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吧生金門會館--南僑口述歷史記思之二

發布日期:
作者: 鎮伯。
點閱率:593

一、奇異但不陌生的交會

歷經四小時的搭機煎熬,當我們「南僑口述歷史」團一行人,步出機艙走進航站大廈時,映入眼簾的盡是「奇裝異服」打扮,膚色光滑黝黑的男男女女;豪華又現代的機場大廳,到處都是英文與馬來文,中文只是陪旁襯托,哦!此時我才驚覺,我們好不容易終於來到了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不自覺地,像年青人一樣,不禁向它打了聲招呼,嗨!未曾謀面的陌生國度,你好!

出了航站大廈,遊旅車一路奔馳,兩小時後終於來到大馬中部大州—雪蘭莪的吧生區,抵達「金門會館」後,大夥兒一下車,年老的僑領們都已在會館大門親切而熱情的迓迎。大家魚貫的進入大廳,讓人眼睛一亮的是禮堂高處懸展著「歡迎金門歷史工作團」斗大標語,由此可知僑胞對我們「口述歷史」團工作的重視與期待,也讓我們深感這次訪談任務的深遠意義與重大「使命」!

在會議廳內雙方客氣寒喧一番後,隨即進入主題。會長王豪傑先生親率會館全體幹部及長者顧問群出席與會,工作團則由團長楊清國先生督率。雙方致辭並一一介紹各自成員後,進行個別聯誼,以拉近彼此距離。此時陌生感已無,因為鄉僑們的語句腔調是那麼的親切熟悉,意識理念是那麼溫馨契合,這些豈不就是「金門式」的嗎?他們談及家鄉的一切,令人頓覺;我們並非來到距金門幾千里外的馬來西亞,而是在金門家鄉進行對話。

二、會館的組織與運作

吧生金門會館創立於一九四○年代,至今歷近六十年。會館硬體建設歷經一波三折、鄉親們「慷慨解囊、踴躍捐輸」,終築建成今日四層店商大樓。象徵金僑鄉親旅居海外堅毅團結,不畏艱難的奮鬥精神!

會館設主席一人、署理主席為主席第一級代理人,副主席則有四人之多。主席綜理會館事務,下轄總務,財政、交際(外交)、文教、文書、婦女幹部、各部設主任、副主任一名,此外尚有「青年團」組織,以及協助推動業務的「執行委員」。整體組織架構與金門地區社團類似。

「青年團」與「婦女部」的建構則頗具有時代流變的特殊意義;前者在吸納新血,維繫會館永生不息的生命與活力;後者在尊重女權平等,順應世界兩性平權潮流,讓僑鄉女性們也都能投身社會、參與各項活動,以提升全面性的精神文化。

「口述歷史」訪問團,經數日的與僑界互動,發現會館幹部中:老、中、青三代成員,在平日就都已全面動員起來。就安排接待一事而言,老、中、青鄉親們,輪流作東,熱情洋溢,出席踴躍,殷勤週到,讓工作團員們至為感動,也深表感謝!

團社組織欲永生不墜,必善於化解兩則關鍵性難題:那就是人事權與與財務經費的運用,筆者發現會館歷經數十年的運作,對此兩大難題均力圖化解,且頗為成功。就人事方面:會館上自主席下至幹部成員,均透過公平合理的競爭機制,才能脫穎而出。而財務經費方面:誠如許晉福秘書在訪談中所言:「在財務上我們建立制度以防弊,為監督經費運用,我們建立『查賬』機制」。超然而獨立的財務監察體制,對吧生金門會館業務的推動,與組織運作的順暢,具有重大的影響與深遠的價值!

