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蔡氏家廟的楹聯
始遷祖允能公是下坑墘房十八世於明末崇禎年間從瓊林到水頭發展,至今達三百五十年了,枝葉繁茂子孫遍佈,今年農曆二月初七瓊林祖家大宗家廟祭祖,前水頭支派由我下坑墘房二十七世輪值當頭家。母親備妥三付牲禮、供品二十四碗(其中四碗稱「菜碗」,即餅乾、水果、蜜餞等素菜,另二十碗是葷菜)、酒與酒具、茶與茶具、飯與碗筷、湯包(米粉湯與豆沙包)、湯棗(米香湯與寸棗糖)、香燭、鞭炮與金帛紙等,這些都是頭家要準備的祭品,相傳好幾百年,為達敬重,必須周延準備。
瓊林蔡氏通族系世字行是「允、克、君、子、尚、永、世、承、其、顯、謀、詒、諸、丕、烈」,輪值的二十位頭家依據此昭穆(輩份)分配擺設祭品的位置,我是「其」字輩屬第二高位,禮儀場合上「論輩不論歲」是宗法制度的特色。我穿上一襲藍緞布長衫,站立在「大位」中桌右側旁,隨侍始祖至五世祖的神主牌位,這是神聖的任務,配合通讚大禮的「大三獻」儀式,或酌酒、或晉湯包、晉湯棗、或晉香茗、或添飯、或轉磁盤等,遵照古禮謹慎莊重,「祭祖如祖在」彰顯我「瓊林蔡」數百年尊祖敬宗與飲水思源的報本傳統。
在現場,好多研究者與觀禮者採集金門最具特色的祭祖禮,其中有人提問楹聯的文句內容,卻未見完整的回答而悵然。金門瓊林蔡氏家廟屬於二級古蹟,是重要且珍貴的文化遺產,楹聯深具意義。今就我搜尋的文獻、訪談耆老與多方涉獵,來作解讀。
金門瓊林蔡氏家廟,依據十四世蔡宗道於明嘉靖已丑年(1529)所修的《浯江瓊林蔡氏族譜》說:「前之一月,倡與祭於族叔家,見廢櫝中一軸,多為蟲鼠傷毀,啟視之,乃祖宗支圖也,遂提以歸,命兒謄寫,間有不全者,遍詢之,族幸有一二故老能得,說筆以集之,凡三起 閱七日而後成,篇中某人曰某字,某族曰某族,皆仍其舊書之遺者,雖不能悉遺無幾也譜,雖就猶未敢聞之,族適有同志者曰標曰勳者,過余家,因出示之僉,曰此盛舉也,奚以藏為遂騰真微序,擇日告廟,分示族人。」文中「擇日告廟,分示族人」知明嘉靖已丑年(1529)已建有蔡氏家廟。此廟經明倭破壞與清初康熙的遷界毀損,一直到清乾隆庚寅年(1770)才再修建,主持修建的是前庭房十九世國子監太學生蔡奪(字克魁),民國二十三年、七十二年分別重修過,民國七十五年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評定,與「十一世宗祠」同列為二級古蹟,並於七十六至七十七年間,委託台灣漢光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護計劃研究,八十一年八月動工整修,八十三年十二月竣工,成為現貌。
此次修護最為遺憾的是把「文昌公聯」與「土地公聯」修不見了,文昌公聯:司文章便開文運,位祖廟還振祖宗,弟子尚溫題;土地公聯:德配坤元光祖德,功安廟宇顯宗功,弟子尚溫題。題聯人蔡鴻略,字尚溫,號澹川,新倉下二房二十三世,國子監國學生,《浯江瓊林蔡氏族譜》於清道光元年(1821)在其手中完成修譜。未來實有必要將此二付聯還原。蔡鴻略在家廟內還題正殿中柱聯與前柱聯,正殿祖龕柱聯題聯人是蔡苑,字仲穎,號毅園,新倉下二房二十二世,功名是清嘉慶十二年(1807)丁卯科會試欽賜舉人,曾主持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族譜,蔡鴻略即是其次子。中門、右門、左門的對聯出自何人遍查資料無著,就聯對的內容意義而言應是清乾隆、嘉慶年間。總結上述所言,清乾隆庚寅年(1770)家廟修建完成,家廟的楹聯提聯時間是清嘉慶年代添加。
