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城隍信仰與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如意。
點閱率:947
字型大小:

這段故事其真實性與否不得而知,但呈現出唐人對城隍的觀念,祂守土有責不容侵犯,宋代以後民間信仰興盛,故城隍的職責也複雜了起來。城隍的職責中,最重要的是「鑒察民隱,賞善罰惡,以補充陽間司法的疏漏與不足」,人們一直深信有陰官之稱的城隍神,能「日理陽,夜掌陰」,故對陽間律法的不周之處,總希望藉助具有無邊神力的司法神—城隍爺,得以沉冤得雪,公理得昭。元成宗元貞元年(西元一二九五年)韓從政,撰「祐聖王靈應碑序」載………至元初,選都之坤方一隅,命少府督工建城隍廟,不日落成,丹青盡飾,壯如王者之居。司分善惡,部領山川,特封佑聖王。每遇朔望,車馬畢集,祈禱於神者莫之勝紀。先至先元二十八年七月七日夜,文明街之右,盜殺銀千戶及奴二人,有司繫鄰佑於獄,考訊逾年。省部委本路府推周從事親蒞乃事,從壁於二十九年五月十八日,引吏齋戒沐浴,禱於王前,同宿廡下,是夜將半,俄聞樂作,遠則有音,近則無跡,徐聽鎖鑰之聲,殿門若開,光如神降。官吏相謂曰:「今獲斯應,殺人者神必知之」。次日,就引囚徒審問,內有趙塔齊爾者,如神攝之,自行招說:「殺銀千戶者,我也」。從此冤獄有所歸,遠近聞之莫不驚嘆。

此碑文即反映地方官祈禱神明,因而順利破案的情形。

清代的地方官凡是遭遇自己難以判斷的案件,也會到城隍廟去睡一夜,祈求城隍爺在夢中頒賜神諭,而在審理案件時,如果當事人不肯據實招供,負責審理的官吏便會帶著當事人去城隍廟,在城隍爺面前發誓,犯人為了恐懼神罰,只好坦白說出案情。

陰界與陽間一樣,也有其社會組織,城隍即為陰間的父母官,在陰間專司人間善惡之記錄、通報、審判、移送之職。有點類似人間之警察、檢查官及法官的綜合體。遇有善事則通報天庭;遇有惡事則通報地府。閻王之生死簿即據此登載人的一生善惡。當人之大限一到,城隍爺之六將捕快即出動拘捕。先交文武判官初審,然後交由陰陽司公平判決,善惡分明,絕無通融。善者上天庭受封,惡者入地獄受罰,毫無僥倖。

除了鑒察民隱,福善禍惡之外,作為陰間地方官,城隍還有許多管理統轄地方鬼神的職責。古人認為鬼能作祟,禍害地方,特別是那些屈死、慘死,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更是如此。為了防止厲鬼作祟,危害地方,古代各府縣都設有「厲壇」,分別於每年清明、中元(七月十五日)及十月朔日,由地方官致祭。每次祭厲壇時,須先期三日由主祭官牒告城隍。至日,又用彩仗迎城隍主祭,體現了城隍對鬼神的統轄之權。每當地方發生天災人禍時,地方官往往認為是天上派遣鬼神作祟所致,於是會請求城隍予以庇護。如《蠡測匯鈔》收有一篇「牒告台灣府城隍文」,即是道光八年七月十五日,台灣知府鄧傳安為請求城隍將那些客死他鄉,陷於險遠,思歸不得的無主遊魂,引導護送返回故鄉,得享族類之祀而作的。從這篇牒文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人對城隍統轄鬼神的一般觀念,現將其引述如下 :伏以鬼有所歸,乃不為厲。中元郊外設祭,載在國家祀典,所以妥無主之遊魂,惟城隍尊神,實蒞其事。臺郡人民半自內地冒重險而來,進出以鹿耳門為門戶。船隻或阻淺阻風,不得徑出徑入。間值滔天巨浸,人力難施,往往失事,其險倍於外洋。如今春領餉棄兵,乃春秋遊客棺柩眷屬,載胥及溺,得生者少,遠近傷心,諒亦蒙神憐憫。顧故土之思,人鬼同情。冒險不得其死,死而有知,眷顧依遲,豈肯戀戀海外。近日海吼異於前時,焉知非遊魂為厲?往禱設醮,已罄有司之忱。仰惟威靈公爵秩尊顯,如一路之福星,海島商民內渡,官必給照乃行。想幽明事同一體,為此牒呈神鑒,伏冀俯念無主遊魂,陷於險遠,思歸不得,默賜引導,護還故鄉,得享族類湮祀,不淹滯於寂寞荒埔。俾海外長慶安灡,時千里無彊之福。

