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軍門一品張廷拱《桐城四征系列》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再勇。
點閱率:1,166
字型大小:

據《金門縣誌》稱,明朝一代,同安一縣得到皇帝賜諡的,只有四個人,除張廷拱外,尚有金門的蔡復一諡【清憲】、蔣孟育諡【文介】、林 諡【文穆】,並稱〈桐城四征〉。 

〈軍門一品〉張廷拱

  〈軍門一品〉何許人?明萬曆年間同安大嶝陽塘村張廷拱是也,字尚宰,號輔吾,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頂戴官大中丞,冊封山西大同巡撫。莊烈帝賜〈軍門一品〉,故後人皆稱其〈軍門祖〉。

才兼文武志記傳

在大嶝鎮陽塘村祖廟,恰巧碰上了熱心的張氏長老昆團先生,他告訴我們,其先祖張廷拱,文能安邦澤黎民,武則定國平寇患,亮節忠貞,風骨棱棱。仙逝之後,崇禎皇帝念其肝膽護國,功勳卓著,特下旨,御賜謚號【襄靖】。舊時臣民官宦死後,能得到皇帝封諡的,為數少之又少,不論對其本人,亦或地區家族,都是無上的榮光。

張廷拱生於明萬曆年間,少時便有步蟾攀桂之志,每每攻讀於三更燈火,時時勤練於五更雞鳴。滿腹經綸,名聞於野,雖年少家貧,卻頭角嶄露,時人皆言〈將來必定大有作為〉。萬曆辛丑年(1601年),張廷拱和弟弟張廷極(恩貢生)變賣了田地家產,攜手到京城考取功名。一路上,省吃儉用,勤修苦讀,談論文史,交流心得,一刻不敢耽誤,一點不敢放鬆。科考放榜後,張廷拱金榜題名,高中進士,張廷極則因旅途勞累,身患重病,誤過考期,後皇帝賜其為榮祿大夫。

萬曆壬寅年春,張廷拱被授予安徽懷甯縣令,到任時,發現當時的太監等內吏勾結地方官吏,走私官鹽等,便下令嚴懲不怠,而對於被迫參與的船夫走卒,則寬以待之,未加責罰。同時積極向朝廷推薦有才學的學子,親自為他們講授經書,處理地方政務,得心應手,井井有條。《安徽懷寧縣誌》稱:〈張廷拱,修幹清標,然少貧,鉛塹外間涉獵治生事,至九九會亦經肆習,以故民間疾痛,公家利病無不洞悉。事務杳至,如庖丁之解。精舉子業,進諸生,橫經講藝,所鑒拔多名流。尋升戶部主事,曆仕至宣府巡撫。〉百姓歡欣,稱為﹝青天大老爺﹞,雖政績斐然,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皇宮大臣和地方勢力。

後又改任河北遷安縣令,其政績見於《河北遷安縣縣誌立傳—張廷拱傳》:〈張廷拱,政簡刑清,愛民禮士,有良司牧風。是時雜賦煩苛、裏甲紛擾,民生苦甚。公請諸上臺,將一切雜賦痛為清查,汰其冗濫,照畝均賦,裁為一條鞭法,立石垂後,積弊以除。去任後,民為立生祠于南關祀之。曆官右副都御史。〉

