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風南渡:為2006年世界金門日而寫懷念陳能顯先生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怡情。
點閱率:564

———愛護於鄉里碧山辦教育培養多人才

  據聞鄉華僑,陳能顯先生,幼時因失恃,乏人代照顧,

不得已隨父,遠渡至星洲。其父勞工業,搖舢舨維生,

每日隨其父,上舢舨載客,早晚同出入,業時舨搖晃,

命名為能顯。迨其能讀書,父使唸私塾,以資質慧穎,

個性又溫和,才華亦敏悟,其得其業師,鍾愛而有加,

教學亦特力,刻意予栽培,學業時俱進,荏苒經數載,

已略曉世事。感慈母早逝,父兼有母職,本身體幼小,

無力助生產,善體乃父者,其過度辛勞,每於課暇時,

即亟為乃父,助浣衣炊飪,並打掃庭除,及整理家務,

以克盡孝道。詎乃父操作,舢舨勞繁劇,罹患氣喘病,

日甚又一日,體力漸消減,工作受影響,收入益微薄,

生活更支絀。能顯時年小,但已經懂事,體會家處境,

為減輕乃父,負擔遂輟學。因父貧病迫,實亦莫奈何。

事為恩師悉,此可造資材,廢學殊可惜,特力勸續學,

並慨免束修,自是獲恩師,益加心培育,而傾囊相授,

能顯感恩師,之德意鞠育,亦衷心感戴,更專心力學,

終不負師恩,學而有所成,其往後創業,得一帆風順。

其成人之時,金門官澳鄉,旅星之華僑,楊船椗先生,

時富甲一方,賞識其才華,青睞而獨鍾,遂妻之以女,

其初入商界,與碧山清吉,在星洲合資,營和通商號,

清吉負責外,能顯內管理,清吉又用弟,長水內幫忙,

生意正興隆,蒸蒸而日昇,能顯因體小,力量亦不足,

長水孔有力,有時要需助,如有喊長水,不理反被修,

屢次告清吉,不睬又不理,反被其譴責,大人與小孩,

莫需要計較,既然無勸改,又存心袒護,有次氣難忍,

取出水果刀,刺清吉面額,幸而被閃避,受傷未致死,

未釀成大禍,服葯後了事。既是非不明,又意見不合,

能顯於拆股,離開於和通,留給陳清吉,個人自經營。

能顯於事後,僑領陳嘉庚,於馬來西亞,設義成公司,

營樹膠貿易,於各埠設廠,亟需管人才,風聞陳能顯。

有品德才華,遂重金禮聘,為公司總巡,位僅次嘉庚,

此實名騏驥,之遇伯樂也。陳嘉庚先生,將義成公司。

及所屬各廠,由其之督導,全權予授理,陳能顯先生,

亦公正嚴謹,以敬業勤慎,精誠全力赴,而不負所託,

帳務之處理,按原收出存。時遂筆稽查,分毫都無差,

故公司上下,咸皆而敬畏,商務亦日上。陳能顯先生,

既嶄露頭角,懍於幼年時,失恃之飽受,苦處之辛酸,

現今有所成,悉賴予嚴父,劬勞之撫育,與恩師盡心,

調教之功勞,其事父益孝,尊師亦如親,亟思而圖報,

緣義成公司,當時董事長,陳嘉庚先生,乃蜚聲國際,

華僑之領袖,其愛國愛鄉,尤重視教育,曾在其故鄉,

辦集美學校,自幼稚園起,至高中高職,以及有大學,

馳譽於全國,培養有閩籍,子弟者無數,有國家棟樑,

及工商名界,翹楚者比比,可見其誠摯,造福在人群,

陳能顯先生,深深受敬佩,其上司興學,有救國造福,

人群之精神,昔國人興學,係奉獻付出,不似於方今

台灣之私校,於是在故鄉,有興學意念,報父及師恩,

