祠奠安祝文、喪葬祭文、輓聯,舉凡民間習俗、節慶禮儀,無所不包,應有盡有,影印時無法分別分類、分項,作品亦無依年序排列,以致互有參差,辨識難度增加,實在惶恐不已。再三與錫隆兄研商後,決定先將抄錄各地寺廟聯對、節令、商店、安宅架造、宗祠祖廟及其他現成之非老先生手稿排除,以免混雜,經判定是老先生親筆者,無論歸屬何類,作品數量多寡,均予以一一校正謄錄,避免掛漏,萬一真有字跡難以辨識或影印模糊不清者,只好留待校樣時再行商請高明補正,這個原則簡明、直接、具體、明確,可是工程浩大,光是以另紙字字皆謄,就讓我內心不斷喊著吃不消,但已經承允了,就不能打任何折扣,只是事倍工半,還是事半工倍,真不敢遽以估定。

隨著內人健康恢復的進度令人滿意,使我得到安心的鼓舞,二月九日與錫隆兄電話中商定後,就開始動工,先是從頭到尾瀏覽一遍,發現老先生不愧是古學中的佼佼者,字好、詞好、意深、情摯、鄉土風俗、祭祀儀典精練而嫻熟,作為晚生後輩,直覺地喊著差太多了,差太多了。一篇春社秋省宗廟堂祭祖文,本來都是近乎老套的八股,在啟老生花的筆下,頌祖德宗功,數派系源流、勵孫曾上進、宏禮義倫理,言詞剴切,鏗鏘明晰;一篇往生祭文,悲愴傷痛中,頌往者懿德洪範,姻敦鄰睦,立言勵世,子孝孫賢,聞者感佩動容;寫聯作對,字字珠璣,主題突顯;題賀新婚,喜中有惕,締造鴛盟。在在看到啟老的造詣與功力。個人也曾數讀深受梁昭明太子禮敬的東宮通事舍人劉勰(字彥和,東萱莒人)的名著「文心雕龍」(清乾隆北平黃叔琳註,河間紀曉嵐評),覺得遣詞用字,析理評事,尊敬的啟老並不遑多讓。

整理之初,雖意氣勃勃,信志滿滿,可是一霎間,像入茫茫大海,無山無嶼」,不知從何著手,定下神來之後,還是檢容易的先來,「對淺的上山」。首見從佛寺宮廟的聯對校謄,四本手稿都清一遍後,進行祖厝祠堂楹聯,賀新婚聯,賀新廈新樓新居聯,題贈「耕餘吟社」諸友生聯、慶賀聯謎語,再進行清理輓聯,十天之間已經把存量有限的稿紙用去了近三分之二,為趕時間,十九日即用「宅急便」先寄給錫隆兄進行打印。

第二部份整理的是佔手稿最重宗祠節慶祭文、奠安祝文與喪弔祭文,這是手稿中的精華,另一精采的則是賀商店開業,祝商號鴻圖大展的崁名對聯,這一部份也是四本手稿中校正最難、辨識不易、順句受阻、銜接中斷的部位,影印時有的上下頁不連貫,有的一再修改,語句重複,甚至字跡難辨,必需斟酌再三,一再推敲,甚至無數次的尋求貫通至最後才豁然開朗,可以說一字得來珍貴,一句成之彌難,到大功告成之時,要感謝的是幾週來擺在案首的辭海、詞典、古文觀止、縣志、唐詩、閩南人、昔時賢文、千字文、三字經專文字工具,唯一讓我十足抓瞎的是關於中葉謎底的謎語,尤其那則「美加美」(山外陳榮海兄早年的名店)打中藥名的謎底影印時被蓋了一半,是「香似蘭」還是什麼「蘭」真一點都沒轍,只有求請方家了。慶幸順利完稿,二十七日即「快遞」復命。

手稿中很少有日期的記載,也沒有先後的順序,只有依類別以原稿的先後為先後。註有日期最早的是民國四十年農曆十月初十「古寧頭三奇裔孫祭開閩始祖五山公」文,偏偏這篇手稿中最早的文獻全文卻被分為兩個不相連的頁次,如果不是連續幾次的全篇索尋,實在不易發現,全文不長,但撰寫卻非常用心而週詳;「於穆我祖,皇唐帝裔,玉牒傳芳,覃敷文德,化被閩方,占五山之雄勝,衍萬衍之丕昌,允文允武,為相為王,既家戶之赫奕,亦世代之蜚揚。浩氣長存,怡悅天堂,雙十聖誕,盛典復逢。具牲儀兮進酒,奏璈瑟兮吹簧,孫曾濟濟,膜拜行行,星輝南極,嘏祝不忘,祚我孫子,綏及遐荒,期狼煙之早靖,附舟揖而登堂,以拜威儀,以抒心香。」有一對聯為:「五派衍閩疆武略文韜赫赫凌凌光祖德,山靈鍾鯉漈龍翔鳳翥彬彬濟濟顯宗功。」文,聯氣勢磅礡,不愧為皇唐世冑。

祭祖文是啟老精心力作,除李氏各祠堂宗廟祭文外,亦見有為其他姓氏代筆者,如民國六十四年代「六桂派裔」撰賀盤山翁氏祖祠奠安文,其中敘譜系「六桂傳芳,千支萬派,系本一堂,金門聚族,萫衍各方。」點龍詠開明堂「擁乳山而毓秀,聚太峰而來龍,望雲頂之遠映,明珠浦之清滄。」翁氏祖祠氣勢雄偉,開闊宏遠躍然紙上。

又六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後浦南門寒家祖廟重葺奠安,啟老為埔後上學堂陳氏族裔,以外家(家始祖五十郎公祖即為望族陳氏)尊崇的身分,動員族親,組龐大慶賀團前往致賀所撰的祝文對兩族深遠浦源及許氏裔孫之傑出成就瞭解至深;「高陽衍派,浯島定方,乾坤始正,宣兩造而發祥,本根既立,肇千枝而繁昌,簪纓赫赫,世代行行,鴻儒理學,太史文章,闡揚聖道,冠冕士宗。」說許氏祖廟形勢;「擁文峰而秀毓,兆太武而靈鍾,珠浦映帶,浯水清滄,安且吉分,人物阜康,松而附兮,萬蘿被光。」當年個人也是廣成大典的一份子,顧忙著接待嘉賓,獻祭時無暇聆聽祝文的內容,三十年後有幸在整理啟老的遺著中,不但如獲至寶,且深受感動,心中何止欽敬而已,啟老在「海濱鄒魯」的浯鄉是現代又近古的飽學之士中,應居首席。

啟老,是老師,不以老師自居;是長者,不以長者自視;是賢者,不以賢者自命;是俠者,不以俠者自傲。終其一生,身歷孤苦艱困,兵燹禍災,卻知福、惜福、造福、賜福、宏福、散福。教人無數、誨人無數、助人無數、醒人無數、成人無數。功在鄉梓、功在族親、功在里鄰、功在子弟、功在禮俗、功在宏教。彬彬諄諄,和和氣氣,長年一襲唐裝,一臉笑容,一付優雅雍容飄逸的儒者神采,音容尚在,典範長存。於今手稿重光,付梓在即,有幸略盡棉薄,畢生為榮。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