萬曆丁未年(1607),張廷拱調任江西封城縣令,雖沒有得到升遷,但他沒有絲毫怨言,在任期間,豐城縣郡每年都有嚴重的洪澇災害,百姓苦不堪言。自唐而宋至明,歷朝歷代的有識官宦都千方百計要治理洪澇,其中有宋代三大詞人之一辛棄疾、明代大儒王陽明等都曾下大力築堤築塌治洪,但都因工程浩大沒有成功。正如《江西豐城縣縣誌》所言:〈豐城,古澤國也,當五郡之水沖,築堤自唐永徽年間始,築塌自宋淳熙五年帥閫辛公棄疾始。每遇水漲::無縣治矣。………先是王陽明先生過豐城,目擊其害,欲載苦竹洲之土而塞敖家湖,功巨未行。〉張廷拱到任後,身體力行,捐資築堤,躬親踏勘,率縣邑百姓,歷時兩年,修建了豐城仙壇石堤,標本兼治,徹底治理了洪患。豐城百姓稱頌〈拯民之仁、治水之智、任事之勇、具見之矣〉。正如《江西豐城縣縣誌.《重建仙壇石塌記》李管(作者)》:〈張廷拱,捐資築城西石塌以捍上游,士民即其地建祠祀之。而所築堤—仙壇石堤,還寫專文記載人該縣誌,憚以傳揚。歲丙年(萬曆三十四年),值洪水大發,益崩塌。適丁未夏(萬曆三十五年),同安張侯(廷拱)來視邑事,益得厲害原委,謂侯曰:﹝主議在府,行議在縣,君其任之。【侯曰:】唯。﹝遂家堤擋之公私,量衡壞之緩急,酌地方之遠近,嚴工匠之賞罰,畫地以專責成,申請以便歲修,均夫銀以明勞逸,立石碑以垂永久,條八議上,請其詳載碑刻中。侯於是以身任其事,夫郡守體統尊矣,縣令事務煩矣;盧公兩臨躬閱,張侯一載勤動,真所謂視民之溺己之溺,以身任之不辭者﹞。………是為記。〉

明天啟在位(1621至1627年),張廷拱因其政績清廉,晉歷朝廷祠祭司郎中,當時正是〈九千歲〉魏忠賢霸佔朝綱,朝廷中的大臣們都貪生怕死,見風使舵,依附于奸臣,只有張廷拱我行我素,不與魏忠賢交往,因此被削籍回到了大嶝。據《泉州府志》、《大嶝陽塘張氏族譜》等載,〈公(廷拱)晉歷朝廷祠祭司郎中,時朝中多依附權璫,獨公正言讜論,不依附權璫,非端人君子不以交遊,削籍歸。〉

的確,除《泉州府志》《同安縣誌》《金門縣誌》等記載了其相關事蹟外,軍門祖所任職的縣邑,人民感念其斐然政績,一心為公,都為其或立傳作記,載入縣誌;或造祠塑像,焚香膜拜,永為紀念。

五傳文武七大夫

張氏家族在史上有﹝五傳文武七大夫﹞之美譽。明萬曆年進士陳文瑞(廈門集美人)題詞贊曰:〈金嶝形勝無雙地,銀邑清廉第一家〉鐫刻於廟門八角柱,乃軍門祖張廷拱一生勤政為民的真實概括。

走進廟內,但見高懸於大殿橫樑﹝四代一品﹞匾額,落款為〈金門青嶼張敏立〉。張敏,金門青嶼人,自幼入宮為太監跟隨明憲宗(成化)三十年,密養孝宗(明弘治)長大,延續明祚,功勳蓋世,封﹝義父太上皇﹞等。

翻開《大嶝陽塘張氏族譜》,但見〈吾族子孫世代賢才輩出,史上榮膺﹝五傳文武七大夫﹞美譽,具體為:六世張汝遠,諱浩,號毅軒,以孫廷拱貴贈〈中憲大夫(從二品)〉;七世張宜美,諱治具,號南陽,以子廷拱先贈〈北京大理寺丞〈,後晉贈〈榮祿大夫(從一品)〉;八世張廷拱公官至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大同巡撫,賜封〈軍門一品〉;其弟(八世)張尚懿,諱廷極,號心吾,明恩貢士,以孫正,貴贈〈榮祿大夫(從一品)〉;九世張灝,原名若綱,字為三(廷拱公子),進士,唐王時,任兵部職方司郎中(正五品),弟瀛,字洽五崇禎壬午中順天鄉試,唐王召為工部司業(正七品);九世張在複,諱湖,號鹹五,以子正,貴贈〈榮祿大夫(從一品)〉;十世張載耀,官名正,乳名標,初任金門鎮右營守備,後升授金門左營遊擊,護理總兵,官印加封左都督,世襲雲騎尉,浩封三代榮祿大夫。而廷拱公尤負盛名。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