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廉吏陳榮祖、陳榮選兄弟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金城 陳國興。
點閱率:798

陳榮祖(1533-1596),字克紹,號遵江,三府太守陳健之孫,金門浯陽中巷二十一世。明嘉靖甲子榜(1564年)舉人,萬歷己丑(1589年)授廣東永安令。出入常糧僱役,地方無擾,革保家以杜需索,淘汰冗役以省詐冒,民被火者卹之,被疫病死者施棺木葬之。教土著種薯、芋頭、薑、興建儒學,選羅光宇等十人為社師,課其學程,百姓立生祠,刻石像生褒揚之。因政績顯著,朝廷贈文林郎,獎賜「廉吏」匾,崇祀永安名宦祠。以「清廉卓異」升德慶知州,盡革陋規、勤政愛民,贈奉直大夫(從五品)。因勞累過度,竟卒於官,享年64歲。靈柩回鄉,途經永安,士民焚香叩奠,哀號動天,如喪考妣。歸葬洪塘御尚山,傳入同安縣志「鄉賢」。墓在洪塘禾祥山,文革期間遭毀,出土墓志銘珍藏於同安博物館,墓前兩隻石馬被征集到同安博物館陳列。

陳榮選(1536-1599),字克舉,號鰲海,榮祖弟,太學生。明萬歷丙子(1576)年順天舉人。初選劍州牧,未上任即丁內艱(母喪)。復補儋州守,清戶籍、理積案,勸農桑,建「欽恤堂」,率士子講學其中。時稅璫(太監外派征稅官)和驛傳是百姓兩大重負,榮選輕財重義,以自家資產應付上司之征役,不加征賦稅,不動用官銀,百姓感恩涕零。對土著黎族實行安撫政策,社會安定。升廣州同知並攝署香山縣令,掌管通藩市舶。面對巨資夷寶,絲毫無染,清介一如平昔。稅璫欲增稅額,榮選為香山人據理力爭,一改官場阿諛奉承之惡習,見稅璫震怒,遂毅然棄官歸田。百姓遮道泣留,萬人空巷。儋州、廣州百姓皆立生祠祀之,尤以儋州百姓思念最切,聚資建「三賢祠」,把榮選與前賢令陳節、潘楠合祀。榮選歸家孝悌好施,善聲遠播。屢訓子孫日:「內寡欲、外寡爭,惟孝順,即能無憂。做父母要少積金,多積德,要把清白官聲和優良德行代代相傳。你們一定要這樣做,不要講空話」,同里黃姓有兄弟爭死之誼,久陷獄中,榮選為其申白出獄。生活極為儉樸,食無甘肉,但對窮人急事相求,無不立應,生平愛書如命,手不釋卷,車途客舍,莫不挾冊自隨。精心研究理學及佛學,著有「四書旨」、「易旨」、「禮記集經」、「書經解」、「南華經注」、「道德經注」等傳世,傳入「鄉賢」,墓在洪塘郊墘山,至今保留完好,當年守墓的族人至今繁衍成人丁百餘人的自然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