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長篇小說連載〉艷陽滿天

發布日期:
作者: 張放。
點閱率:548

若不是種菜,我不會患這種怪病。當初林所長計劃開墾山坡地,種植蔬菜,解決副食品問題,不少老九團的幹部背後議論,認為林順不務正業,團長聽在耳裡,卻無法予以干預制止。孰料種菜的成果,造成轟動,《馬祖日報》派了記者,抵達無名島作了專訪,並且拍攝了菜園豐收的景象。報導中寫著:「林順所長帶領這些病員,以征服大自然的克難精神,使荒島變為綠圃。他們的奮鬥精神,證明今天的國軍弟兄,都是現代愚公,他們是當之無愧的。」

 全團同志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但是林順所長卻愁眉苦臉,好似自己闖了禍。他曾悄悄問我:「記者說咱們都是現代愚公,愚公不是傻瓜嘛?這麼來寫,咱療養所豈不給國軍丟臉?」

 記者是讚美咱們有一股傻勁兒,不是壞意。

 為啥把咱們寫成傻老頭子,這多沒面子?

 為了證實愚公的來歷,我跑到圖書室,去翻辭海,費了半天功夫,才把愚公找出來。讓林所長解除憂愁。

古代寓言:愚公因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入,想山剷平。有人笑他,他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事見《列子.湯問》。現在用來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

 林所長反覆看了幾遍,終於破涕為笑。他說他這一輩子作不了愚公,因為無兒無女,只靠自己奮鬥才行。他對於記者為他宣傳感到戒懼不安。人怕有名豬怕肥,他覺得還是默默無聞活得自在。

 團長想推薦林順為克難英雄,到台北去接受表揚。林順堅決不幹,他從未到過台北,也沒坐過飛機,他怕飛機從半空掉下來,摔成肉醬。團長拿他沒辦法,通過人事評論會,次年元旦林順晉升中校,這是讓他喜出望外的事。否則他要準備辦退伍了。

 正由於林所長待人誠懇厚道,杜源、秦鵬和我三人,把全副精力投入勞動中。杜源為了養雞,他放棄了寫作、讀書,偶而草成一首短詩,字裡行間也散發出芳香的雞蛋湯味兒。秦鵬仍舊搬回津浦線的終站浦口,雖然他的妻兒住在島上,他卻遵照規定,只在例假日才外宿。林所長嘴上不說,心裡有數。

 那天所慶,所長邀請漁村代表前來參觀、聚餐。洪嬿也帶了孩子來了。她看過雞棚、菜園,提出兩項建議:

 一是掘井,沿著梯田附近,挖掘水井,作為灌溉及沖刷雞棚之用。雖然井水有點鹹味,但它總是對農業有益。

二是沿著津浦、平漢線兩排房簷,裝上塑料水管,只要天上落雨,滴水不會浪費,都注入四周儲置水缸內。

 洪嬿的建議,受到林順所長的重視,他立刻下令執行,並且捐出他的薪餉購置各種用具。村長也派了兩位有掘井經驗的漁民,協助指導。

 儘管林順流了汗水,在荒島上生產建設,但卻惹起老九團一部分幹部的妒忌與反感,他們對於團長拔擢他晉升中校,感到不滿。軍隊主力單位是戰鬥部隊,而不是管理病員的肺病療養所。林順這種落伍的寓兵於農、兵農合一作風,違背了反共抗俄基本國策。在位於閩江口僅有數十浬的無名島,林順帶著官兵養雞、種菜,這是明顯地散佈失敗主義思想,如果不提出批評,怎能讓戍守前線的同袍口服心服?於是,有人寫出檢舉函件,直接寄呈台北國防部,不久,台北組成調查小組,搭乘快艇從馬祖南竿碼頭抵達無名島。

調查小組剛進平漢線營房,便聽見裡面鬧哄哄的,划拳聲震耳,咱倆好呀,四季發財,八匹馬啊,三星照你……偶而還傳出婦女的笑聲。組長是一位上校,眉毛一聳,轉頭對身後隨員說:「這是搞什麼名堂?把林順中校叫出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