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廈門看墳頭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493
字型大小:

金門縣美術學會應閩中三明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包著彬先生之邀,2006歲末會內組一團二十人,赴三明市作金門書畫聯展,參訪交流。三明市畫家在八月份也曾組團於金門文化局展出書畫,恰好我的「萬里烽煙入罨畫」彩墨個展也正展出,所以與多位畫家有一面之緣,他們也分享我的第十三集畫冊,因此在三明市受到熱烈的歡迎。

展完由三明返廈門,大巴足足走了七小時。在廈門過了跨年夜,第二天2007元旦一早,發現「大清呂西村墓」的張文傑先生開車來接我和謝華東。他說今天已約了何丙仲教授、翁銘泉篆刻家參加「廈門書法廣場」早上開幕典禮(另一地闢音樂廣場),順便邀我們倆一齊去參加,所以車子上山繞過呂世宜墓地,等典禮完回頭再謁墓。會場上冠蓋雲集,群賢畢至,碰到認識的畫家徐里,他是廈門文聯副主席,由他主持今天的典禮,沒想到他還當眾慎重介紹由金門來的金門美術縣學會總幹事我吳某人,及金門陶藝學會謝華東。會場上還遇見多位廈門市書畫界老友等,這是此行意外的收穫。

「廈門書法廣場」在濱海公路曾厝垵,臨海百來塊大小花崗石羅列,石上摹刻甲骨文、三代吉金文字、石鼓文、篆籀、秦小篆、漢隸、魏晉行草、唐楷等,及當代書法篆刻家書蹟,集中國書法之大成,有一橫臥、一直立巨石,置於五彩音樂噴泉之中,夜晚肯定色彩絢爛,書法與水舞齊飛。大花崗岩刻石壯美雄厚,沿路還有一排座石刻上金石篆刻圖章。就如同大清道光間呂西村嗜金石成癖,四十九石山房石刻,西村摩秦篆漢隸,小而精,小而美。我當場抗議,為什麼像呂世宜這樣一位廈台金兩岸三地的重要先代書法家,沒有他的字蹟上石?尤其剛發現的西村墓,尚未得到政府官員關心與重視,幾位教授已開口批判了,不要等墓碑被偷走,才後悔莫及,至少要將此墓列為省級涉台文物,加以重視保留整建。他們並將轉達我的意見,留幾塊石頭刻上西村書法真跡。

書法公園的主體雕刻是一書卷形巨石,刻上閩人大書法家羅丹的作品,巨石右前方立一尊羅丹的坐姿塑像。羅丹(一九○四/一九八三)福建連城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其獨創「羅丹體」書法風靡閩南及東南亞一帶,曾在廈門開辦風行印刷社,並創辦《長風報》,任社長。文革時期,被打入黑五類,每天罰站廈門街頭接受批鬥,勞改拉板車。後因擅書法,改站高牆整日罰寫大字報,晚上一燈煢煢,苦中作樂,苦練張遷碑,唯有弟子何丙仲不避牽連,偶而陪侍在側。羅丹後任廈門第一印刷廠副廠長,兼市工商聯秘書長,當選市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等。後創辦廈門市書法篆刻研究會、書法家協會,先後又參與創辦鷺潮美術學校,和業餘書法學校。一生留下大量詩詞、書法作品,被列入二十七位對廈門有傑出貢獻者之一。在動亂的大時代,人生大起大落,「書法」足於療傷止痛!

時人論及我閩人古今書法大家輩出,閩中的朱熹;閩西黃慎、伊秉綬;閩東蔡襄、蔡經、林則徐、游壽、潘主蘭、沈覲壽;閩南張瑞圖、黃道周、弘一、虞愚、羅丹,獨不見提及西村呂世宜。在《閩畫錄》、《福建畫人傳》、《中國美術人名大辭典》、康有為《續藝舟雙楫》也找不到西村姓字,令人憤憤不平,他畢生致力書法碑帖九死而無悔,用心之勤,遺作之多,與汀州伊秉綬夙稱「伯仲之間見伊呂」。廈門不止只有南普陀寺兩方西村隸書摩崖刻石最出名,他處尚多,更遍及閩南各地,卻被中國書史所遺忘,能不扼腕?

金門是西村的故土母鄉,他的遺作紙本墨跡流傳金門尚多,還有西村呂氏家廟的棕櫚木掛聯刻字、香爐上刻字(上網見本人所著《金門古書畫藝術》)。西村之師兵備道周凱立在金門城的魯王碑,碑陰撰文為西村所捉刀代撰,碑面題字我甚至懷疑也是西村代周凱所書寫的墨跡,因碑面顏楷體榜書也是西村的專長。金門老是說要文化立縣,勿淪為口角蟹沫,讓我們這些搞書畫的流口水!廈門做的,我們可以跟著做,如闢建「金門書法廣場」或「金門書法公園」;廈門不做的,我們可以接下來做,把呂西村的書法好好再表現一番,不管是設立「呂西村書法館」或是「呂西村書法公園」,讓西村的書法成就得到應有尊重,得到應有的定位。

