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吳師天進的女兒
第一次踏入國稅局金門辦事處的我顯得有些侷促,不知道將碰到窗口的服務人員,會是什麼緣份,略微環顧櫃檯,做了走向最近櫃檯的決定,因為剛剛跑錯地方,怯怯的問是否受理營業稅?
等待小姐進一步回應時,卻聽到一個小小而熱切的聲音問關於我遞出的案子,只見交出的文件換了人,正想不知是否也需跟著換櫃檯?猶豫著走過去,看向拿走文件的人,仔細聽她說話,呵,原來在跟我打招呼,看我楞楞的,又問了一次,是先生找我來報稅的嗎?
回過神來,看了她工作桌前的姓名,更確定,原來是吳天進老師的女兒;聽她熱切的協助我,心裡有些激動,呵,不愧是老師的女兒,承襲老師助人的胸懷,與對自己工作的熱衷。
想起吳天進老師。
地區老一輩的行政人員應該都認識他,稱他老師,也許有些人會以不具教師資格而譏笑這樣的稱呼,但在地區解說工作的領域,在地方文史研究工作尚未普及的年代,協助公部門的接待工作,或導引學術領域研究的教授認識金門文化的特色,他,以一位職務為駕駛的工作人員,著實讓人不得不給予掌聲,尤其引導解說領域新生入門,又成功薪傳的文化使命。
認識老師緣於古蹟解說訓練課程上,他靦腆於學歷的低微,卻翱翔於採擷地區民俗文化的菁華,這樣的對比成了我對他最深的記憶。
乍聽到老師車禍過世的消息,震撼於心,遺憾地區少了一個文化財寶、重傷的妻、遺留尚未成年的子女,誰來撫慰?
想起老師的感喟,受限於早年生活條件無法就學,以致採擷成果無法得到應有的對待。
社會是如此現實,不是?
是官,講話才有份量!
有學歷,研究才獲認證!
當沒有官,沒有學歷,解說也只是鄉野趣談,聊備一格,即使在觀光發展後的今天,解說工作同仁,也只能在接待客人的過程中,獲得掌聲。
是這麼的真實!
老師,你應該慶幸,解說或文史採擷,畢竟只是你的興趣,尚非你的飯碗!
有些事,需要時間,需要機緣,也許哪天,解說工作成功將金門民俗文化的美好推向國際的時候,就可以化掉學歷與官銜的負累。
遇上您的掌上明珠,讓我將久懸的心弦放下。
真好。
這世界還是有些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