今蔡氏家廟共有六付楹聯,對聯位置分別在中門、右門、左門、正殿祖龕前柱、正殿中柱、正殿前柱。楹聯在運用時,是貼或刻在房及門的楹柱上,所以稱為對子、聯語、楹貼,按其在建築物上的位置,又可分門聯、柱聯和壁聯三種。柱聯為與圓柱相貼合,聯面常做成弧形,也稱抱柱聯。這六對楹聯中,三對是門聯,三對是抱柱聯,從中可感受到楹聯形式的整齊、對稱、和諧之美,更深具闡釋的意義。
正殿祖龕柱聯
相宅瓊林歷宋歷元歷明歷清祖德千年不朽
敷公帝闕為伯為卿為皋為憲孫謀百世長光
二十二世孫諱苑字仲穎題
相宅瓊林,歷宋歷元歷明歷清,祖德千年不朽;敷公帝闕,為伯為卿為皋為憲,孫謀百世長光。
上聯之意,瓊林聚落從宋時始祖蔡十七郎公起歷經元、明、清,已近千年的歷史,是風水寶地,祖德不朽。
下聯之意,「為伯」是指蔡守愚,明萬歷丙戌年(1586)進士,最高官職是雲南左布政史,稱「藩伯」或「方伯」,古代諸侯中的領袖稱「藩伯」,俗稱「藩台」,左布政史官秩從二品,布政使司為一省最高行政機構,布政使是一省最高長官,如同今之省長。
「為卿」則是指蔡獻臣,明萬曆己丑年(1589)進士,殿試二甲第六名,曾任官秩正三品的湖廣按察使、官秩正四品浙江按察使司提學副使,最後官職是官秩四品光祿寺少卿(到職遭誣陷辭官),之後又被推為南京太常寺少卿,但未就任,逝世後官職追贈官秩三品太常寺卿(太常卿),授正三品文官階「嘉議大夫」,再晉贈官職官秩正三品刑部右侍郎,太常寺、光祿寺皆是明朝中央機構六部中禮部的機關,光祿寺主掌祭享、宴勞、酒醴、膳饈之事,太常寺主掌祭祀禮樂之事,少卿是第二位長官。
「為皋」指蔡貴易,明隆慶戊辰年(1568)進士,三甲第一百四十六名,官職浙江按察使,主掌一省刑名按核之事,「糾官邪,戢奸暴,平獄訟,雪冤抑,以振揚風紀,而澄清其吏治。」是掌司法刑獄和官吏考核職務,為一省之司法與監察長官,其重要職責就是監督一省官吏是否廉潔,「皋台」是按察使的別稱,亦稱為「皋司」,官秩正三品。
「為憲」指蔡國光,明崇禎甲戌年(1634)進士,官職禮科給事中,掌布憲教令之職,官秩從七品。禮科是六科中吏、戶、禮、兵、刑、工之一,六科與六部相對應,有相同的職能但又有很大的區別,六科主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查事宜,從其職能可亦看出,六科是六部的監督、監察機構,其他各司之事也參與督察,每日上朝,六科長官輪流立殿左右,記錄聖旨。將大臣們的題奏五日匯總交內閣,若宮中官員傳出聖旨,六科長官復奏明皇帝,得旨後再頒行,鄉試時充任考試官,冊封宗使、藩王,或告諭外國,則充任使臣,甚至大臣們會審重大案件,六科亦要參與。六科是明朝獨創的中央機關,最高長官都給是中正七品,次為左、右給是中,再次為給是中皆是從七品,官品雖不高,因為是皇帝直屬的辦事機構,故職責重要且顯赫,明職官志寫到「禮科,監訂禮部儀制,凡大臣曾經糾劾削奪、有玷士論者記錄之,以核贈溢之典。」可見其權力很大。
綜合上述,「為伯」的蔡守愚,「為卿」的蔡獻臣,「為皋」的蔡貴易,「為憲」的蔡國光,此四人位居要職權力又重,他們各司其職輔佐帝王,為子孫們營求百世永遠的光彩。
正殿中柱聯
須遊志以讀書兩班配饗盡是登科數士
勿分支而別派二祭餕餘依然合食一家
二十三世孫諱鴻略字尚溫題
須遊志以讀書,兩班配饗,盡是登科數士;勿分支而別派,二祭餕餘,依然合食一家。
瓊林蔡氏家廟祖龕內陳列三十六位祖先神主牌位,臚列於下並作補充說明:
1.始祖考十七郎公(南宋時,蔡姓人家由同安西市遷浯州嶼(金門)許坑(今古崗),其後裔十七郎自許坑贅於平林陳十五,為瓊林蔡氏之始祖)
2.始妣孺人陳氏
3.二世祖考宣義公
4.二世祖妣趙氏
5.三世祖考子春公
6.三世祖妣莊氏
7.四世祖考國學上舍人東皋公
8.四世祖妣宋氏
