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札記〉師生二重唱
一、真情流露
班上有一名行動不便的小女孩,長的瘦瘦小小的,多虧之前的導師教導有方,總是有同學樂意主動幫忙,提供各項服務:繳交功課、上洗手間、前往運動場或美勞教室上課、餐廳用餐、推往穿堂等車,即使每位同學都有機會輪值,不見有人面有難色拚命推辭,可見孩子們都有顆熱忱而良善的心。於是當小女孩生日的前夕,帶來許多喜悅分享給全班同學,甜蜜的感覺濃郁得化不開,那真是一個溫馨時刻,只見平日舉止行為有些粗魯的男孩,這時彷彿也溫柔了起來。
二、清潔小蜜蜂
「便後連沖個廁所也不要,真噁心!真沒品!」每天一早進了洗手間打掃的孩子,最怕的就是蹲廁,已經結疤難以刷洗的坑邊,一手嗚著嘴巴,一手拿著刷子,邊刷邊抱怨。有時碰到水箱不管用,在通知工友搶修之前,女生還會細心的在門外貼張字條,表示待修,免得隔天有棘手的情景出現。當學校舉辦全縣數學研習活動時,有位老師讚賞女生廁所打掃得乾淨俐落時,作為導師的我,不禁有些與有榮焉的快感,這都要感謝這幾位任勞任怨、辛勤勞苦的清潔小蜜蜂。
三、什麼玩意兒
下課十分鐘,走廊上笑語喧嘩,聲音亢奮,處處可聞。尤其傳來幾聲淒厲的叫聲:「救命啊!好痛,快來救我!」你不得不放下手邊正在批改的家課,趕緊前去探望一下究竟。幾個人擠壓成一團,見了老師,趕緊起身,其中一兩位孩子還對著你微微一笑:「我們在玩遊戲!」有幾分「連下課也要管」的表情。記得曾經因為孩子們午餐飯後不久喜歡進行激烈的打球活動,班規不得不再增列一條:「飯後不宜運動。」有一次,,三五人在三樓走廊上奔跑追逐,風紀股長馬上來報,其中一位口舌伶俐的孩子馬上回應:「我們在遊戲,又不是運動」,於是要求他們「可以遊戲,但是不能玩有危險性的遊戲。」他回答的很妙:「請問老師,什麼遊戲沒有危險性?」沒錯,看他們鬧在一起的時候,看似安全性高的遊戲,經他們一創新,馬上會有人掛彩。
四、心念
班上一些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公德心」?所以用過自來水後,總有人隨手順便玩一下水,把手壓住水龍頭,噴向他人,鬧一場水戰;開了電燈和電扇,也不知節約能源,隨手關閉;離開教室,總忘了順手靠好椅子,桌面上零零散散還放著歪斜的幾本書和沒了筆蓋的筆,總要不斷的提醒再提醒。利用綜合課與孩子們分享了「美麗的水結晶」和「雨,請你下在非洲!」兩片簡報檔,與他們互相勉勵:「留心你的思想,因為他將變成你的言語;留心你的言語,因為他將變成你的行動;留心您的行動,因為他將變成你的習慣」,「心念」影響巨大,所以更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讓世界更美好!
五、另類公害
「課間活動結束後,請各班各自帶回教室。」走在孩子後頭的老師,見到走在前頭的孩子直接穿越草皮,走他們所謂的「捷徑」,氣急敗壞的連忙喝住孩子:「不要走草地啊!走走廊,可以避免紫外線的傷害。」哪還叫得住啊?「老師,我們已經走習慣了,哪還改得了?」「只要你願意隨時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一次、兩次………,久了就成為好習慣了。試試看!三五好友也可以互相提醒、彼此互勉啊!」
「說過多少次了,噪音對人體的傷害噪音是無形的,對人體的傷害最直接。」「長期忍受噪音會致病,美國曾做過測驗,發現經常在噪音中生活的孩子較其他同齡的兒童,平均血壓較高,語音辨別和閱讀能力也較差。」老師在台上口沫橫飛不斷的在強調,台下總有幾位孩子仍滔滔不絕,意圖與老師抗衡,為了蓋過孩子的音量,於是老師的聲浪更大了,究竟誰才是噪音的製造者?下回,老師可得先要求自己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