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藝文鉤微》另一種無形的文化資產———序張國治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光男。
點閱率:533

金門是一個離我們很近,不算太遠的離島,從歷史源流來看,金門與台灣有極其相同的文化淵源。它遠在唐宋即已開發,民風淳樸,文風鼎盛,歷代文人進士輩出,宋代理學大師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在此教化人民,因此金門素有「海濱鄒魯」之雅譽。然而一九九四年之後,它與我們後方的生活經驗又有極大不同。它在戰地政務長達四十年實施下,隸屬於一個防衛司令部統管,它也由一個福建沿海孤寂的離島,躍為一個前線、反共哨站,世人矚目的小島,它一方面要承受單打雙不打宣傳砲的無情摧殘,在現實生活上又有極大的身心不自由,戰地政務戒嚴時期,它是孤獨、封鎖、神秘的島嶼。但即使如此,這樣悲情的島嶼,在長期軍館時期,並沒有封鎖此地成長年輕一代,對傳統文風的承襲及發揚光大,與對現代藝文渴盼、追求,並在心靈上極度遠眺、放牧,展開對新世界、新事物的學習。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金門的張國治,兩歲時即遇上著名的八二三砲戰,從童幼即至少年、青年成長,他在躲避宣傳砲彈、躲入防空洞的歲月中,有著極端困苦的成長,但這種種現實嚴苛的條件,卻沒有阻斷他對現代文學、古典詩詞、繪畫、攝影的熱愛,他沒有躲避、逃避現實、卻從而展開如電影導演阿巴斯在「新電影宣言」所言「心靈的視窗」之開啟,以及受到家鄉文風的薰陶,建築景觀、地表……美的召喚,展開藝術追求。

張國治從小即多才多藝、細膩、敏感,從高中起,他即是老師、同學心目中的才子,除了課業佳,他在美術、攝影與文學的早慧表現,早就令同儕稱羨。高中畢業離開金門,進入國立藝專美術工藝科就讀,因著這種機緣,不但讓他一償就讀藝術科系,展開藝術追求的願望,同時,也讓他於畢業多年深造後,有機會返回母校服務。去年十月值逢本校建校五十週年校慶,張國治以他對母校長期深厚的情感,及宏大的思維,以《五十根琴弦的禮讚———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專)建校五十週年而作》為詩題,書寫兩百六十八行的紀念長詩,並在傑出楷模校友星光之夜,由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師生以詩劇方式,動人的詩句,配上優美的吟誦聲籟、舞台聲光效果、肢體演出,為本校艱辛及發展遠景,作了最好詮釋及演繹,令人感動和印象深刻。

張國治現任本校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八月一日起他即將出任該學系(所)系主任兼所長一職,對於該領域專業學術發展有著諸多任重道遠的使命。這本《金門藝文鉤微》的出版,一方面展現著他對文化、藝術、人文……等範疇及專業領域的學養,一些思維、觀點精深而獨到,亦具學術參考價值,另一方面也展現出他長期對金門家鄉的關注,其熱情和專注令人感佩。閱讀此書粗稿,深覺此書題材多樣,凡文化、文史、音樂、美術、影像……等類別均涵蓋於內,文字書寫優雅細膩,立論宏遠,顯示張國治對家鄉發展關注的深入及殷殷期盼,而在此書內他提出了「序兼評」的書寫架構,最主要的目的是不沿襲一般序文的吹捧,造成的學術價值的薄弱之症,而著眼於序兼評論的學理探討,當然,張國治本身是位極優秀的詩人、散文家,在此書內,他為了一掃序文或評論之枯躁,他的這些文論內,又參雜著散文式評論,並有撰寫金門美術宣言及願景的詩作涵蓋在內。書內部份篇章及附錄,又似乎成為張國治部份的自傳或論述。當然主因,他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家。他一直持續以創作來實踐他的藝術理想。

要論及張國治的創作,他創作面向多元,無論詩集、散文集、小說集、攝影集均有諸多出版,繪畫、攝影展覽也屢屢舉辦,他本身也建立了一些金門的首例,譬如,他是金門在戰地政務廢除之前,以金門為主題作攝影個展的第一人,在現代詩上,他的《帶你回花崗岩島上》是第一本以金門為主題展現的詩集,帶著一種文化地標的指向,他的詩作很早就入選在《新詩三百首》、《天下詩選》、《年度詩選》及《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等國內重要詩選集,並榮獲許多文學獎。但除此,他亦是金門人早期出國學習藝術拿到碩士學位的首位,如今他毅然要接掌的系主任兼所長一職,也是金門人在國內藝術相關科系的首位,這也是金門人刻苦耐勞的另一種典範吧!

多年前,本人擔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一職,即舉辦閩南文化的考古調查工作,作過金門考古的主題特展,以及民國91年9月的「傳統與現代酒器展」,與金門的關係甚為深重,對金門留有深刻的印象。金門是臺灣第六座國家公園,除了具有生態環保的地表景觀和候鳥群,並有優良的文風,美好民居建築,戰史工事碉堡、宣傳砲鋼刀、高粱酒……等聞名遐邇,但金門亦有許多藝文人才極為優秀傑出,張國治即是其中代表之一。我希望這些被張國治書寫或未被書寫的金門藝文人才,在未來都能成為金門另一種珍貴的資產。則這本《金門藝文鉤微》的出版是十分具有時代性意義的。

(本文作者黃光男博士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