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劉邦看領導統御能力

發布日期:
作者: 尚天。
點閱率:4,981
字型大小:

劉邦是漢代的開國君主,在楚漢相爭之際,他和項羽各具實力,互相纏鬥,終於取得天下。牟宗三先生讚美他為「生命充沛,氣象非凡」的天才,金耀基先生稱他是「中國開天闢地以來,第一個天才平民革命家。」

他生來即具備討好的長相「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加上巧合的特徵——左股有七十二痣,他的父母也迷信以為神異,於是附會蛟龍附身的故事。在風雲際會之時,劉邦善於運用群眾無知、盲目的迷信心理,成功的製造了「赤帝子斬白帝子」的神話謠言,將自己神秘化以控制群眾,同時,他又造了「呂后循雲氣尋沛公」的謠言,來招攬群眾,使沛縣子弟誤信沛公是真命天子而來歸附。劉邦洞悉人性的特徵,掌握這點是領導統御的基礎。

在亂世,人們總想要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想要多知道一些,以便調整自己的腳步與因應的態度,劉邦在完全沒有依恃的條件下,他只有利用時勢、製造謠言來突顯自己,號召群眾、領導群眾,他的行為舉動符合領導統御的特點:熟悉人心的構造與欲望。

劉邦和項羽,在性格上有相似的地方,在表現、運用的手法與態度上卻迥異。項羽過份自信,時時表現他的剛強,氣勢凌人;劉邦卻採用溫婉的低姿態,例如劉邦在入關後,與秦父老約法三章,廢除秦苛法,使秦人大喜,他給予人民愛的關注、安全保障,收買人心早已勝過項羽。劉邦非常懂得如何善用領導統御的方法來達到目的。

能得天下,劉邦自己明白他的成功在於能用人才,他任用部屬能各取所長、各司其職,正是知人善用。《史記》:「漢高祖於三齊、大梁、九江之志可割則割之;六國印信,可銷則銷之;鴻溝之約,可背則背之;著著不落人後,事事切中機宜,故率成大業。」既定天下,論功行賞也有一定的原則,絕不憑一己之私來安撫部將、分封外戚,可見劉邦具有一個領袖知人善任、總提綱領的判斷力。最重要的是,他能採納部眾的諫言,隨時做適當的修正,《史記》中雖然時常可見劉邦遇事則大呼:「為之奈何」,彷彿他沒有自信、沒有主見、沒有決斷力,實際上,他虛心訥言之際並非因此而動搖自信,相反的,是將自信建立在聽取忠言的虛心上,使他與部屬間達成溝通與合作之效。這是作為一個領導統御者應該具備的條件:謙虛和合作的態度。此外,他還有過人的自制力,為爭天下而能聽諫言,強忍酒色、私欲,非常難得。

關中地形險阻,可攻以守,可都以霸,項羽放棄關中地利,只為了要歸故鄉,炫耀鄉里父老;劉邦雖然心理相同,為了政治大局,毅然決然,定都關中,表現出過人的決斷力與即知即行的大氣魄。項羽行事,任憑情感出發,劉邦卻堅忍果決,即使面對親人被質押,能撇開情感的包袱,冷靜面對事情,這就是項伯所說的「為天下者不顧家」,必須有著堅強的精神意志才能有如此地領導能力。楚漢久久相持未決,項羽不耐,欲速戰速決,劉邦卻能忍耐,寧可「鬥志不鬥力」。「為天下者不顧家」、「鬥志不鬥力」,說明劉邦成為政治領袖的成功關鍵——冷靜而理智,絕不感情衝動、意氣用事。

可以發現,劉邦具有領導人的特質:他能了解部屬間的差異性與共同性,各個加以發揮任用,獲得整體最大的功效,使組織能在相輔相成間運作自如。面對決策性問題時,他能力排眾議,選擇最有利、後遺症最小的方法,當機立斷,作下決定。他對部屬內部與競爭情勢,也能敏銳觀察,善納忠言,以便掌握大局。

如此,劉邦在具有的特質之下自我調整,加以發揮,使得他的人格、思想、態度逐漸社會化,成為一個具有領袖人格特徵的帝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