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舉人林豪與澎湖

發布日期:
作者: 高啟進。
點閱率:730

嗟乎!抱殘守缺,前不見古人,表微闡幽,後以遺來者,九原可作,結翰墨之因緣;百世聞風,識步趨之矩矱。証同音於海內,傳絕業於名山。雅藉扶輪,出而合轍。使豐城之劍,望氣而騰精;蓋山之泉,聞歌而赴節。以視寶輸初地,金佈祇園,不尤藝圃有功,而福田無量也乎!各隨願力,幸勿遲迴,即附殺青,先為表白,謹啟。

五、弟子吳爾聰繼承志業

澎湖港底名士吳爾聰也在文石書院受教於林豪,在月課中吳以〈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一文被評為上取第壹名,山長加獎給朝考卷貳本,給錢壹千文;並批註為:

渡下處波瀾,富有興會淋漓,飯亦藻不妄抒。

當林豪離開澎湖之後,弟子吳爾聰在日治時期繼續文石書院的管理工作達數十年之久。

安徽人戴湘圃,道光2年(1822)壬午科狀元,著有《戒淫詩》一卷,除了自我警惕之外也作為警世之用。後來傳到澎湖,經林豪加以註解並續作下卷以補其意之所未及之處。並由眾人集資刊行,無奈澎湖多次兵災,此書多散失無存。日治昭和11年(1936)弟子吳爾聰欲重新印行,先前於林豪友人蔡玉成的藏書得到上卷,陳采丹處得到下卷,集資再行印製,嘉惠澎湖士子多多。

吳爾聰也早於昭和8年(1933)有感於因戰亂的關係,有關清代所編印的澎湖志書多已毀損,如果沒有人出面來重印恩師林豪《澎湖廳志》的話,對於開澎以來先聖先賢、貞婦、節女等等事蹟將不為後人所知,乃與恩師陳梅峰等人發起重印的工作,希望大家能集資訂購以減輕印製成本,出錢出力,維繫澎湖史書於不墜,〈募印澎湖廳志啟〉是他的呼籲。也在當年9月8日「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上作廣告,廣告內容如下:

澎湖廳志將出版傳世:

澎湖自開闢以來之歷史,古人所編纂之澎湖廳志,至今有完璧尚存者二、三部而已,恐再經過數年,若被蠹害或朽損,則開澎以來貴重之歷史,後世有心之人無從可考。茲幸有陳梅峰、吳爾聰兩茂才有鑑及此,日夜秉筆校正所缺,欲翻印多數以傳後世。

但印刷之部數愈多,則其價格愈廉,是以希望有關心于澎湖歷史之人志士,各宜玉成一部,購置於座右暇時揣摩覽閱,並存傳後代,其益非淺。倘有希望者請向馬公街馬公啟東書房吳爾聰氏聲明豫約,以便按額印刷云。

六、歌詠澎湖特有的動、植物

為了因應澎湖地區的氣候與地質,有一些動、植物是澎湖特有種。林豪編纂的《澎湖廳志》卷十物產志內有提到「白鳩」這種飛禽:

能知候,每交一時即鳴,按白鳩本非澎產,得自番舶,故或呼洋鴿,而地產黃黍可飼,由是生育甚蕃,但不自報雛,以雞帶抱,是其拙也。然鳴則應更,亦其信也,豪嘗為之賦,載藝文中。

羽之屬凡12類,計有一、雞,二、鵝、海鵝(即野鶩俗稱海南戇),三、鴨、水鴨,四、麻雀,五、鷺(俗稱白鷺絲),六、叫天鳥(俗呼山麻雀),七、練雀(俗呼長尾山娘),八、百舌鳥、九、烏鴉、海燕、鸕鷥,鴽(俗呼密婆),十、.貓頭鷹,十一、朱鴿,十二、白鳩。林豪特別重視白鳩,獨獨白鳩有賦敘述,可惜翻遍《澎湖廳志》白鳩賦杳然無蹤,已被刪除了。