城隍的另一職責為佑民消災,〈太上老君說城隍感應消災集福妙經〉言:「城隍尊神,威權實重,顯化無邊。禱雨則甘霖蘇槁,禾稼成熟。祈晴則化陰成陽,應時朗霽。………護國安邦扶社稷,降施甘澤救生民,統轄大兵巡世界,賞善罰惡日月同,正直公正判生死,禍淫福善闡威靈。」職責如此,故無論祈福、消災、求雨,抑是驅虎、逐蝗………事無大小,城隍爺總能為民解厄除患。

事實上幫忙城隍神執行以上任務最著名者,莫過於謝將軍和范將軍,謝將軍叫謝必安,也稱「七爺」;范將軍叫范無救,也稱「八爺」,七爺最大特徵是身高超過常人的兩倍,但身材卻相當瘦,八爺則黑臉,矮胖身材,他們二人的主要任務是押解犯人到庭前讓城隍爺問案,由於二人的長相怪異,加上所司之職是拘提犯人,因此令人相當敬畏。除了謝將軍及范將軍外,還有文、武判官,文判官幫忙城隍爺調察人民的品德與善惡,作成判決書或審理其他案件。而武判官則是等文判官判決後,負責執行犯人應有的罪行。另外城隍廟也會出現牛將軍和馬將軍,這兩位將軍是向閻羅王借來,兩人的任務也是懲罰壞人。圍繞城隍身邊唯一不管人間善惡的,所司職務只為了保護城隍爺的是三十六軍將,這三十六軍將在其他民間各神祇都存在,所以地位並不突出。

我們發現城隍是一種相當世俗的神,儘管祂本身含有迷信的成份在內,但迷信中所謂成神的標準、為惡的禍害,都具有暮鼓晨鐘、發人深省的警惕作用,換言之,城隍爺的存在最大的目的是勸人為善,這種勸導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許多人,對於社會道德、秩序的維護,具有深廣的影響。「迎城隍」是金門島上的一件大事,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日,不論本島民眾、或旅居他鄉的遊子,都不遠千里趕回參與這個年度盛會,金門的三座城隍廟:「浯島城隍廟」、「古地城隍廟」、「東嶽泰山廟」中,「浯島城隍廟」位處街衢要衝,又是該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日人潮熙來攘往,就已是人氣鼎盛之區,而農曆四月十二日一到,迎城隍的遶境活動,更把街道巷弄擠得水洩不通,不僅藉此聯繫平日因繁忙而漸趨疏遠的親戚、朋友,更為附近商家帶來為數可觀的商機。

「迎城隍」的活動每年皆有舉行,三年有一次「大迎」,遶行全金門島;有兩次「小迎」,只遶境金城四境。遶境遊行各地的神輦雲集、大旗高聳、鑼鼓喧天,在隨香信眾的簇擁下,隊伍緩緩前進,大旗、輦轎、鑼鼓、花車,一隊接一隊,在香煙裊裊的檀香中,信眾虔敬的祝禱聲,直達天聽,一切顯得莊嚴而隆重。而城隍爺的明察暗訪,可使人間是非善惡了然指間,至使惡徒不敢妄為、鬼魅不敢作祟、百姓安居樂業。

(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