會館整年所推展的各項活動、種類繁多,也適合不同的年齡層,特別是「青年團」與「婦女部」展現更大的活力。至於對老年鄉親的照顧與撫慰,也在僑領鄉親大力倡導下,積極落實,讓鄉親們倍感溫馨。

吧生金門會館在歷任主席的領導下,鄉親們精誠團結、通力合作,今極具規模;現已成馬來西亞地區華人僑社的楷模。

三、充滿生命力的僑界鄉親

  綜觀吧生區僑界鄉親數日,不論老、中、青三代都擁有令人敬仰的堅苦卓絕之奮鬥精神。他們秉持昂揚的鬥志與不斷創新的思維:有堅忍不拔的基層勞動者;有從事多角經營的年青企業家,例如婦女部主任李佩雲和他先生蔡亞文,他們除與弟弟承繼父親李和雙的建設公司外,賢伉儷尚投資美容業、發展養燕窩業。誠如她所言:多元經營可消融經濟不景氣下的小風暴。公司的員工來自不同族群: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印尼人等,讓她在經營事業之餘,有較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會館工作以服務鄉親。她雖已是四個孩子的媽媽,但每天仍精神抖擻、神采奕奕的從事服務工作。

在會館中出任「查賬」職務,本人經營燕窩批發公司,生意遍及東南亞、台灣等地的陳丕岳先生,精神飽滿,意氣風發。青年團團長李進強先生、文教主任劉志山先生,兩位年青僑領,服務熱心,文質彬彬,行事周延。出任總務又身兼秘書的許晉福先生,風度翩翩,見識卓越,他與夫人陳副秘書,全程作陪工作團,備極辛勞。呂清便副主席,隨和親切談吐不俗。陳禮教先生曾任署理主席,現仍退而不休,與夫人經營老人院,照顧孤苦無依老年人,用心投入,女兒出任幼稚園園長,三位「一體」均從事社會慈善服務,貢獻卓著。

許多老一輩鄉親,雖年過七、八十但仍熱心館務,積極參與,諸如劉奕傳先生、劉天助先生、黃清河先生、李金灶老先生均是。再則:王瑞良先生亦是位僑領企業家,他對日本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屠殺華人,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洞悉與卓見,最令大家動容的是他對太太的呵護與照顧。年老長者仍能如此情真意切,溫馨互動,伉儷情深,著實為現代社會夫妻相處之道樹立典範。此外尚有位事業有成的老者,赴宴時特攜其年青的長孫,目的在讓年青人見習人情世故,培養熱愛鄉土的情懷,其積極且務實的育才理念亦令人敬佩!執行秘書梁先生,酒量佳、精力充沛,談笑風生,令人有賓至如歸之感。其他尚有眾多鄉親,恕筆者無法一一列舉!

吧生區數日,除感受到鄉親熱情的接待,最難能可貴的是亦同時感染了他們那種充滿自信、活力、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而僑界這樣豐盈,生生不息的生命鬥志,是否源自原鄉—金門!不禁令筆者低徊深思。

四、是期待也是待續

  旅居環境的險惡促使僑界鄉親居安思危;傳統華人的家庭教育,重視「光宗耀祖」、「出人頭地」,亦激勵每一代的青年子弟均擁有自強不息、努力不懈的精神意志。他們面對未來都充滿著對挑戰的自信與期許,我們也相信鄉親們的期待是不會落空的!

吧生金門會館已成鄉親們在雪蘭莪州的文化重心、精神砥柱。會館的熱力奉獻,全面性服務凝聚了僑界鄉親們強大的向心力。會館的組織嚴密,運作有序,每逢重要慶典均有刊物專書出版,在館中眾多書報、刊物中最令人驚訝的是每日寄達的「金門日報」,「金門科技」的招生廣告及有關金門的歷史文化、藝文、政社動態之相關書籍亦均列存,凡此可知吧生會館僑界對金門家鄉故土的眷戀與用心。

今年年底吧生金門會館將隆重慶祝「世界金門日」,僑界鄉親極度期待縣長能率團前往吉隆坡、吧生等地參與盛典,這是他們殷切的企盼!我們亦認為這將是一次深具指標意義的「金門慶賀訪問團」之旅,因為如此方可讓吧生金門會館永遠連結金門,也讓金門走入「南洋」,更是兩地文化血緣永續不變的願景!

附註

  陳禮教 吧生金門會館新廈籌建始末獻辭 刊載於「金門會館金禧紀念刊」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版 頁一二八

許金詢 發刊詞 金門會館金禧紀念刊 頁一

楊忠禮 獻詞 刊載於「金門」 吧生金門會館五十五年紀念特刊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頁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