其實台灣、澎湖皆出白鳩,大小如常鳩,形聲亦同。毛色純白如雪,眼有綠、黃、赤三色;綠色難得。養必雌雄成對,方能字育。為畏寒甚,過冬必死。有攜至漳、泉賣者,價亦不昂。白鳩每當風雨舞翅盤旋,霜衣雪襟,可為近玩;或呼洋鴿,雲自嘎喇吧來者。初開台時,一雙不下二十金,近飼養者將雛者多,價不及十分之一。台灣有土鳩俗名斑甲,其白變種稱為白家鵻,在清代時於澎湖放飼野生化,也叫做「澎湖家鵻」。後來影射日治時期澎湖男人出外到台灣本島工作,在男女情愫表現出無情的一面,而有這句「澎湖家鵻——無義」歇後語的出現。另外日治時期白鳩也因其重要性被澎湖廳指定為天然紀念物。我們一直無法看到這篇精妙的〈澎湖白鳩賦〉,現在讀者有福了,看林豪如何描述白鳩的英姿及習性:

〈澎湖白鳩賦〉

于嗟鳩兮!產此遐陬,體翛翛兮潔白,神毷毷兮清曜,聲悽悽兮聊喨,翼矯矯兮相呼。

于嗟鳩兮!何計之疏,人皆集於菀兮。爾獨及于枯,何不翱翔廣廈,奮翮高衢,儀鴻遵渚,隨鳳恓?【棲】梧,悵海天之脩阻兮。爾胡跼促于此都,羌守而無他營兮。庶幾自葆其微軀,不見夫幽谷鶯啼,叢樹鳥繞,燕巢幕以難安,鶴徘徊于華表,嘆羅網之塞途兮。驚矰繳于冥渺,衝風雪以騰霄兮。悵微禽之力小,彼鳳凰之在笯兮。徒負藻采之翩翩,鵬扶搖于千仞兮。亮時命之,適然鷯一枝而可借兮,曾何慕于天。

于嗟鳩兮!寂寂窮年巢痕兮,未掃雌伏兮。誰憐抱微,尚而靡悔兮。瞭戢翼于窮髮,撼波浪于四鄰兮。聆驚飆于木未,聚同志以潛脩兮矢。白羽之如雪,任籬鷃之笑予兮。待一鳴而韻發,宵引吭以知更兮。唳清音而邀越,霜淒淒而欲下兮。答寒潮而未歇,嘆飲啄之無多兮。謀稻梁其易竭,懷素志而不渝兮,聊棲遲以養拙。  

同樣的情形《澎湖廳志》卷十物產志內有提到「澎湖柑」這種由雲林傳來的水果,有超越福建柑橘的情形:

種自台灣之西螺傳來,味美亦不少減。南?、湖西、葉等社有之,種於近鄉宅內有景可避風處。柑樹高與牆齊,級結實累累;惟能生蠹,宜先剔去之。澎地多風,故果實不植,而柑獨美盛,近比西螺,突過福橘,亦盛事也。

雖然現在澎湖的柑橘幾乎是由台灣本島進口,已經沒有再種植了,而台灣柑橘經過農業技術的改良,甜美爽口,但我們也可以由〈澎柑賦〉、〈西螺柑賦〉兩篇文章,了解當時林豪收集資料有感而發的心情。

  〈澎柑賦〉

余于戊寅(光緒四年、1878)重遊澎島,歲暮將歸,阻風渡口,客有以年柑餉余者且曰:此澎產,其種自西螺得來,甘美殆不多讓焉。余維澎湖風多而地鹵,他果不植,而斯柑獨秀而美,因泚筆賦之,其詞曰:

