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奠安金廈同俗
祭拜禮儀鬧蔥蔥
宗祠奠安,一則為了告求列祖列宗賜福添吉,丁財兩旺;二則為了告慰先祖素靈子孫已功名成就,大富大貴的意思。因此,禮儀繁縟,場面浩大,祭品豐盛,盡效古法,以此表達對先靈的崇功報德。先得宰殺豬、羊各一頭,尾插花,身貼符,嘴含柑橘,披紅掛彩,抬上獻祭。設司儀3位,主司儀唱禮,副司儀分別負責傳、接祭品。卯時一到,便由主祭人三位、宗老十六名循禮進行。
首先敬祀樑神,告祖,參神,出爐安位等,由主祭人主祀。接著誦讀祝文後,主司儀唱禮:念到〈進香〉,左副司儀奉上檀香各三根給宗老;念到〈焚香〉,副司儀為宗老們一一點燃檀香;念到〈上香(一上香、再上香,三上香)〉,宗老們便同時行叩拜大禮;念到〈禮畢〉,由右副司儀負責一一接過宗老們手中的檀香,插在案前香爐。依次得先敬福德正神,再敬文昌帝君,三敬列祖列宗,後敬玉皇大帝等,且每次都得由各宗老行三跪九叩之祭祀古法大禮,故進行時間都得個把時辰。祝文及祭祀禮儀程式實錄如下:
(一)敬福德正神 宣讀福德正神祝文(見後):鳴炮,奏樂。主祭者就位,涓洗漱,洗畢;涓香案前,焚香,進香;跪,上香(一上香、再上香,三上香),禮畢。 進燭,獻燭;點燭,禮畢。進酒,獻酒(一獻酒,再獻酒,三獻酒),禮畢。 進金帛,獻金帛;進糖,獻糖;進實,獻實;進果,獻果。唱諾,行第一次叩首禮,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禮畢,興平身;行第二次叩首禮;行第三次叩首禮,禮畢,興平身。 唱諾,復位,焚文,焚金帛;鳴炮,樂止。
(二)敬文昌帝君 宣讀祝文(見後):(儀程同福德正神)。
(三)祭先祖 鳴炮,奏樂;請主祭者就位,涓洗漱,洗畢。涓香案前,跪,焚香,進香,上香;進燭,獻燭,點燭;進金帛,獻金帛,禮畢。興平身,唱諾,跪,行第一次叩首禮(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禮畢,興平身。唱諾,跪,行第二次叩首禮;行第三次叩首;行第四次叩首,禮畢。唱諾,進香,焚香,上香;進酒,獻酒。興平身,唱諾,復位。
行初獻禮:鳴炮,奏樂。 主祭者就位;涓洗漱,洗畢。涓香案前,唱諾,跪,進丁,獻丁(一獻丁,再獻丁,三獻丁),禮畢。進金帛,獻金帛;進爵,獻爵禮畢;進毛血,獻毛血;進匙筷,獻匙筷;興平身,唱諾,跪,行叩首禮(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完觴。
行亞獻禮:
行三獻禮(儀式同〈初獻禮〉)。
俯伏讀祭文: 讀祭者就位,唱諾,跪,宣讀祭祖先文(見後)。行〈四跪十二叩〉之禮後, 復位,鳴炮,樂止,退班完觴。 眾主祭者焚金帛,焚祝文,焚金箱,退班終完觴。
祭文祝詞熱滾滾
