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軍民一家親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972
字型大小:

近年每有返金,走在街頭巷尾,或是鄉村郊外,總是感覺人煙銳減,冷冷清清,好像少了什麼似的?仔細一想,少了穿著軍裝的阿兵哥,少了穿梭馬路的軍用車。回憶兒時,只要走出戶外,不論是街道上、鄉村裡,或是公車上、戲院內,一眼望去,觸目所及,幾乎清一色的都是軍人,老百姓只是點綴其中而已,而今想要看個軍人,都得等上老半天。今昔相比,簡直就像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當年的金門,真的是一個標準的戰地,軍人可說是生活中的主體,軍車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然而在軍民的互動上就像一家人,密不可分,不如讓我們走入時光隧道,一起來回顧。

自幼住在浦邊駐滿了軍隊,隔壁的兩間大厝,附近的幾棟洋樓,只要是空屋,都駐紮著軍隊,還有部分與民同屋,嬸婆的客廳就住了一個排,伯公的側室也住了一個班,我家的門口埕是○○連的集合場,何家的門口埕則是成功隊的體能訓練場,每天一睜開眼,就看見他們在出操,答數聲口令聲,此起彼落;唱軍歌,已是耳熟能詳——「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反攻回去,把大陸收復把大陸收復。」「打倒俄寇反共產,反共產;消滅朱毛殺漢奸,殺漢奸,……中華民國萬萬歲。」接下來就是呼口號——「服從最高領袖,實行三民主義,………解救大陸同胞,復興中華文化。」我家門前的一道低矮土牆,他們以小貝殼和小石子在上面鑲嵌成國徽、地圖及精神標語,我家的二樓牆壁也寫上「整齊清潔」四個大字,「反共抗俄」「雪恥復國」「軍民合作」更是隨處可見,那時的感覺,不僅是軍民一家,而且整個浦邊村就像是一個大的營區,我們就像是住在軍營裡面。

每到用餐時刻,我家的門口埕隨即成了連上的餐廳,不知是幾人一桌,反正地板就是他們的桌椅,即使是烈日當空,他們也是在太陽底下,一邊揮汗,一邊用餐。吃剩的飯菜,我們視同「寶貝」,或當正餐,或餵雞鴨,皆是不錯的選擇。軍隊裡大鍋飯的飯 (疕)(鍋巴),有時已是焦黑如炭,有些人照樣拿來啃食,或煮鹹稀飯,足見當年民間生活的窮困。

那時何浦國小尚無廚房,家住遠地的老師只好向軍方搭伙,按月計算,一到寒暑假,老師返家,由於父親是校長,寒暑假即由我家接續搭伙,軍中飯菜,口味特殊,鹹辣難免。每逢過年過節,軍中加菜,附近的連長或營長,常會宴請父親,我有時也會隨同前往而成座上賓,早期物資缺乏,難得有此良機飽嚐佳餚,真的是「一頓乎人請,三日伓免落鼎」。

「阿兵哥,錢多多,買糖給阿嫂,阿嫂跳舞無關係,阿婆跳舞發脾氣。」當年常聽一些大人這樣唸著,姑且不談內容何意?阿兵哥的生活與待遇,確實比民間好很多,不止吃的比較好,衣物的品質也較耐用,我讀國中時曾經穿過軍用黑球鞋,高中時穿過軍用黑皮鞋,物美價廉,一雙抵用好幾雙,軍用毛巾不易破,軍用毛毯較暖和,就連軍用的餅乾口糧也是香脆可口,………幾乎軍用的物品都是「上等貨、優質品」。

就讀金城國中時,由於交通不便,只好住校,當年交通車(公共汽車)班次極少,包車(計程車)大概只有兩輛,而且皆是小吉普車改裝的,那時似無乘車人數的限制,公車是用塞的,我常被擠得兩腳懸空,計程車是用疊的,我常被壓得喘不過氣,若是錯過班次或客滿不停,或是為了節省車資,我們會沿路舉手攔軍車,不論是中吉普或是大卡車,有車就攔,只要是同路線,搭一段算一段,只有小吉普不敢攔,因為座位少,而且上面坐的是軍官,小學生規定見到小吉普還要敬禮,真的是「軍愛民,民敬軍,軍民本是一家人,大家團結一條心」。