羈蓬萍於瀛海兮,迫暮景於空齋。苦風浪之阻我兮,抱隻影於天涯。憶家山之況味兮,對景物以傷懷。擘紅柑而信美兮,愛色味之俱佳。繄斯柑之繁生兮,自西螺而移種。嗟海濱之斥鹵兮,詎雨露所長養。況夫地既不毛,根將曷庇,颶風起而飄飄兮,眾芳為之憔悴。何嘉種之櫐櫐兮,乃挺生之不擇地也。豈秀質本於天成兮,抑栽培之竭乎人事也。沁心脾內而冷然兮,嘆故鄉無此風味也。夫西螺之土習尚,己淆橘或為枳,荃將變茅詠習焉,與俱化兮,又何論於厥包。而是柑也,馨聞外襲,芳美內涵,不隨俗以俯仰,詎受染於青藍,如溷中芝秀與泥裹蓮含。雖移栽於脊土,猶大發其芳甘,蓋其所蘊蓄者迴不凡矣!士茍孤芳自賞,雖素靡慚,既無入而不得兮,將何在之弗能堪。又何有於悲素絲者之可黃可黑,泣歧路者之可北可南。然則睹斯柑者,尚其結真賞,恣幽探採香草於十步之澤兮,搜明珠於百丈之潭,不徇毀譽之口兮,不為俗見所參於以歌棫樸取梗楠,又豈第區區於適口之物而賞識是相也乎。

〈西螺柑賦〉

客有揚驃于赤崁之津,攬轡于烏山之麓。過鹿港而南征,渡螺渚而西宿。入野店兮荒涼,望人?兮蕭槭,第見古木烏啼,荒原兔逐,草白燐青,悽心在目。其野則有碧水,若帶乎疇,如穀十里五里之墟;三間兩間之屋,村村則葉暗桄楖,家家則門圍脩竹,迺有老幹,霜多新條葉綠,樹底樹頭,將熟未熟,黃實垂垂,丹榮簇簇,一摘兮甘流,再剖兮味馥,探嘆奇果之勝,常實此邦之所獨。于是揖老圃丈人而問曰:而不見前村之嘉卉乎!紅若火齊,青如包匭,有色有香,既多且旨,其冷沁脾,其烈沾齒。噫嘻,異哉!何若斯之美也。

丈人曰:斯果之美,厥名曰柑,比釋迦頭而尤妙,較菩提樹而倍甘,豈奇種之傳於海外,俾嘉植之檀于閩南。蓋其土膏沃衍,地氣渾涵,朝瀾吉雲之露,夕蒸圓嶠之嵐,灌以八寶之圳,滋以馬麟之潭,培其根而葉茂,釀其實而英含。故能奇姿顆顆,餘味馣馣。荔奴遠遜橘叟,懷漸擘之者方溢,嚥之者心酣,陋洞庭之舊種,棄佛手而弗探。蓋閩產之佳者,惟東瀛為最著,皆未若我西螺所種屈指焉而美莫能參。客乃恍若有思,慨然而起曰:丈人但知物以地貴,而不知地之不足貴乎物也。但知地以物傳而不知地之可傳者,更無關于物也。今夫火棗交梨,人所稱述也,而生子枳棘之間,有望而意拂者矣。木李園桃,品非傑出也,而置諸瓊玖之內,有珍之如蜜者矣,誠與子品論斯柑,因而驗風俗之盛哀?【衰】。見人事之得失,為此地下其砭鍼而起其痼疾,丈人豈願聞之乎!丈人曰:唯唯,請問其目。客曰:夫是地有非荒服之陬,為職方所不志者哉!洪惟□我□國家,愷澤覃敷,堪恩遐被凡外而貢獒獻雉,東箭南金之類。遠而鹿耳鯤身龜嶼雞籠之地,莫不永榛苓歌,枚(?)梏矢東來菁茅。南至而西螺之僻,處臺中者亦得沐亭毒之仁,浴馨香之治,以故俗尚敦龐,人知大義,有讓梨之思,無爭桑之異。有偃草之從風,無朽本之可棄。撫斯柑也,孰非化雨所滋,甘露所墜,郇苗之膏所培,召棠之陰所暨。夫固與同穎,嘉禾兩岐,麥穗離離乎,纍纍乎,垂條結繁,芳馨薈蔚,而擅果中之無二。然而降材不異,沃土好淫,茍邑有稗政,則野多蓬心,彼萑苻之不逞,乃搌斬木以交侵,始探丸而任俠,終滋蔓而莫禁。嗟此地之迫處胡,隨波以浮沉,如葵之弗為足衛,如葛之忍與斧尋,遂使滄桑歷劫,蓬顆成林,涼風衰草,憑弔哀吟。