在宗祠奠安這種大型的民俗活動中,頌讀〈祝文〉是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頗為引人注目。〈祝文〉的體裁大多採用漢賦或四六駢文,平仄對應,韻腳優美。由身著長袍馬褂的宗老頌讀起來時,朗朗上口,抑揚頓挫,聽眾頓感古風幽幽,和樂融融。大嶝陽塘張氏宗廟奠安祝文均出自鄙人之手,現實錄如下,以饗讀者。
《祀福德正神祝文》:〈維西元2003年歲次癸未年乙未日卯時,全村弟子等謹以牲禮之儀,敢昭告於祠內福德正神,曰:維
神明正直,福德兼備;職司後土之責,土彌賴茲以護。
仁民愛物,九州功參;修俎豆以獻奉,列諸珍以聊伸。
宗廟奠安,丁財昌盛;全民安而樂業,合境祥而富貴。
尊神降鑒,永賜我佑;福澤降而盈庭,吉慶臨而綿延。
大吉大利,克昌啟後;上天言之好事,下地保之平安。
伏維 尚饗〉
《祀文昌帝君祝文》:〈維……昭告于祠內文昌帝君,曰:
浩浩乾坤,朗朗人世;賴文字以傳承,憑紙箋以教化。
宗祠奠安,子孫孝悌,謹慎終而追遠,積厚德而流光。
伏維神君,庇佑愛護;扶道統開人文,振文運開智慧。
文章百代,昌榮萬世;讀詩書以登仕,學禮樂以博聞。
蘭馨桂馥,筆墨紙硯;尊聖賢以守禮,振家聲以衍派。
神威顯赫,靈光普照,獻花果以謝忱,敬牲禮以致昭。
伏維 尚饗〉
《祀樑神祝文》:〈維……昭告于本家廟中樑神君之曰:維
盤古開天,伏曦壘巢;混沌遂顯清明,萬人始得蝸居。
嶝洋宗祠,華堂始構;富麗兼而堂皇,金碧更具輝煌。
肯堂肯構,克紹西隴;賴紅磚以砌體,得白石以築基。
木雕石刻,畫棟彩樑;合魯班之工藝,顯唐寅之能事。
伏維神君,安居中樑;廟宇安而堅固,瓜瓞旺而綿綿。
吉日良辰,福星拱照;慶紫氣而東來,祈靈光而降臨。
伏維 尚饗〉
《辭神歌訣》:
〈三獻已畢禮不周,諸位神明不敢留。
拜送帝王歸本殿,拜送娘娘到仙宮;
拜送先生歸本鄉,拜送廿四山歸本位;
拜送星神歸天庭,拜送灶君土地門神;
來如焚香拜請,去似駕起大輪。〉
《告祖考祭文》:〈維西元2003年歲次癸未季秋二月廿一日卯時主祭裔孫等,謹以剛鬣柔毛清酌庶饈果品之儀,致祭於:
陽塘開基始祖考諱肇南公暨祖妣夫人
陽塘一世祖考諱漢甯公暨祖妣夫人
以及闔廟列祖列宗考妣神位之靈曰:伏維
蒼蒼上天兮,降祚洋塘。宗廟祔祧兮,人神攸贊。七曜霄映兮,素靈夜歡。煌運來授兮,萬寶增煥。金嶝陽塘兮,寶島勝地。今之洋塘兮,昔時〈南美〉。
龍圖天覺兮,傳嗣賢阪。肇南始祖兮,開基南美。漢寧一世兮,遺志思祖。大訓二世兮,育子玄應。玄宗具訴兮,複業洋塘。盛傳頂份兮,衍派廿三………(略)
古之宗廟兮,始建萬曆。歲月滄桑兮,屢遭毀壞。清乾隆兮,尚繼公修。五八炮擊兮,毀為平地。千禧倡建兮,廟貌輝煌。吉日祔祧兮,族親和睦。洋洋其上兮,祖靈長存。座下子孫兮,賢才輩出。詩禮傳家兮,棟樑四方。添丁進財兮,永銘貽謀。官商極品兮,香火鼎盛。庇佑族人兮,男龍女鳳。子孫萬代兮,千秋吉祥。文武四充兮,漢祚克廣。悠悠遐風兮,千載是仰。以茲文獻兮,萬古流芳。
伏維 尚饗〉