9.五世祖考靜山公(忌日二月初七,因裔孫皆出自靜山公,此日成為金門瓊林蔡氏大宗的春祭祖日)
10.五世祖妣顏氏(忌日十月初六,因裔孫皆出自靜山公妣顏氏,此日成為金門瓊林蔡氏大宗的秋祭祖日)
11.六世祖考竹溪公
(坑墘房,其裔再衍生為上坑墘房、下坑墘房、前坑墘房、大厝房,計四房)
12.六世祖考樂圃公
(開新倉房,其裔再衍生新倉長房、新倉上二房、新倉下二房、新倉三房、前庭房,計五房)
13.六世祖考藍田公(贅銀同劉家)
14.十三世祖考歲進士廣東乳源縣訓導履素公(名森,字惟喬,號履素,大厝房十三世,功名是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己卯科貢生,官職是嘉靖壬午年(1522)廣東乳源縣訓導,官秩八品)
15.十三世祖考歲進士莆田縣訓導榕溪公(名四極,字惟中,號榕溪,大厝房十三世,功名是明隆慶辛未(1572)貢元,官職是莆田縣訓導,官秩八品)
16.十四世祖考鄉進士廣西梧州府通判贈中憲大夫兼峰公(名標,字宗德,號兼峰,新倉上二房十四世,功名是明嘉靖十年(1531)辛卯科舉人,官職是廣西梧州通判,官秩五品,以子貴易貴,贈南京戶部主事,再以孫獻臣貴贈中憲大夫貴州布政使左參政)
17.十五世祖考鄉進士雲南臨安府知府海林公(名煥,字爾章,號海林,新倉三房十五世,功名是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癸卯科舉人,官職是雲南臨安府知府,官秩四品)
18.十五世祖考賜進士貴州提學浙江按察司肖兼公(名貴易,字爾通,號肖兼,新倉上二房十五世,功名是明隆慶戊辰(1568)進士,官職是貴州按察副使兼署學政、浙江按察使,官秩三品,祀鄉賢祠,父宗德,子獻臣)
19.十六世祖考賜進士雲南布政左布政使司發吾公(名守愚,字體言,號發吾,新倉下二房十六世,功名是明萬曆十四年(1586)丙戌科進士,官職是雲南左布政使,官秩二品,祀鄉賢祠)
20.十六世祖考賜進士光祿寺卿浙江提學晉贈刑部侍郎須臺公(名獻臣,字體國,號虛台,新倉上二房十六世,功名是明萬曆十七年(1589)己丑科進士、殿試二甲第六名,官職是湖廣按察使、浙江學政、南京光祿寺少卿,晉贈刑部右侍郎,官秩三品,祀鄉賢祠,父貴易,祖父宗德)
21.十六世祖考鄉進士山東蒙陰縣府教諭昭宇公(名有麟,字體靈,號昭宇,新倉三房十六世,功名是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甲午科舉人,舉孝廉,官職是山東蒙陰縣教諭,官秩八品)
22.十七世祖考賜進士禮部給事中賁服公(名國光,字士觀,號觀之,改賁服,大厝房十七世,功名是明崇禎七年(1643)甲戌進士,官職是江西高安縣令、禮科給事中,官秩七品)
23.十七世祖考歲進士豈夫公(名甘光,原名定光,字靜卿,號豈夫,新倉上二房十七世,功名是明天啟元年(1621)辛酉歲貢生,蔡獻臣次子)
24.十七世祖考恩進士諍虎公(名龢光,原名孚光,字中卿,號諍虎,新倉上二房十七世,功名是明崇禎以後生員,職銜是授恩貢生,著有恢齋集,蔡獻臣四子)
25.十八世祖考副鄉進士雉胎公(名大狀,字允輿,號雉胎,新倉上二房十八世,功名是明崇禎十五年(1642)壬午科副榜,蔡甘光三子,蔡獻臣孫子)
26.二十世祖考歲進士長樂縣訓導慎齋公(名振聲,字君寧,號慎齋,大厝房二十世,功名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歲貢生,官職是雍正九年(1731)辛亥福州長樂縣訓導,官秩八品,蔡國光曾孫,其弟鑽烈)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