睹斯柑也,則又雜植于敗瓦頹垣之下,莫敢過而息其繁陰。且吾聞之種苦李于道傍,不因渴而摘之者諗其真也。望惡木之陰翳,不因熱而憩之者,惡其名也。而況西螺之為地也,數間茅店,十里長亭,固南北交衢,而行李送迎之程也。何以前者循途而合轍,今者紆道而始行,既切集枯之慮,彌懷止棘之情,幾與邑號迫人里名勝母,同為過客之所驚。雖有佳果在望,曾不足動其望梅之想與蔭樾之情,豈盜跖之所樹與貪泉之所生,抑亦習俗變遷之故,而無與于物之重輕,丈人于是改容而謝曰:吾子所云,其見甚遠,固鄙人之所樂聞也。行將詔我子弟睦我鄉鄰,前車是鑑,舊染維新。若遷喬而出谷,咸擇木以棲身。孝梓忠葵培其本性,禾善米、戒其紛,贈芍貽椒懲其佚,投瓜報李樂其群;其非種必鋤也,若苗之有莠,粟之有秕,其養根竣?【俊】實也。如松柏有心,竹箭有筠,毋若塞茅而不治,毋若飛蓬之不賓,毋若橘化為枳之失。故毋若荃化為艾之喪,真毋若桃食其餘之相,狎毋若李鑽其核之不倫。庶幾禮耕義種,學殖慇懃,朝華夕秀,書味紛紜,相與分良楛別蕕薰,植根固務本殷栽培乎,禮讓之圃樹藝乎。道德之門,外則桑梓必敬,內則甘旨必親,小則詠杜陵之撲,棗大則學子敬之指囷,出則追陸續懷橘之雅,入則媲仲由負米之勤,莫不銜華佩實,食德飲醇,經香可啜,道味深飧。以仰承□朝廷鞠人之惠,與穀我之仁,咸含和而吐氣,蔚席上之尤珍僕也。桑榆景晚,藜藿情欣,亦得以回甘佳境,噉蔗留芬,同為幸存之碩果。而共此野老之獻芹,又豈徒使斯柑之美,見賞於君也哉。丈人之言未畢,客於是稱善者。再離席,而揖與之進金盤,披綠葉,露氣猶含鮮紅,未歇,剖兒食之,清芬留長留於齒頰。

七、結語

澎湖文物學會是由一群對於鄉土文物有共同興趣者所立案的社團,成立至今已有2年了,成員們所蒐集有關林豪相關文書不少,學會迄今出版3期的《風文物》季刊,內有「菊島文史專欄」是由筆者負責撰寫,林豪資訊將會陸續出刊。

今年5月中旬筆者連續以4天的篇幅將「開澎進士蔡廷蘭與金門」介紹給《金門日報》的讀者。況且浯島、菊島一家親,金門人才濟濟,能讓這些不為人知的林豪相關文獻,來給金門鄉親賞閱,也企盼金門文化局能將這些文言文、駢體文的詩賦翻譯成白話並詳加註解,以明瞭這位先賢觀察入微的筆力,並可將觸角延伸出金門以外,以充實金門文獻的資訊。

(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