另有專為宗祠奠安撰寫的對聯,也頗值一讀。〈源自光州固始尊肇南,根紮金嶝陽塘思漢甯〉,〈肇南祖開基金嶝南美生機顯,漢寧公複業陽塘張氏嗣裔綿〉都道出了張氏源流及始祖開基的基本情況;〈吉陽啟泰奠家廟子孫共慶,陽塘含春佑宗親張氏翔安〉,這一聯對符合當時當地的情況,又包含〈洋塘慶安〉四字,和樂融融;〈浯水連金嶝,閩山蘊清河〉則道出金門、大嶝之間的親緣與共,地緣相連。
戲曲陣頭鬧騰騰
在宗祠祔祧、廟堂奠安的這種大型民俗活動中,最能夠渲染熱鬧氛圍的當數為了酬神而舉行的各種戲曲表演和陣頭出巡了。這些活動雖然大多是與〈神〉相關,甚至是帶有濃重的迷信色彩,但對於豐富社區群眾業餘生活,繁榮民間文藝市場仍有著積極的一面。除了最常見的舞龍舞獅陣、八音南管陣、隨行香火陣等,還有乩童五營陣、扶輦保駕陣等,少則幾百,多則上千人,浩浩蕩蕩,陣容非常壯觀,引來無數遊人賓客駐足,歎為觀止!
乩童五營陣
〈乩童〉,專指能夠與本境神明通靈的人,如我村為〈三忠王爺〉,據說他只要唱起《正氣歌》,三忠王爺就會駕臨附身並借乩童開口說話,有時抬〈二人小神輦〉的轎夫在沙盤畫符,替神傳達旨意,乩童則負責解釋,俗稱〈起童〉。民俗活動中,乩童為了顯示神靈附身時法力無邊,不論數九寒冬,不論三伏酷暑,總是赤裸上身,腹圍花肚兜,腰纏紅布帶,臉頰插滿了長達30公分的銀針,俗稱〈禁口針〉;腳踏七星步,左手執令旗,右手持寶劍直往自己的後背、肩膀砍,一名〈營下〉手持木漿為其架隔,若沒有架隔住寶劍,乩童的後背便皮肉開花,鮮血淋漓,俗稱〈銼童〉。〈五營〉,是指五位乩童的護衛,分別代表〈中營——哪吒、東營——楊、西營——土行孫、南營——楊任、北營——雷震子〉等天兵天將,手執代表五行的五色龍旗,口唱五營咒歌,作抱旗,揚旗,左右曲腿單足跳行進舞蹈,表示正指揮調動五營兵馬,他們除了要擺陣式跳神助威,還得負責赤腳踏成堆的熊熊燃燒的〈金銀紙〉。
傀儡布袋陣
〈進主牽亡(超度亡靈)戲,吊線傀儡大〉這是流傳在閩臺地區的民間俗語。意思是在廟宇奠安或普度作醮等民俗活動中,傀儡戲的表演是要擺在第一場的,尤其是在宗祠〈開廟門〉的這種活動中,因為它是能夠制煞神的。傳說新廟宇的鬼神特凶,常常要吃人。聰明的人們便想出了這偷桃換李的點子——傀儡是有人形而無人命的,讓它替代人去讓凶鬼吃。而且戲臺是臨時的,並請道士為戲臺畫上符咒,稱為〈鎮棚〉。搭台張幕,一人幕後操縱唱曲,數人鑼鼓相和,操縱一個傀儡木偶,往往需要幾十條絲線,技巧得非常嫺熟,要不就會手忙腳亂。也因此,舊時有〈同安傀儡牽腳擦鼻〉的笑話,就是提錯了絲線所致。布袋戲,因其形由布縫製而成,酷似布袋,而得名。又因表演時以布袋偶套在手掌中耍弄,故亦稱〈掌中戲〉。相傳為明末清初泉州梁炳麟由〈隔簾表古法〉手託偶人伸出簾外,邊說唱邊演而成。布袋戲一般只有兩個演員,分為〈頭手(主演)〉和〈二手(助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