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長篇小說連載〉 艷陽滿天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樹清。
點閱率:650

于光兄,我杜潞向來不願跟人家低頭,但是為了這門親事,我要巴結你們兩口子……杜潞夫婦舉起酒杯。我一飲而盡,心中不知是啥滋味。

杜潞表示,于楓教體育是過渡性質,他捨不得讓一個女孩子整天在球場跑。將來還是教國文,走她母親的道路。他打算等于楓結婚之後,讓我去台東分校接教務主任。任達曾在杜老面前提過多次。

  杜寧雖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但他卻非常謙虛謹慎,通曉人情世故。一日,杜寧在校禮堂發表專題演講,校外不少文化界人士前來聽講。杜寧講題是「台灣留學的過去和將來」。他的語言誠懇實在,樸實無華,如此普通的話題,卻挖掘出不少新的問題,使我感到激動。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台灣青年留學,最早是特權階級,大官子弟,這些青年赴海外留學,基於「逃難情結」,因為台灣地位不穩固,隨時有被解放軍佔據之日。他們到了外國,先落住腳,置了房產,準備父母逃出虎口,有安身之地。

  其次是為了逃避白色恐怖,留學是幌子,逃亡是目的。這些留學者年紀稍大,幻想海外有桃花源。上列兩種留學者,有不少對外國語文皆不通,到了東京先唸「別科」,從五十個日語字母學起,真乃滑天下之大稽的事。

  杜寧激昂地說:「如果你的外語水準不夠好,沒有留學的具體目標,最好不要浪費人力、財力和青春歲月!台灣學習與就業環境,不比外國差,咱們要三思而行!千萬不要製造留學垃圾!」

  杜寧的警告是空前的,擲地有聲的,也是發人猛省的。他在專題講話中,向與會的青年說:「我的初步觀點,搞文學創作的不必留學,留學毫無用處。曹雪芹留英、留日或者留美,對於他創作《紅樓夢》有啥幫助?如果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請站立起來發言!」

  掌聲、笑聲,響徹禮堂。

  許多學生家長、來賓對杜寧刮目相待。他們想不到這個籃球教練,四肢發達,頭腦也很敏捷、先進,他提出的「留學垃圾論」,值得國人警惕。

于楓婚後,我當了分校教務主任,獨自搬進台東分校宿舍,過起忙碌而愉快的生活。最值得興奮的,何為霖派任分校訓導主任,老同事聚在一起,有任何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任達決定建立起一座圖書館,簽請校董會將花蓮「賴和圖書館」撥送一批舊書,再購進另一批新書,同時發動弘志歷屆校友捐贈圖書,在短暫的半年內,書櫥內藏書已頗具規模。為了讓花東兩校師生看到新書,雙方擬訂了定期換書制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