還記得當年的結婚喜宴,有人就借用(或雇用)軍方大卡車接送客人。當年的校外教學,稱為「遠足」,也就是以雙腳為交通工具,走到風景區,有些人已是疲累不堪,那有體力再玩,故而較為長途的校外教學,只好商洽軍方大卡車,充當今日的遊覽車。

當年我最想看的是戰車,給人的感覺是雄渾壯盛、氣勢萬鈞,每隔幾天,就有一批坦克車從我家後面的馬路隆隆而過,轟然巨響,天搖地動,附近的大人小孩都會急速地跑來觀看,坦克車來去匆匆,不知來自何處?也不知去到何方?這一幕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年的金門人,真是不簡單,一時之間要能適應來自大陸各省的官兵,光是語言的溝通,就已是滿頭的問號,南腔北調,懸殊頗大,那時的金門,就像是全國各地鄉音的大會合。每逢農曆春節,各支部隊都會使出全力、拿出絕活,表演各種民俗活動,記得小時候最愛看他們表演旱船舞、踩高蹺、蚌女、舞龍舞獅,節目應有盡有,精彩絕倫,這些來自全國各省的民俗技藝,同時匯集在金門高中運動場,形同一場中華文化的縮影版。

看勞軍電影是我童年的一項娛樂,那時浦邊的一棟洋樓(何肅闕、何肅坡洋樓,後來改為何浦國小校舍),駐紮成功隊,經常放映電影,就在洋樓牆壁拉起大銀幕,讓村裡的駐軍與百姓一起同樂,印象最深的是「人猿泰山」影片;待我讀國小之後,浦邊的駐軍已逐漸撤離,只好跑到鄰村劉澳觀賞,老牌演員「蔣光超」、「矮仔財」就在那時認識的;再來就是后宅駐軍的勞軍電影,記得「太平洋潛艇戰」戰火猛烈,扣人心弦;「六壯士」智勇雙全,毅力驚人,終能達成艱鉅任務。

除了免費的勞軍電影外,當年金門電影院就有十幾家,有軍營的,也有民營的,幾乎場場爆滿,假日尚要加演,票價低廉,大約二元,電影院內,也幾乎全是阿兵哥,人手一支菸,煙霧瀰漫,應該濃煙密布,當時也不知二手煙的危害,連吸兩小時,即使散場回家,仍是滿身煙味,揮之不去。

當年民間醫療不足,反而是軍醫比較普及,我讀國小時期,我的鼠蹊(腹股溝)部位三不五時就會長出一顆像栗子般的腫塊,不知是否淋巴腺腫大,痛到無法步行,父親便會立即帶我至洋山衛生連找醫官,打了幾針盤尼西林後,便又痊癒了。當年的軍醫院以尚義五三醫院設備最完善,醫療資源優於金門衛生院,一些重病患者皆須轉診至此醫治。

金門的許多建設也都仰賴軍方支援,例如闢公路、建學校、挖水庫、種路樹、助收割、………真是不勝枚舉,就連掃馬路,也是阿兵哥幫忙的。還記得大妹很小的時候,由於年幼好奇,一邊轉動著停放在門口的腳踏車,一邊又把手指按在車鏈上,說遲時,那時快,大妹的手指頭已被絞進大齒輪裡,痛得哇哇大哭,附近的成功隊立即拿了大鉗子,將車鏈剪斷,這才保全了大妹的手指,當年似此軍民互助的事例,經常傳為地方美談。

去年返金,在山外新市裡遇見浦邊鄉親周永春先生,順口問他生意好不好,他說:「以前是四、五個人賣都應付不來,如今是大半天也無人光顧。」的確,以前金門的生意人是「靠兵吃飯」,新市里大概就是這樣發展出來的新興城市。還有許多本是窮鄉僻壤,如陽宅、小徑、下莊、成功、料羅,………也因此發展出條條的街道,除了這些較具規模的市街外,分散在各個村落的撞球室、冰果室、洗衣店,也都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生意興隆。近年來則因軍隊的銳減而榮景不再,先後逐一關門,另謀他途。

記得有副春聯是這樣寫著:「軍樂民樂人人樂,花香酒香處處香」,用在金門戰地,實在恰當,的確,在當年的金門,可說是軍民一家,甚至是軍民一體,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如今,兩岸的局勢趨於緩和,金門的軍隊也逐漸撤離,對於過去的這一段歷史,值得懷念與回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