陳能顯先生,為啟迪後生,獨資而興學,首倡在故鄉,

辦碧山小學,教育與培植,桑梓之人才,而遺澤後世,

其友愛鄉里,提攜及後進,子弟之襟懷,厚德為鄉人,

永繫念不已。斯時是民初,地方正凋敝,民生窮困逼,

教育不普及,尤其村野僻,僅極有少數,富有之人家,

始能有自費,聘私塾老師,來家教子侄,多數貧寒者,

任由其放蕩,他日在田野,或耕亦或工,賴勞力維生,

昔時文盲多,陳能顯先生,仰慕時僑領,陳嘉庚先生,

興學為國家,培養為人才,於是亦效法,於民十五年,

在碧山家鄉,興辦私小學,為求於時效,兼顧度經濟,

乃借陳大宗,家廟為學堂,名碧山學校,禮聘瓊林鄉,

蔡石德先生,擔任為校長,教員黃經歷,係官澳人士,

及蔡妻黃掽,招生之學童,除碧山村外,鄰近之村莊,

均可而前來,免費於就讀,校長蔡石德,係集美學校,

資優畢業生,教學各科書,認真而講解,嚴格有調教,

學生得受教,獲益亦殊多,校有西樂隊,設備有風琴,

金門時少有,排足球操演,校際有活動,表現特優異,

有聲亦有色,直至於民國,二十二年間,歷時有七載,

均由陳能顯,獨資而興辦,嗣因故停輟,至感為可惜,

族人本冀望,陳清吉能繼,詎之無意識,辦教育觀念,

感慨陳能顯,自幼因失恃,端賴於老父,苦力之微薄,

收入而維生,之後又入學,幸蒙其恩師,慧眼之培育,

及優免束脩,學業得有成,再蒙陳嘉庚,賞識而授予,

總巡之大權,得雄才大略,終於有所成,其自幼離鄉,

隨父遠渡星,對家鄉景物,印象者邈然,為人者之他,

能推己及人,以身所受歷,有鑑於鄉僑,在他鄉港埠,

從事之苦力,操作之勞動,胼手又胝足,終年之辛苦,

尚不得溫飽,爰興愛鄉志,先從教育起,由後輩著手,

藉以除文盲,並培育人才,畢業赴南洋,可至其工廠,

任稍輕工作,或自由發展,亦可範圍內,盡力而輔助,

亦自其興學,及抗戰勝利,即有吾族人,計有數十人,

在其公司事,高者是經理,亦有是廠長,最差是領班,

其親愛鄉族,民胞之物與,仁德之心懷,鄉人與世代,

將相傳感戴,永誌不忘云。其中育有成,老師陳振坤,

其次陳承基,以及陳瓊華,陳文聚先生,東珩黃瑞木,

碧山陳素嫻,東店黃崑山,夫妻同學醫,星洲行濟世,

其子後有繼,亦俱有成名。一九八九年,為報父育恩,

特在于碧山,蓋素嫻別墅,而以資紀念,未忘之本源,

陳承基先生,曾在大地鄉,擔任過老師,婚後父病逝,

挈家而遠渡,菲律賓謀生,棄教而從商,頗得有成就,

後世亦能繼,但對於鄉里,從未有關心,亦未曾貢獻,

陳振坤先生,在睿友學校,曾擔任老師,兼碧山保長,

日本據金時,挈眷避大陸,繼續任教職,年近卅病逝,

校長蔡石德,與其妻黃掽,教員陳瓊華,以及黃瑞木,

均赴新加坡,終生而任教,抗戰勝利後,族人有至馬,

在義成做事,多蒙陳能顯,關心及照顧,惜緣時未久,

能顯三愛子,在馬來學校,遭馬共綁票,暗殺而無蹤,

能顯傷心痛,喪志與喪氣,嗣後陳嘉庚,義成之公司,

亦遭受馬共,波及大傷害,嘉庚不得已,將義成轉讓,

其婿李光前,接手而經營,族人逢惡際,分散自謀生,

茲者為懷念,陳能顯先生,為鄉辦教育,偉大之貢獻,

對族人關心,恐後者無知,爰予而書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