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連載〉艷陽滿天
何為霖已經禿頭,像個小老頭兒。他對圖書館瞭若指掌,添進大陸新書,迅速作好編號登記,擺上書櫥。原來在圖書館服務的,調到教務組,何為霖回校不到半月,已將借閱圖書工作步上正軌。這樣看來,莎幗的眼光還是正確的。
那個週末,我陪何為霖去憑弔杜誠墓地,他滿眶淚花,低聲埋怨杜誠,大江大河、槍林彈雨都挺過來了,為啥到了花蓮,卻萌發輕生之念呢?他提起杜誠的反戰思想,正是他心底的願望。
在酷熱而混亂的首都南京,何為霖參加無數次「反內戰、反飢餓」遊行,他挨過軍警的木棍,也蹲過黑暗的牢房。他不是任何黨派,只是為了讓祖國走向團結富強,同胞過起自由溫飽生活,反對國共雙方用刀槍刺向炎黃子孫的胸膛。因此,他和杜誠的理想相同,而且支持杜誠創作長篇小說《海燕》。
為了避免白色恐怖,何為霖到了台灣,便進了花蓮弘志高中這座避風港。當初我不瞭解他,疏遠他,真是有眼無珠,既愚蠢而又可笑。
何為霖對於白色恐怖策略非常瞭解,愈是埋首書房,努力勤奮的人,愈是惹人懷疑、注意。早期大陸來台的知識份子遭受政治冤獄,多半是這種人。凡是遊手好閒,狂嫖濫賭,昏天黑地混日子的,絕對安全可靠,他們即使思想左傾,也不會引起情治人員的矚目。這是何為霖從社會經驗獲得的混世哲學。
杜誠被捕自殺,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在龍蛇混處的社會,即使熟朋友也別議論政治。何為霖那天在牌桌上,聽人家談反共文藝八股,他不應該插嘴,更不該將杜誠反對國共內戰的主題小說《海燕》揭露出來。當時有人還讚揚杜誠的歷史眼光,哪想到有心人為了爭取功績,以閃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杜誠拘捕,釀成血案。
到底牌桌上那三個傢伙,誰是特務,誰把杜誠害死?何為霖思索數載,始終茫然不曉。他暗自佩服台灣訓練的情治人員,比希特勒的蓋世太保還高竿兒!
這有啥用?幹掉杜誠,還不是消弱了一個優秀的知識份子?造成親者痛仇者快的後果。
「你說,我能找到那三個牌友麼?」何為霖問我。
即使找到,你能把人家怎麼樣?何況杜誠已經過世多年,就算翻案平反也毫無用處!生活在亂世,這種事情並不稀罕,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