幾年前我們書法學會,大小金門間文友常有揮毫論道的交流,我常想能否把小金門闢成「書法之島」,媲美鼓浪嶼的「音樂之島」。恰在當時鄉賢呂振南、林先步到大陸刻一批書法刻石運回金門,兩位拿著照片跑到沙中美術教室找我商量,其意想在金門闢一書法公園。這批刻石精美,包含古今名人之作,如再加點金門本地古今名家之作,就可闢成一精采的書法公園,我當時是美術學會理事長,可惜人微言輕,此事不了了之。這批刻石現在大部分埋在歐厝渤海山莊荒草之中,我A一塊小的回家,一部分送烈嶼國中造景陳列。有現成的東西,輕而易舉的事都做不來,文化大縣,豈不是天方夜譚?

在廈門街頭不看ㄚ頭,卻跑上山頭看墳頭,天下第一拙!言歸正傳,開幕典禮後,文傑兄車載我、華東、何教授及何夫人,看西村墓去!張文傑,集美大學中文系畢業,服務廈門銀行界,現在專注廈門文史的研究,常開車上山下海四處奔波,一群金石書法好友時常相聚鑽探,樂此不疲,並與何丙仲引為金石契友。何丙仲,著作等身,退休後埋首著作,翻譯古文史。他父親曾是抗戰時蔣介石座機飛行員,在台灣當上飛將軍;他二哥住新店,政大畢業,與宋楚瑜同班,宋常到他家打麻將。何丙仲常把墓碑抬回家,毫不避諱,殘碑留漢字,自將磨洗認前朝,不到碑文解讀不罷休,瘋狂至此。張、何兩人誠如西村所說:「嗜古成癖;好書欲狂」。民國三十七年,林樹梅侄孫,旅菲金橋林策勳返國途經廈門,因廈門文獻會主任李禧之介,以美金二十元自一日人手中購回西村珍藏的西漢古鏡,即贈與廈門圖書館收藏,東漢文物易得,西漢古鏡是稀世之寶,所以珍貴。西村曾以寸隸作「西漢古鏡記」刊行,民國八十一年,我編輯好,由金門書法學會出版,成為一本西村隸法結體的「呂世宜書西漢古鏡記」法帖行世,以供鄉人臨寫先賢墨跡。張何二人至圖書館追尋古鏡不獲,幾年前廈圖曾有一批文物被裡面的職員盜賣,後來判了刑,西漢古鏡想必此時流落於外。去年嘉義有位高先生來電,欲購我出的書「西村呂世宜」,並告訴我說西漢古鏡在他手上,歡迎我去他家作客。疏懶至今,尚未成行,愧對先賢。李禧之子李祖實,八十多歲,獨身,住在西村故居同一條鹽溪巷的古屋,有「紫燕金魚室」,大門右牆寫一幅西村書法墨跡,前年造訪未遇祖實先生。

由金榜公園沿路上山,經東坪山路,到達新闢的東坪山公園,下車走新鋪設石步道,才猛抬頭,西村墓碑出現在路肩。因近午時分,日正當中,陰刻的字每筆每劃,有很深的陰影,所以字跡特別清晰。等不及,即跳上路埂猛拍照,後靜對西村默禱片刻,道了擾,沒有香燭紙馬,單憑一顆神交多年的心,激越不已!我隨即用羅盤量了一下,西村墓座東北朝西南(艮寅/坤申),背有靠山,前臨流水,當年應是風水地,今前水已成小溝加蓋。西村約於咸豐四年(一八五四)由板橋返廈門,自作墓記,自書墓碑,想必生前自勘風水。墓主體普通蠣灰營造,並無塊石結構,花崗石墓碑無記年,無孝男,西村本有二子,長子呂登元,光緒十一年中舉人,晚年吃鴉片,財產敗光,葬中山公園附近。我後來拿出棉紙蓋在墓碑上,用蠟墨簡單拓印下西村自書的墓碑字跡,不甚理想,下次帶齊裝備再認真墨拓一張。新闢步道恰經西村墓前,方能被眼尖的有心人張文傑發現,大厝山區以前曾是軍事禁地,難怪西村墓葬地久不為人知。

憂心急速的現代化,廈門人的對文化的熱忱,西村墓地的整建,正考驗人民政府對文化的看待。何不將東坪山公園規劃成「呂世宜書法石雕公園」?把西村畢生所鍾愛的金石創作、遺墨,用摩崖或碑刻複製陳列園內,並闢紀念館廣收西村遺物,長期展出。西村墓被盜挖過,墓龜凹陷,陪葬物想必被盜光,當時陪葬的「呂西村自作墓記」石硯就這樣出土,現收藏在我家。如果廈門當局能如願成立「呂世宜書法石雕公園」妥善經營,本人將無條件歸還該方陪葬硯,回歸它本來所屬的地方,物歸原主,返回到西村身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